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5, 2016

【靜思妙蓮華】20160307 - 垢衣度小機 - 第777集



20160307《靜思妙蓮華》垢衣度小機 (第777集)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證嚴上人開示】
『從生老病怖畏生死,願斷煩惱持小乘法,佛教正法入菩薩道,願入生死廣學萬行。』

是啊!人生離不開生、老、病、死,這是人生自然法則。不過我們很怕,最怕的就是病與死,這是人生最大怖畏。

在佛的時代,修行者就是朝著斷生死煩惱的方向修行,所以小乘行者偏多。但是佛陀來人間的目的是要教人人行大乘,行大乘必定要入菩薩道,人人若能入菩薩道,才有辦法斷生死煩惱。要記住,我們不只是斷生死而已,還要斷煩惱。若只是顧自己的生死,就愈怕生死。我們若是為大眾,所掛念的是天下眾生,勇猛心的精進,自然就不怕,不會為了個人的生死而起煩惱。

怕,也是逃不開自然法則,最後也是會死;不怕,我們用生命發揮了為人群付出的價值,最後同樣是自然法則。所以怕與不怕,總之自然法則是這樣。若是發大乘心,願入生死廣學萬行,那就是菩薩道。打開心門,不怕,人生苦難偏多,我願意入人群,從人群中造福,從人群中學得智慧,所以甘願入人群去廣學萬行,這就是大乘法。

最重要的是正法,我們要知道,正知、正見實在很重要。佛陀對我們的教育就是正法,正法就要入人群中行菩薩道,這才是正確的佛法。所以我們要發心立願,『四弘誓願』,度盡一切眾生,希望我們的法能度入一切眾生心,正知、正見,眾生人人都能夠接受,這就是菩薩的願。這種願不怕入生死,總是『願入生死』,在生死的人間,我們才能『廣學萬行』。

我們要如何去除煩惱,展開大愛,斷除習氣?就是要在人群中。所以我們要用心在人群中、在日常生活中,這叫做菩薩道。

前面的經文,『又以他日,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

長者在窗邊看到了,孩子在那裡除糞,做很多粗重的工作,全身骯髒又憔悴,看了很不捨。孩子不知道該回來父親的身邊,父親只好想辦法。到底想什麼辦法?

下面這段經,『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麤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

只好將莊嚴的服裝脫下來,換成粗陋的衣服,還故意將身上弄髒,右手拿著除糞的工具,好像一位做粗工的人,這樣去接近孩子。

這就是譬喻『佛審觀眾生根器,隨順誘引之相。如應報身,如一月現於眾水,而無去來之相』。

用這樣來譬喻,佛陀用智慧觀眾生的根機,隨順眾生的根機,說眾生聽得懂的法,這樣來接近眾生。就是要有這樣的形象,與眾生類似的生活,這樣入人群中。

就譬如應報身,應當下的因緣、眾生的根機,入人群中,這種應報身。又譬如空中一月,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只有一個,不論你到哪一個地方,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看到月影。『如一月現於眾水,而無去來之相。』在水上見到月,究竟月是如何來,如何去?其實沒有去來的形相;只要是晚上有月亮,水中月就自然出現了。同樣,佛陀應化在人間,他是為了一大事因緣,而以『應報身』來接近眾生。

『即脫瓔珞』。他不只換了衣服,就連身上所裝飾的珠光寶氣也全拿下來。

⊙瓔珞:喻戒定慧陀羅尼瓔珞。

『瓔珞』是譬喻『戒定慧陀羅尼』。戒定慧陀羅尼,就是用戒定慧來『總一切善,持一切法』。記得嗎?『陀羅尼』稱為『總持』,總一切善,持一切法,就是戒定慧,用這樣來莊嚴我們的身相。

我們若人人持戒定慧,自然人家看了就覺得,這個人很有德行,很莊嚴。因為他總一切善,持一切法,這叫做『總持』,也稱為『陀羅尼』,譬如瓔珞,是能讓我們很莊嚴的東西。

⊙細軟上服:喻無生忍,寂滅忍。

『細軟上服』,就是譬喻無生忍、寂滅忍。修行,我們要修到無生法忍。因為人生很多事令人恐怖,生老病死,這是小乘修行者很怕的事情,因此他們不堪忍再來人間生死,就是獨善其身,雖然沒有做壞事,但是不願意入人群做好事,這也是叫做『不堪忍』。

無生忍,無生法忍,寂滅忍,這已經是大乘者所修的行。

⊙無生忍者,謂了達諸法本來無生,亦無有滅,諦審忍可,而妄念不起。

『無生忍者』,就是說『了達諸法本來無生』。諸法本來無生,什麼是諸法呢?就是真理。什麼是真理呢?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無始以來我們都有,不論蠢動含靈,原來就有,無論小孩子、老人家都是不增不減。真理,法,本來無生,本來就有,本來就有何必又生呢?『本來無生,亦無有滅』,因為它永恆,所以沒有滅。

所謂死亡,死去的是形象軀殼,我們的身軀死了,其實第八識帶著我們現在造作的業,捨此投彼去了。這是第八識,所有的善惡業種子累積起來,『捨此』——這一世死了;『投彼』——第八識帶著這些種子再投生到未來的下一世。但是我們的第九識,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還是不增不減。

所以,本來無生,自然就無滅,沒有生滅,已經『諦審忍可』,這些道理已經全都很瞭解了。『諦審』,道理都已經透徹瞭解。『忍可』,就是已經了無牽掛。因為妄念不起,沒有無明就沒有生滅,已經了無牽掛,願意入生死中去學,在人群中學很多東西。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學的,學出這分了無牽掛,能夠投入人群,沒有掛礙。

因為『五蘊皆空』,就『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怕什麼生死呢?這本來就是自然的法則,何必怕?這就是佛陀應化來人間,還有很多法身菩薩隨著佛,生生世世應化人間,與眾生類一樣,去接近眾生,教度眾生。佛陀生生世世,不只在人道,還有畜生道也去,地獄道也去,他要應現與那一道同樣的生活,這稱為『應化身』,以此來親近眾生,將法度入眾生的心。

⊙嚴飾之具:莊嚴威儀,服裝華貴端莊,喻百福莊嚴相,子則驚畏。

『嚴飾之具』。這種莊嚴威儀、華貴端莊的服裝,就是譬喻佛陀的百福莊嚴相。你要累積多少的善,才能完成『百福莊嚴相』,那就是『佛』。佛要先將他的莊嚴相暫時隱藏,換成與眾生一樣的形態入人群中。因為,這樣莊嚴的服裝形象,孩子會怕。就像現在有的人看到老闆來了,趕快閃一邊。意思與此相同。所以他就要穿一樣的服裝,拿一樣的除糞之具,這樣去接近那個孩子,要不然那個孩子會怕。這是表示『二乘不宜見此相好』,

⊙二乘不宜見此相好,是故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

二乘的人就是不敢接觸大乘,聽到大乘,聽到入人群,他就很怕。因為他要斷生死,他不要接近人群,偏偏菩薩道就是要去接近人群。因此,為了接近這個孩子,知道他不敢見到這種莊嚴富貴的人,所以他就『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開始『更著麤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將身體塗得髒髒的。這是表示『現丈六比丘形』,和我們普通人一樣,名稱為『麤弊』。

⊙現丈六比丘形,名麤弊。

『丈六』,人家說丈六的莊嚴形象,丈六是多高多大呢?人的標準形象,雙臂展開來的寛度,張開我們的手掌(拇指到中指的寬度)丈量,一掌、二掌、三掌、四掌,這樣右邊四掌長、左邊四掌長,兩邊合為八,這樣雙臂展開來有八掌長。再從頭丈量到腳底,也有八掌長,緃與橫各八,合共十六掌長,稱為『丈六』,這就是有『上相』的身形。

佛現出普通人的形象,標準比丘的形象,這樣叫做『麤弊』。其實他已經成佛了,他還是和比丘同樣的生活。『著糞掃衣』,這樣才能夠接近大眾。出家人就是穿著人家丟掉的衣服,撿回來裁剪,縫縫補補,這叫做『著糞掃衣』。

⊙納妃生子,六年苦行,現有煩惱,喻為塵土坌身。

在佛陀的時代,他出生在皇宮,父王需要他傳宗接代,所以他納妃生子,又經過六年苦行,現種種煩惱的形態,成佛之後,再回過頭來與出家人一樣的比丘相,所以譬喻『更著麤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用這樣的身形來接近眾生,將法傳教給眾生,這叫做入人群度眾生。

各位,學佛,我們要『願入生死廣學萬行』,真正入人群度眾生,這樣才能學萬行。必定要接受佛陀的正教、正法,行菩薩道,入菩薩道中。要不然真的是生老病死,生死怖畏,都是從我們的煩惱開始。修行,沒有其他的方法,就是要好好地將心照顧好,要發大心、立大願,斷煩惱。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