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4, 2014

【靜思妙蓮華】十二因緣法 2013年8月28日 第119集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第119集

(法華經•序品第一)

  十二因緣法

  20130828

⊙今此比丘猶良馬,能善調伏其心行,斷欲滅結離生死,
受後邊身壞魔軍。

⊙辟支佛者,即獨覺、緣覺者。「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
因緣法。」說因緣法以應對之,隨樂欲故。

⊙展轉感果為因,互相藉因為緣,因觀十二覺真諦理,故
名緣覺。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
取、有、生、老死。 一、無明:無所明瞭。二、行:
有造作故。三、識:妄念投胎。 四、名色:胎中心名
色。五、六入:胎中六根。

⊙六、觸:出胎以後,根對塵故。七、受:領納前境名受
。八、愛:貪於五欲。 九、取:追逐塵境。十、有:
因果不亡。十一、生:還受五眾之身為。 十二、老死
:身有熟壞。

*******************************************

 
我們每天都在想,用什麼方法能夠將佛所說的法,很清
楚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讓人人所接觸的境界就能夠與
佛的法會合在一起。所以,既然要聽法,我們就要用心
取法會理,這樣才真正的法入心。

就像佛在世時,在給孤獨園,面對著四眾弟子,很多人
來聽法,突然間來了一位比丘,讓人看起來感覺到,怎
麼形態這麼邋遢,全身像是沒有血色,這麼沒有威嚴的
比丘,怎麼這麼大方從外面進來,這樣到佛的面前,那
麼恭敬禮拜,退一面坐。大家看了很懷疑。

佛陀知道大家的心裡對這位比丘毫無恭敬心,所以佛陀
就開始說了:大家看到這位比丘的身形憔悴,但是在你
們的心裡不要輕視他。你們要知道,這位比丘他用心修
行,在人、事、物、理中思考,去體會,而後完全體解
。在人、事、物沒有一項他不通徹、不了解的,尤其是
對生命來去,他已經很自如了。現在你們所看到的這位
比丘,他就如一匹良馬,他已經將自心完全調伏,將所
有的欲完全斷除了,他的生死完全去離了,不會再受業
的牽引,已經是入聖果的人,所以他「不受後有」。

⊙今此比丘猶良馬,能善調伏其心行,斷欲滅結離生死,
受後邊身壞魔軍。

他現在這個身體,所受的是「後邊身」,是已經破除了
魔軍,現在的這個身相就是最後的身體。將來他是不是
要再來人間呢?他已經心裡有數,不過,這位比丘已經
是了脫生死了。意思就是說,他已經不只是「四諦法」
了徹,他連「十二因緣」也通徹了。

⊙辟支佛者,即獨覺、緣覺者。「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
因緣法。」說因緣法以應對之,隨樂欲故。

這「十二因緣」若一一了解,就能夠滅諸煩惱,所以佛
陀說,要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這是佛佛道同
,對三根,就是上根機、中根機、下根機的人,剛開始
初發心,用聲聞法,就是說「四諦法」。而根機比較高
一點的,不用去聽,他已經從外面的境界就有這樣的感
覺,像這樣的叫做「緣覺」、「獨覺」,有些人已經有
感覺,不過還不能了徹,這樣就要為他說「十二因緣法
」。

⊙展轉感果為因,互相藉因為緣,因觀十二覺真諦理,故
名緣覺。

十二因緣法是什麼呢?十二因緣,就是對中根機的人,
要讓他們明白的道理。他知道之後能夠接受,心能夠開
解。這十二種因緣,大家要用心聽。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
取、有、生、老死。 一、無明:無所明瞭。二、行:
有造作故。三、識:妄念投胎。 四、名色:胎中心名
色。五、六入:胎中六根。            
   

十二因緣,第一就是「無明」。我們到底如何來「生」
?問各位,你們知道嗎?我們就是不知道,糊里糊塗來
,出生之後,我們也是這樣糊里糊塗在生活,我們同樣
成長,我們的無明煩惱,在無明煩惱中一輩子複製,不
斷造業,這就是因為我們不明白。所以,這個不明白,
帶來了我們現在這一生與這一對父母結的緣,所以你出
生了。

這是過去的無明——無所明瞭;這種「一念無明生三細」
,就是那一念最源頭的無明,所以就緣,緣「行」。因
為一念的無明妄動起來,我們就開始造作,就是叫做「
行」。這是過去生,我們就是因為無明妄動,無明牽引
,使我們行動、造業。所以「一念無明生三細」,就生
出了內心三種很微細的煩惱。

所以我們在過去生中不管是造因、結緣等等,結束了上
一世,同樣的這個「行」也不由自己,受這個「識」所
牽引。因為他「行」,他有造作,過去生的造作,所有
的這個因與緣造作,捨棄了那個身,很自然的就受牽引
,牽引你已經造作的緣,在這因緣中,我們的無明與我
們的造業行動這樣地緣——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就是我們的意識,我們識有八識,或說九識,但是凡
夫只到八識,真正在造作的就是八識。這個八識,前六
識知道了——眼、耳、鼻、舌、身、意。因為前面的眼、
耳、鼻、舌、身所造作,感受的就是在「意」根。眼睛
看到的,歡喜是意在歡喜,不是眼睛在歡喜。看到很想
要取,這個動作出去,這不是眼睛要取,是意要取,所
以這個身就會起行動。

所以說起來,這個意識是那個五根塵的總管。但是這個
意,看外面的境界,取得到的就歡喜,取不到的就埋怨
、生氣,這個東西是不是還在意中呢?比較深了,就跑
到第七識去思考,這是一個比「想」還更深入一層的「
思」。這個「思」字,它的時間會很長,好幾十年前的
事情,恨、仇還放在心裡,完全將過去的相放在心裡,
這是在第七識的記憶。

思,它會推動前六識去造作、去造業等等,但是這個煩
惱意識,它會再藏進去,你已經造成的業的因果,就藏
入第八識。第八識好像倉庫一樣,你去造做,做好做壞
都是收入在第八識,這種「無明」所結的果藏在深處的
第八識。第八識,現境的時候,這個境界現前時,它就
又再回到第六識,面對外面的境。

所以無明緣行,行緣識。「行」就是有造作,「識」就
是妄念投胎。我們捨了這個身體,我們就是過去已經有
這樣的無明、這樣的行動、結這樣的緣,這個緣就已經
成了。這邊的緣已經盡了,那邊的緣已經成了,所以這
個「識」就是按照你的指令,就是妄念投胎,我們的意
識就與那對父母有緣,就投胎去了。

再來第四是「名色」。「名色」這是胎中的心色,它還
未有形,所以叫做「名色」。子宮裡面已經有東西,父
精母血開始慢慢形成,其實那個「懷孕了」就是一個「
名色」,尚未完全有。再來有形了,裡面的胎已經有了
,再來就是隨著時間,兩個月過去、三個月開始,慢慢
地那個形態就出來了。再來就是「六入」了,漸漸地你
就看到了,眼、耳、鼻開始已經有了。

所以有的六個月生出來,早產的孩子,這樣小小的而已
,他已經六根都有了。過了六個月之後,七個月就全都
很成形了。所以這就是「名色緣六入」。

⊙六、觸:出胎以後,根對塵故。七、受:領納前境名受
。八、愛:貪於五欲。 九、取:追逐塵境。十、有:
因果不亡。十一、生:還受五眾之身為。 十二、老死
:身有熟壞。

「六入緣觸」。「觸」就是已經是十月懷胎,或者是早
產的孩子已經出世了,出世這叫做「觸」。出胎以後六
根對塵境,一接觸的時候,第一個是空氣。每一個孩子
生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哭,那是因為全身赤裸的肌膚受
到空氣刺激,痛覺,第一道來到人間的接觸就是痛徹骨
髓,刺激得他哭出來。所以說「生是苦」。

再來就是「受」,「觸緣受」。開始在人間,「我感受
到餓,我想要吃。」孩子肚子餓就哭了,開始「我要吃
」,所以就哭了,他就是有感受。「我的尿布濕了,不
舒服。」他就用哭的。一直一直到了長大了,自己自主
,我可以走路,我要去拿什麼等等,開始這就是領納前
境,名「受」。領納我們面前的境界,這叫做「受」。
所以「觸緣受」。

「受緣愛」,「愛」就有貪了。人到了長大,就開始貪
的心就很多了,男女愛欲又再開始牽纏下去,人間的五
欲就這樣一直一直產生下去,這就是「受緣愛」。「愛
緣取」。你想要,你就開始去追求、去取著,開始取的
時候就在造業了。

第十是「取緣有」。「有」因果不亡。你既然去造作,
就已經造因,就已經結了緣了,好壞的因造了,善惡的
業已經造了,這已經開始「有」,有什麼?有業。

第十一「有緣生」。開始你有業,有因有果之後又是帶
著因果再去了。就是這樣,生來、造業,觸、受、愛、
取、有,這又是一大堆的業,這個業,這輩子盡了又再
帶著這個業再去了,同樣這樣輪迴再去生。

生,「還受五眾之身」。就是在這個五道,五種的眾生
,不一定會再來投胎為人,也許在地獄、餓鬼、畜生。
就是因為對這個觸、受、愛、取、有去造作,這就是我
們人生的苦。

再來,第十二就是「生緣老病死」。這就是一輩子這樣
在輪迴,不只是一輩子,上輩子緣來這一輩子投胎,一
直到人間接觸,就受、就愛、就取、就有、就又再生,
生了就又同樣老病死,這樣不斷地延續下去。

所以我們若人人能夠了解,人生因果輪迴就是這樣在輪
,不一定都是輪在人道,說不定緣在五眾之身,六道輪
迴,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好好考慮,我們要去取著的是
什麼事情?這就是我們現在有辦法自我控制時,不要等
到「有」業已經來了才開始,要到下一輩子,自己又茫
茫渺渺。

所以不要對人的形象去取著,我們對任何一個人都要用
恭敬心,這也就是對人的因緣果報。所以時時我們要多
用心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