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31, 2016

【靜思妙蓮華】20160323 - 應機示生滅 - 第789集



20160323《靜思妙蓮華》應機示生滅 (第789集)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謂佛以方便力現生現滅,示初出家乃至成佛得道,示範斷惡修善度諸眾生,一代時教悉成示生滅相。」
⊙「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爾時:此正喻般若轉教時。
⊙前冷水灑面及誘引還家譬。是領解佛以小乘教化,兼說權教大乘,即阿含時、方等時。
⊙此是領解佛說般若,付以大乘空諦,分解真實,隨心入性法財。
⊙眾生有疾,佛即有疾,佛於涅槃前示現背痛,亦可名為長者有疾。
⊙自知將死不久:有機則應,為示生人間;機盡應取入滅,為死。
⊙今化機將畢,應化機緣將盡,已非久住世時。
⊙佛之應化身,有機可度,則應身出世住世。
⊙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未度者已作得度因緣,則應身入滅。
⊙今佛化緣將畢,示滅不久,故言將死不久。

【證嚴上人開示】

「謂佛以方便力現生現滅,示初出家乃至成佛得道,示範斷惡修善度諸眾生,一代時教悉成示生滅相。」

謂佛以方便力
現生現滅
示初出家
乃至成佛得道
示範斷惡修善
度諸眾生
一代時教
悉成示生滅相

修行是一條很長的道路,佛陀來人間度眾生,不是一生一世,要生生世世不斷隨著根機因緣,示範在人間。

三界內所有的眾生,他都發願要引導,引導這些眾生的方向要正確,將所有所有的眾生,納入如他的孩子一樣。眾生的苦難,要如何道理能入眾生的心?最近都一直說過了,「降尊就卑」,將他很莊嚴的覺悟的法身,他就和我們人一樣的生活,走入人群去。

讓大家瞭解,「我是成佛的人,但是我也是一樣有生老病死,時間不長,我的壽命才八十歲而已。」佛,老時也是同樣,形象是老,與大家一樣,也是會病痛纏身。像這樣現生現滅,就是要與大家視同平等,只是佛陀他現出奉他的智慧,四十多年間,向大家說法,甚至他也現出修行過程的苦,同時也現出,成道之後莊嚴的形象,他願意降下莊嚴的法身形象,投入人間。

所以「示初出家乃至成佛得道」。他從開始自皇宮的享受,一直到棄離皇宮,走入修行的道路,是多麼辛苦,多麼坎坷。大自然的境界,人類冷暖的境界,這些他都經過,這種走過很多坎坷的境界,才能夠到達得道成佛。得道成佛之後,用種種的方法示範,他會說佛與弟子的因緣,也會說出他身上,所受到外來境界的誹謗,他也會說出本生,過去所造作的業。

這一生遇到有人誹謗,他還是一樣,很冷靜的態度,來接受這種被誹謗。或者是用環境,來壓迫性地破壞僧團等等,他帶著弟子,還是用修行的這念開闊的心,心寬念純來勸導弟子。這種示範,「示範斷惡修善」,用種種方法,有眾生受到苦難,他就用他的本生過去,這樣來與大家分享。

環境,他也是一樣,「我過去如果沒有那個因,我今生就不會得這個果。」就是這樣,用過去的因緣來做譬喻,用現在人間的生活,人對人的環境來譬喻,這無不都是法,都是度眾生的方法。

所以他一代時教,已經完成了。眾生能有福,得到佛出現人間,卻是共業,佛法只能留下,但是佛不在了,「示生滅相」。佛陀來人間,就是這樣過來的。

他在將晚年時,希望孩子能接受,接受他的法。弟子來接受法,就像父親年老了,家財很多,卻是孩子還在外面流浪,雖然已經到家了,卻還沒有大志願。就像佛陀,身邊有這麼多的弟子,還是無法從這些弟子中,願意表達,要來承擔未來傳法的人。這就是我們人間眾生的業,太剛強了。

所以,窮子他在外面流浪,已經這位長者,用方便法將他引導進來了,也和他說話了,也已經很親近了,已經有一段時間,過了二十年了,用二乘法來牽引他。

小乘是聲聞、辟支佛、緣覺,他用這樣的方法,讓他慢慢從聲聞中聽道理,聽、聽,聽到能夠知道原來法就是這樣,不只是「有」的因果,還有《方等經》,不只是獨善其身,還要再兼利他人。進入了「方等」的法,慢慢的,大家就知道了,原來天下人間的道理到最後都歸空,不過,這個因緣還是要再入人群,還是要在人群中,去鍛鍊、去造福、去修慧,很多法,還在之後才能夠成佛。

所以這是前面的(經)文,已經過了二十年了,用心在造作,「過是已後,心相體信」開始瞭解了,「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過是已後
心相體信
入出無難
然其所止
猶在本處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瞭解人家是如何做生意,長者的貿易,貨是怎麼進、東西是怎麼出,利潤是怎麼回事。在長者的家裡,雖然是做苦力的事,但是慢慢接近,慢慢也能將他升上來,愈來愈瞭解做生意的方法。不過,還是在勞作中的人,所以叫做「猶在本處」,自己認為,「我是被人雇請於人,我就是盡本分,做就對了。」還是停留在那個地方。

所以下面接下來說,「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

世尊
爾時長者有疾
自知將死不久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這段還是一樣,須菩提,之前這樣的譬喻,譬喻將那個孩子接引到裡面,慢慢地知道出入的方法,也知道了,不過,他還是停滯,道理雖然懂了,但是還停滯在那個地方。

時間過這麼久了,世尊那時候已經慢慢年老了。從「阿含(時)」十二年,「方等(時)」八年,這樣已經過了一半了,二十年間,這樣的教育,佛陀的年齡也慢慢一直老,再經過「般若(時)」而來到了「法華(涅槃時)」,佛陀接近八十歲了,七十多了。

所以「爾時長者有疾」,身體開始有疾病了,同時,內心的擔憂愈來愈多,「誰能來傳法呢?誰能受教傳法?」這樣的擔憂更多。所以「自知將死不久」,未來的時間還有多少?這是須菩提這樣的譬喻,表達瞭解佛陀的心境。

佛陀有年紀了,佛陀也很擔心,這些我們現在都知道了。這就是譬喻「般若轉教」,二十年的「般若(時)」,已經也進入了,開始「般若」過後,要轉入《法華經》之時了。

爾時:
此正喻
般若轉教時

這個時候,佛陀七十多歲了。從「阿含(時)」而「方等(時)」而「般若(時)」,這條路不斷一直過來,佛陀已經年老了。

這就是譬喻這些孩子,還是沉淪著,長者的用心,趕緊要把他叫回來,他會怕,昏倒了。長者只好就(叫人)用水潑他,讓他醒過來,再次用方便(法)把他叫回來,叫回家裡來做很粗重的,清除糞穢物。

這就是表示到了「般若時」,告訴他都是空的,什麼都沒有,空了,一切皆空,空到「無我」的境界。這就譬喻如用冷水洗臉,讓他趕緊清醒過來,沒有什麼好執著的。讓他能夠將煩惱全部去除,道理全都體會,原來是人間彼此(一)念心,一念間起,複製了很多煩惱會合,為了利益,不惜一切,破壞山河大地等等。所以「般若時」,要讓大家清醒過來,在《般若經》中,四大調和,人若是分析到底,到最後也是沒有,什麼都沒有,白骨一堆,只是這樣而已。

前冷水灑面
及誘引還家譬
是領解佛
以小乘教化
兼說權教大乘
即阿含時、方等時

所以「誘引還家」,如何來誘引他,以冷水洗臉之後,慢慢地勸他:「你不用擔心,那個地方,有能夠讓我們生活的地方。」慢慢地誘引,慢慢地接近。「是領解佛之小乘教化,兼說權教大乘」,從「阿含時」、接著「方等時」,開始就要進入「般若時」,讓他出入無礙。

前面不是說過嗎?到了「般若時」就出入無礙。這是表示已經領解佛說「般若時」了。

此是領解佛說般若
付以大乘空諦
分解真實
隨心入性法財

他「付以大乘空諦,分解真實,隨心入性」。佛陀開始教育眾生大乘法。「空諦」,一切皆空,心要開闊,不要計較,這都是「般若部」中,仔細地很細膩的分析。法,這項、這項若分開了,就沒有了,包括人的來源,若沒有父精母血,就沒有「人」,而父精母血就是一念貪愛,若沒有這個貪愛,就沒有父精母血,就沒有「人」。人間的大患,最麻煩的就是「人」。這個,慢慢地為我們分析,所以「大乘空諦,分解真實,隨心入性」。這樣仔細地為我們分析,為我們解釋,讓我們瞭解,從山河大地到人體,一切,若「四大」分開,什麼都沒有了。這個道理聽起來很深,用心體會,與我們人人的心都有關。

「長者有疾」。長者就是譬喻佛陀,已經老了,身體有病了。所以「眾生有疾,佛即有疾」。

眾生有疾
佛即有疾
佛於涅槃前
示現背痛
亦可名為
長者有疾

因為眾生、人間,毛病一直起來,所以佛陀的心有擔心,時間也已經將盡了,所以眾生有心病,佛陀也有病了。這表示與天地共生息,這不只是「人」的問題,「大地」也是問題重重。

「佛於涅槃前示現背痛」。佛陀在走路時,忽然間背痛,人很不舒服,「阿難,趕快替我找一個平坦的石頭,幫我鋪下尼師壇,我要休息,我背痛,無法前進了。」不能再繼續走下去,要阿難幫他找地方。所以「自知將死不久」,瞭解這個時候,就是已經要示入滅的時候了。所以「有機則應」,這是表示佛陀眾生有機緣時,他就來示現人間、示生人間。

自知將死不久:
有機則應
為示生人間
機盡應取入滅
為死

「機盡應取入滅」。佛陀他自己知道,因緣到時,他就藉著皇宮為他的「依報」,藉著這一對父母因緣,來「正報」,在皇宮長大的這個環境,其實,這樣去體會到,自己享受富貴的人生,看到四姓(階級)這麼的分明,苦難奴隸的生活,這麼的極端,所以引起了他修行的過程,所以這個過程很短暫,八十年了,開始也要示入滅了。

今化機將畢
應化機緣將盡
已非久住世時

「今化機將畢,應化機緣將盡」,這個應化的機緣,佛陀應身來人間,化度眾生的緣將盡了。既非久住世,這個時候背痛,就是開始要警惕,再不多久,在世間沒有多久了。

佛之應化身
有機可度
則應身出世住世

所以「佛之應化身,有機可度」,有機(緣)時,他就來人間度眾生,就是出世、住世,這就是有因緣時。

所應度者
皆已度訖
未度者
已作得度因緣
則應身入滅

「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所應度的,有緣的,都差不多度了;若是無緣的,「未度者已作得度之緣,則應身入滅」。無緣的,至少這時候走過一次人間路,雖然還無緣,也和他做好來生能夠度他的緣,所以相約來生。未度者已作得度之緣,「則應身入滅」,開始時間也到了,所以就要入滅。

今佛化緣將畢
示滅不久
故言將死不久

「今佛化緣將畢,示滅不久」。開始要接近涅槃時,剩下不久的時間,所以說「將死不久」。

各位,學佛,我們要好好把握因緣。佛陀雖然不在了,同樣,我們現在的時代,空間、時間,與佛陀時代的空間、時間,都一樣。所說的空間,是在天地之間,「天蓋之下,地載之上」,只是佛陀出生的空間,離我們較遠,是在尼泊爾迦毘羅衛國,而我們現在住的是在臺灣,同樣這顆地球上,同樣在這片天。

所以,我們的時間,也離較久了,二千多年,在我們的人間說二千多年,若是在忉利天,才二十幾天而已。所以,以佛的境界來說,是短暫的。他還在待時機,還是再來人間,因為與人間有約,有緣的人,已經作了來世要度的緣了。所以我們彼此相度,來來回回,把握時間,來世相度。今生,若看到你歡喜,跟著你笑,你說的話他會聽,這就是與你有緣的人,代替佛陀來接引眾生。

就如地藏菩薩在地獄救眾生,我們大家就說,我們趕緊擋在地獄門,就是在人間,在人間化度,不要讓他造業,這樣他就不會墮落地獄,成就地藏菩薩能夠趕快成佛。因為「眾生未盡,誓不成佛」,是地藏菩薩的心。所以我們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