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6, 2014

【靜思妙蓮華】 佛佛道同 悲智雙運 2013年9月13日 第131集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第131集



(法華經•序品第一)



  佛佛道同悲智雙運



  20130913



◎「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布善種子遍

功德田。」《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法華六瑞序,即:說法瑞、入定瑞、雨華瑞、地動瑞、

心喜瑞、放光瑞。此六瑞是三世十方諸佛欲說法華經時

必定示現的教化儀式。



◎「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法華經序品第一》



◎自「一心觀佛」以上,為依眾生世間威儀成就,悉與今

日釋迦如來說法時同。



◎「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

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緣。」

《法華經序品第一》



*****************************************





心,照顧好了沒?每天早上課誦完後就坐下來調整好我

們的心,這念心是跑到外面,或者是放在身上,或者是

用在我們的心?內、外、中,我們都可以用心去緣,最

好是緣在我們的內心。心境啊!就是一切法。前面我們

也說過,《無量義經》裡面,佛陀這是「離言法華」,

就是先從人人的心調整。先從四諦、十二因緣,這種法

如水,一層一層來洗滌我們,讓我們的心能夠更加清淨

,使我們凡夫無明、煩惱,那種熾盛的心、很懊熱的心

,幫我們冷卻下來。



佛陀就是以法水來滋潤我們的心地,所以《無量義經》

還是這麼說:「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

」。



◎「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布善種子遍

功德田。」《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所洪注的就是,讓我們把種子種下去之後,好好灌溉,

讓我們的道根的苗可以生長、根可以伸長、芽可以生長

,這都是需要法。我們若吸收了之後,要好好延續佛陀

的教法,這樣就是不斷不斷的,我們心地的法水成長我

們的種子。



前面又說過,善根,種善根,令善根再成熟,成熟了善

根能夠得解脫。這也是佛陀的用心。所以在我們內心這

念種子,真的要好好用心灌溉、來滋潤,這個善根才能

夠成長。所以說「布善種子遍功德田」。這塊土地若能

夠有水分,把握因緣,種子趕快撒下去,好好照顧,自

然普遍功德田。功德就是要用慈悲心,當然還是要保持

著智慧的慧命,有智慧的慧命,這片土地才可以很肥沃





前面我們說到,佛說法之前有六種瑞相。其實,這是表

示佛要說大法,這是天下一大事,所以善現六種瑞相以

作為開經的開始,先莊嚴道場,看起來覺得很有吉祥的

形態。要講《法華經》,不論是過去佛、或者是現在佛

,都同樣有這個景象,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很祥和的瑞相

,叫做「說法瑞」。這是將要講法的瑞相,這是第一個

法瑞。



開始大家到齊之後,佛陀開始入定,這叫做「入定瑞」

相。再來,入定之後開始雨華,開始六種震動,這種「

雨華瑞」、「地動瑞」,大家很歡喜,「心喜瑞」相。

接下來是「放光瑞」,大家在這麼祥和的環境中,又再

看到佛在放光,從他的身、毛孔放光出來,尤其是眉間

白毫相光,這是一種與過去要說法的形態不同。所以這

就是「六瑞」,「六瑞」是三世十方諸佛開始要講《法

華經》時,必定會示現那種教法的儀式。



◎法華六瑞序,即:說法瑞、入定瑞、雨華瑞、地動瑞、

心喜瑞、放光瑞。此六瑞是三世十方諸佛欲說法華經時

必定示現的教化儀式。



常常跟大家說,佛佛道同,不管哪一尊佛出現人間,化

度眾生多久的時間,到最後一定要講《法華經》。因為

《法華經》才是究竟大法,《法華經》才是真正諸佛出

現世間的一大事因緣,無不都是要「開、示」眾生,讓

眾生能夠「悟、入」佛的真理、教法,這是佛佛道同。



前面《法華經》就是說,日月燈明佛,同樣要講經之前

,六瑞的景象已經都在這個道場顯現。那個境界應該是

讓人內心無上、無法形容的祥和美妙的境界,所以「是

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法華

經序品第一》



在那裡,大家都是「得未曾有」的歡喜,那種歡喜,虔

誠合掌,大家的心很虔誠、很集中在佛的身上。過去的

日月燈明佛也是這樣。過去的日月燈明佛,除了第一、

第二、第三……,還有兩萬尊日月燈明佛,佛佛道同,同

樣的境界、同樣的感受、同樣的虔誠,一心觀佛。這也

就是「依眾生世間威儀成就」。



◎自「一心觀佛」以上,為依眾生世間威儀成就,悉與今

日釋迦如來說法時同。



佛陀隨應眾生的根機而設教,來到法華,這是一個大教

,也是要「總一切法,持一切善」。前面說過了,這是

陀羅尼,真正包含所有的教法。所以這在佛陀來世間要

說法的威儀,對眾生仔細地教,教到眾生能明白要聽法

的次序、要禮佛的規矩、威儀,這都已經所有眾生的心

開始如律如儀,這就是「眾生世間威儀成就」。看到要

聽法的人的規矩、威儀都成就了,「悉與今日釋迦如來

說法時同」。這是說過去二萬日月燈明佛,佛佛道同,

和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同樣,說法的次序都相同。



再來,經文就這麼說:「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

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

周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法華經序品第一》



這也是文殊菩薩還在敘述,日月燈明佛的那個時候,如

來放光,在眉間白毫同樣發光出來,這個光就是照東方

萬八千佛土,這個光明真的很遼闊、很遠。我們大家都

知道日出東方,其實佛陀坐在那裡,旭日也是開始昇起

的時候,佛陀的三十二相,眉間的白毫,受到光影的照

射,眉間毫光好像更明亮反射過去,這是一種形容。很

遠,這是表示很遼闊,「靡不周遍」,沒有地方不照到

這個光。



佛光,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東西能遮蔽它,這就是表示

我們人人的心地本來就具有,只要你一念智慧的心、清

淨的心,發出了智慧的光芒,不管多麼黑暗的地方,我

們的心地還是同樣光明的。這也應該解釋,在我們自己

聽法要常常很入心,法若入心,沒有暗的地方。所以佛

陀的毫光所照的地方,已經將這個光照到人人的心地去

了。



這個道場這麼的莊嚴,不就是人人已經一心觀佛,就像

人人的心已經集中在佛的身上,佛陀他的舉止動作無不

都是法,法法都是入了人心。這就是表示很多,無量數

,都已經得到佛的光明,所以叫做「靡不周遍」,非常

普遍。



「如今所見是諸佛土」。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釋迦佛

在發光,眉間的毫相照在東方,大家不了解,所以文殊

菩薩就引述過去日月燈明佛來表達現在,那就是文殊菩

薩的巧智。但是,若不是有人問,文殊就不會說這些話

。所以說起來,這是彌勒菩薩的慈悲,彌勒菩薩看到現

在大家還不是很了解,佛陀這麼重要的一大事因緣,將

開始要暢演他的本懷,卻還有很多人不了解,所以引起

文殊菩薩敘述過去的佛。這段文已經將這個法完全做一

個結束。



這是彌勒和文殊的對唱,文殊菩薩再叫彌勒菩薩說:「

彌勒當知。」這就是表示這兩位菩薩很親切,彼此可以

用名互相稱呼,何況說文殊菩薩是七佛的導師,彌勒也

是文殊菩薩過去的弟子之一,所以現在文殊稱彌勒,就

是要再次警惕大家:大家注意喔!所以他再重新叫:「

彌勒啊!要知道。」



「(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

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緣

。」



所說的「爾時」,就是日月燈明佛當時,在他的道場裡

很盛況,在道場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雖然都是菩

薩,大家還是再求進步,因為每一尊佛的智慧是無上,

所以諸菩薩雖然人人都已經到菩薩的境地,但是還有空

間,還有追求的法。這就是表示人人要精進,不可自大

,不要以為法也已經這樣聽過了,經典再看反反覆覆都

是那些,師父說話也是重新反覆。雖然法都是一樣,都

是那些,但是我們有入心否?有了解否?有體會否?我

們有身體力行否?這要不斷地提倡,不斷地警惕。



所以在那個時候,二十億的菩薩都是在同一個場所要求

法,「樂欲」,很歡喜要來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

普照佛土」,那些菩薩同樣要等待,佛陀正在入定、放

光,大家都很歡喜,在那裡,心理準備要接受佛的大法

,所以那時候的歡喜,是「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

為因緣」,大家看到在放光,很歡喜要等待說大法,要

知道佛為什麼要放這個光明。



這是「法華瑞相」,佛佛道同,開始要講《法華(經)

》的這個時候,六瑞現前,一定眉間白毫相光起,開始

要說大法的因緣,已經開始成熟了。



各位,我們要知道,佛法深,其實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中用心,心就不離法;心中有法,法就不離行。所以要

請諸位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