Saturday, November 14, 2015

【靜思妙蓮華】20151022 - 累劫濟拔 顯佛宏慈 - 第680集



20151022《靜思妙蓮華》累劫濟拔顯佛宏慈(第680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佛慈為一大事因緣,為諸眾生開佛知見,為諸無明示佛知見,為求法眾悟佛知見,為精進人入佛知見,顯佛宏慈出世本懷。」
⊙「得如是乘,令諸子等,日夜劫數,常得遊戲。與諸菩薩,及聲聞眾,乘此寶乘,直至道場。」《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以是因緣,十方諦求,更無餘乘,除佛方便。」《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佛由實施權,由一說三: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因緣,即是前面譬喻的事實。
⊙十方諦求:以譬喻因緣,瞭解十方世界過去所求之二乘法體,決定是過程,非究竟真實法。
⊙除佛方便:說三乘之假名而已,也決定無二乘之果體,除說一佛乘之因,方便有三乘之差別。
⊙「告舍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我則是父。」《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明父子情深,見苦能拔,本欲與大,既皆吾子,理應平等與大也。
⊙「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正明施權為除二障:煩惱障、所知障。
⊙即貪瞋癡等煩惱,能使眾生於無量劫來,為生老病死眾苦所燒。佛宏慈悲愍不捨,示生示滅,出入三界,以種種方便濟拔,令出三界。
⊙若眾生無生老病死,不住三界者,佛終不示現人間,說法教化眾生。由此應知佛恩深重,我等愚癡,不覺不知。

【證嚴上人開示】

「佛慈為一大事因緣,為諸眾生開佛知見,為諸無明示佛知見,為求法眾悟佛知見,為精進人入佛知見,顯佛宏慈出世本懷。」

佛慈為一大事因緣
為諸眾生開佛知見
為諸無明示佛知見
為求法眾悟佛知見
為精進人入佛知見
顯佛宏慈出世本懷

瞭解嗎?佛陀是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什麼樣的大事情,讓佛這樣再倒駕慈航迴入娑婆,是什麼樣的因緣呢?只是為「為諸眾生」。芸芸眾生,沉迷在這種生死苦海中,為了這樣,佛陀就來人間,要來「開」,啟開眾生的心門知見。

常常說,大小乾坤無不都是人為開始。人人所作所為都是因為無明,惑,造業會合起來,世界天地就難得平安。所以,為了「開示」無明眾生,希望他去除凡夫的見解,來體會佛陀心的見解體會,所以為無明來示佛知見。

「為求法眾」。有心的人,知道了,知道原來凡夫無明,造了很多惑業,知道六道輪迴辛苦啊!所以有心要求法。所以「為求法眾悟佛知見」,要讓他們能接受、讓他們能體會,體會佛陀覺悟個境界,人人本具。

所以,為精進人,不只是想求法,還懂得要精進的人,佛陀循循善誘,將他引進來與佛同等,能夠體會天地宇宙萬物真理,那種心「寂靜清澄」,大涅槃的境界。這就是佛陀的慈悲,這顯示了佛「宏慈出世」之本懷。

所以,佛陀為一大事因緣,所以是來人間,無不都是為了眾生,所以來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開、示」在佛,「悟、入」在眾生。眾生願意接受法嗎?若願意追求,還要精進,不只是體會,還要甚深信解,要深入體佛的內的境界。這是很重要。

我們前面經文這樣說,「得如是乘,令諸子等,日夜劫數,常得遊戲。與諸菩薩,及聲聞眾,乘此寶乘,直至道場。」

得如是乘
令諸子等
日夜劫數
常得遊戲
與諸菩薩
及聲聞眾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不就是嗎?用種種方法,羊車、鹿車、大白牛車,這樣設在火宅外面,慢慢循循善誘,讓大家起羨慕的心,起了歡喜的心,起了踴躍的心,開始向著大白牛車來。所以因為這樣,好樂大乘。

所以「得如是乘」,已經得到了。大家所要求的最豐富的法,最豐富的大型車,已經人人平等都能得到。所以「得如是乘」。所以「令諸子等,日夜劫數」,就開始志玄虛漠了。「日夜劫數」就是志玄虛漠,我們能長久的時間,如日月都是高掛在天空,不受污染。但是照耀天下光明,日夜輪替,這就是表示我們的心,接受了大乘法,我們就守志不動,這種「劫數」就是長時間。

「與諸菩薩,及聲聞眾,乘此寶乘,直至道場」。這樣我們就如在遊戲人間,志求度眾生,所以與諸菩薩、聲聞,同樣都是「乘此寶乘」,一直一直到佛的境界去。多麼美的境界啊!

所以下面這段(經)文,接下來再這樣說,「以是因緣,十方諦求,更無餘乘,除佛方便。」

以是因緣
十方諦求
更無餘乘
除佛方便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以是因緣」,就是佛「由實施權,由一說三」,到現在就是開權顯實了。

佛由實施權
由一說三:
開權顯實
會三歸一的因緣
即是前面
譬喻的事實

人人成佛,只有一實乘,就是只有一個方法。要讓你回歸真如本性。就是只有這項目的,卻是為這項,所以佛陀必定要說三項,從聲聞、緣覺,一直到菩薩乘;從「四諦法」就說到「因緣」,從因緣就要再說「六度」,所以「由一說三」,來「開權顯實」。

到了晚年時,年紀大了,算算還有多少時間呢?必定要趕緊將過去所說的法,要將它三而合一,所以開始「開權顯實」了。所以「會三歸一」的因緣,做種種譬喻,將這個法回歸到事實。

看,宇宙,大宇宙間,就是因為眾生煩惱無明,造作共業,五濁惡世了,這已經是事實了。人,人類的造作,已經不只是各人的煩惱、無明、苦難,累世來人間受苦報,不只是這樣;已經到了天地宇宙之間,眾生已經共業了,這已經是事實了。所以「十方諦求」,這個道理我們要開闊,不是個人的事情,應該要開闊了。

要知道,用種種的因緣,不只是我,還有我與你們大家的因緣,你們又與大家的因緣,各人所延續來的因緣不同。因緣很複雜,因為很複雜,製造很多的煩惱,延續著過去一直帶業到現在,還要再延續到未來,一直到過去、現在、未來,不斷不斷循環。這樣譬喻因緣,用種種方式譬喻因緣,瞭解十方世界,過去所求的二乘法體,決定這是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究竟真實法。

十方諦求:
以譬喻因緣
瞭解十方世界
過去所求之
二乘法體
決定是過程
非究竟真實法

已經跟我們說,聲聞是要到成佛起點的過程,進入了緣覺,就是成佛之前要去除煩惱,這也是一個過程,但是還不是究竟,所以「非究竟真實法」。所以,法還有很多,那就是到了菩薩法,與人間事相會合起來,這才是真正究竟。

下面說,「更無餘乘,除佛方便」。那就是過去都是佛的方便,其實,真實法,在聲聞、緣覺的過程中,才能夠到達真實法,這條路的過程,所以說「更無餘乘」,除非就是佛陀方便,用他的智慧權巧,開出了方便法。

除佛方便:
說三乘之假名而已
也決定
無二乘之果體
除說一佛乘之因
方便有三乘之差別

所以我們「說三乘(之)假名」,這「三乘」是一個假名,其實,大乘也要從小乘為起點,中乘為過程,大乘才是究竟。這是一個名稱,也是一個過程,那就是「決定無二乘之果體」。我們已經經過了那個過程,已經到達那個「果」的體,那就是回歸到真如本性,覺悟與佛同體。

那就是「除說一佛乘之因,方便有三乘之差別」。所以現在將它去除了,你要如何成佛的因?要如何能到一佛乘呢?過去鹿車、羊車,這全都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因」,因為聽到法而瞭解、斷煩惱,這只是因,但是你還沒到「果」。這個「果」,必定要有回歸到緣與福,這個福與慧,有智慧的人,就要好好與人人結好緣。不是常常一句話說,「未成佛前,要先結好人緣」,所以「決定無二乘之果體」,只為一佛乘之果體,那就是成佛。這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結果,不過,我們現在,就是在追求的「因」,我們現在還沒有到「果」,不過,我們要知道,這個用程的盡頭,那就是「果」了,證佛果了。所以,過去,就是方便用三乘差別,知道這是初發心,這已經開始在用功修行,有這樣的差別。

接下來又一段(經)文,「告舍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我則是父。」

告舍利弗
汝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則是父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這段文,我們稍微瞭解,意思就是說,佛,佛他譬喻自己是世間的父親。因為佛陀將眾生當成一子,所以他將大家當作是孩子,自己就是父親在疼子的心情。用這樣來譬喻,讓我們能夠瞭解。

明父子情深
見苦能拔
本欲與大
既皆吾子
理應平等與大也

因為就如父子這麼深的情,佛同樣,他的慈悲與世間的父親,在疼子一樣的心情,所以看到眾生受苦難,這樣無明覆蔽,不斷煩惱、無明,起惑造業,複製著很大的這個業力,這樣受盡了苦磨,所以不忍心。他「見苦」,所以「能拔」,要來拔除眾生的苦難,所以他用種種方便,因為對孩子都是平等的,所以他就用種種方便。

「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

汝等累劫
眾苦所燒
我皆濟拔
令出三界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再接下來這段(經)文,因為你們全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就是父親,而你們過去這樣累劫,不只是這一生而已,過去累劫長久的時間,就是這樣懵懂無明造業,受多少的苦呢?每一世所造作的煩惱,就是火在燒,都好像在三界火宅之中,這是累劫以來,都是這樣「眾苦所燒」,所以「我皆濟拔」。因為過去生也是追隨著大家,同樣造作因緣,與你們在結好緣,想要牽引你們,能夠入覺悟的道路。用很長久的時間,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們聽到佛法,我們歡喜,聽到佛法能歡喜,又能夠接受,又願意修行,這若不是有緣,沒辦法成就。

所以,佛陀說「我皆濟拔」,雖然你們累劫,受很多很多的煩惱無明,我還是累劫這樣與你們做結緣,這樣為你們引度、濟拔。「令出三界」,希望一步一步,能夠脫離這個三界。這個三界,就是心三界。我們要去除欲念,去除煩惱,去除惑業,這一層一層,我們都在這個三界在輪轉中。

所以,這段(經)也文就是說,「施權為除二障」。什麼叫做「二障」?一是煩惱障,二叫做所知障。

正明施權
為除二障:
煩惱障
所知障

這叫做「二障」,「二障」是什麼?貪、瞋、癡等等的煩惱,還有身見、邊見等等。這「五利使」、「五鈍使」這都是會障礙我們,讓我們累生世在生死中,這個生死,那就是老、病、死,種種的苦,種種的煩惱,帶業再來,這種無法出離,在這個六道輪迴中。

即貪瞋癡等煩惱
能使眾生
於無量劫來
為生老病死
眾苦所燒
佛宏慈悲愍不捨
示生示滅
出入三界
以種種方便濟拔
令出三界

所以佛陀那就是,佛宏慈悲愍不捨眾生,佛陀他就是這樣,宏慈、悲愍、不捨眾生,累生「示生示滅」,每一世出生在人間,又在人間圓寂,出入在這個三界,用種種方法來濟拔眾生,希望人人同樣都能出離三界。

若眾生
無生老病死
不住三界者
佛終不示現人間
說法教化眾生

若眾生,無生老病死,不住在三界,佛就不必示現在人間,也就不必這樣在說法來度化,就不用。眾生若能夠沒有生死苦難,就不必佛陀來人間了。「由此應知佛恩深重」,真的我們要知道佛恩很深。所以,我們大家真的是愚癡,永遠就是不覺不知。

由此應知
佛恩深重
我等愚癡
不覺不知

各位菩薩,學佛,我們要能夠體會、瞭解佛陀是為什麼來人間?那就是為一大事因緣,為眾生要來開佛知見,為求法的人,能夠讓他正知體悟等等。所以,希望我們人人精進,才能夠真正到達與佛同等、那種與天體合一,回歸真如本性。所以,我們必定要瞭解,佛陀出現人間的本懷,必定要我們用心,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