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 2016

【靜思妙蓮華】20160623 - 清淨梵行對治不善 - 第855集



20160623《靜思妙蓮華》清淨梵行對治不善 (第855集)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梵者清淨之義,離過清淨梵行;菩薩利他之行,對治一切不善。」
⊙「我等長夜,持佛淨戒,始於今日,得其果報。」《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無漏,無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佛為法王,於法自在,我於法中,久年修持,如來清淨戒行。
⊙梵行:指四眾威儀,廣指三無漏學。謂菩薩無空有二邊愛著之染,名之為淨。
⊙以此淨心,運於慈悲,與眾生樂,拔眾生苦,故名梵行。
⊙今得無漏,無上大果:小乘無漏,離分段生;大乘無漏,離變易苦,二死俱亡,名無上果。
⊙梵行圓滿,故得無漏無上大果。
⊙我等今者,真是聲聞:我等向來聞聲入道,名小乘聲聞,今者真是大乘聲聞。
⊙以佛道聲,令一切聞:以成佛道微妙是菩提,諸法無量不思議法。以微妙音聲,令一切人聞即得成佛。

【證嚴上人開示】

「梵者清淨之義,離過清淨梵行;菩薩利他之行,對治一切不善。」

梵者清淨之義
離過清淨梵行
菩薩利他之行
對治一切不善

「梵」,常常說,就是清淨的意思。修行必定要,去除煩惱、無明種種。我們人生為什麼苦難偏多?那就是因為煩惱無明多,所以造作很多,製造人間不得調和。這都是從人,人的心、人的無明、人的煩惱等等,這樣合成起來,成為濁,非常的污濁。所以修行,就是要我們能瞭解,人人都是一片清淨無染,就像一面大圓鏡,這面鏡子的本質是清淨無染,卻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那就是無明了,不斷複製、污染,已經將它抹黑了。所以我們要再從頭開始,好好地修行,要如何將我們這面鏡子一直擦。

修行者就如在擦一面鏡子一樣。像過去的禪師,徒弟問師父:「師父,您教的,我都有聽,您要我守的規矩,我也有守,但是我就是還不知道,無明要如何去除?行要如何修?」師父默然。

有一天,師父在那個地方,就開始用一塊磚,一直磨、一直磨。徒弟來了看到了,「師父,您為何在這裡磨磚呢?」「想要將這塊磚磨成一面鏡子。」徒弟就說:「師父,磚頭就是磚頭,你磨它,它怎麼會亮呢?」「是啊!磚若是磨不亮,你光是在那裡坐禪能成佛嗎?」

弟子瞭解了,是啊!修行不是只在那裡坐著,一直說我是在修行,其實要磨,不是求急,是要求微細。說修行,馬上就能得神通、得變化、能證果,這麼的急,都沒有想到,應該用歲月來磨練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定,要定下來。師父平常教的規矩就是戒律,什麼能做,我們要積極去做,什麼不能做,我們要預防不要犯到了。只要我們將日常生活,好好地照顧好,將心要時時歸納在戒、定、慧,我如果能戒好自己的身、心、意,我如果戒得好,心能夠定下來,不論時間有多長,做我的本分事,若這樣,我從人事物中,我就能得到智慧。

這個故事,我們就能體會,修行,我們要怎麼修呢?我們常常在起心動念,常常口快,逞一時之快,利口辯詞,一句話,很快就說出去,沒有想到這句話對我們,本身的身分與對人的心境,說不定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常常說,自愛,我們要謹慎自己,身、口、意要好好守護,回歸我們清淨的本性,這叫做梵行。「離過」,要如何才能清淨呢?要遠離過失。我們不只是預防,我們還要遠離,遠離錯誤的過失,這樣才叫做清淨梵行。

「菩薩」我們修行,不只是獨善其身,我們還要再利他,菩薩自利利他,用自利利他來對治一切不善。

我們過去也說過了,釋迦佛開始要修行時,還未修行,但是如何開始呢?就是在地獄中開始。地獄中,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位受刑者,但是在在地獄受刑具時,他派到和另外一個,二人合力拖一輛火燒紅的車。和他一起在拖車的人,接近燒紅的鐵車,已經苦不堪了,死去活來了。另外的這一位,他覺得太辛苦了,向獄卒說:「他無法受了,不如我一個人來拖,我用雙倍的力量來代替這個人,他受苦,讓他休息吧!將這個苦,我一個人來擔。」獄卒聽了很發怒,「你自己的罪業自己就都難當了,你還要擔當別人的罪業,你自不量力!」發一念怒心,就將他一棍打死。

這位在地獄活活被夜叉惡鬼打死之後,他往天堂去了。就生在天堂,在天堂裡自己想:「我何德何能,為什麼可以生在天堂?自己在那個地方思考。原來我在地獄中,就是起了一念好心,願意代替眾生受苦難,可能這一念好心善念,所以讓我減少了,地獄受苦的時間,所以我瞬間生在天堂。

看看天堂,都是在享受的人,他就又想,人間多苦難,為什麼人會生到地獄去呢?就是因為在人間,人間世界的人就是無明,不知道道理,所以造了很多惡業,才會墮落地獄。所以,這位天人就這樣,他發大心、立大願,生生世世盡形壽,為苦難眾生,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樣就開始求再生人間。

這是佛陀回憶過去無央數劫,他發心那個時代,是從地獄中最苦難處,那個時候發心,就這樣一直以來,無法計算的劫數,就是不斷入人群,結人緣,造福業,人群中去體會很多道理,成就智慧。

所以這就是「菩薩利他之行」,能「對治一切不善」。我們要入人群度眾生,要自己清淨自己的心,我們一定要利他,自利的同時還要利他,這樣才有辦法度他人。這是修行者必定要有的。

接下來經文又是這樣說,「我等長夜,持佛淨戒,始於今日,得其果報。」

我等長夜
持佛淨戒
始於今日
得其果報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看,我們大家過去長夜,就是在很久很久,無量劫數以來一直到現在,就是無明煩惱,這樣帶著無明煩惱在修行,還無法將心鏡完全磨清了。

在今生此世,得(遇)到佛,「持佛淨戒」,佛陀這樣教,我們就是這樣修。一直到現在,在靈山會上,「今日」就是佛講《法華經》,這個法會上,「得其果報」。過去已經聽到菩提道了,這就是因,身體力行為果。我們現在覺悟了、瞭解了,我們開始用覺有情的心,入有情中,入人群中去,這樣走過來,不論是多久的路,我們方向對了,走就對了。

接下來這段(經)文說,「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無漏,無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
今得無漏
無上大果
我等今者
真是聲聞
以佛道聲
令一切聞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這段(經)文說,「法王法中」法王在法中,「久修梵行」。這也是讚歎佛陀,佛他已經成佛了,法中之王,在法中,所有天體宇宙間的法,無不都在佛陀的覺海,他的腦海中,無一不知,無一不解。所以「佛為法王,於法自在」,佛陀已經很自在了。我們凡夫常常擔心很多,都很不自在,患得患失。卻是佛陀他在法王,他「於法自在」。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
佛為法王
於法自在
我於法中
久年修持
如來清淨戒行

所以「我於法中」,迦葉尊者這樣說,我在這個法當中,長久以來,不知經過幾年了,長久以來,受持「如來清淨戒行」。很有幸,能於今生此世遇到佛,我們發心修行,這麼多年的時間,我們都是依教奉行,佛陀怎麼說,我們就怎麼修,這是梵行,這樣在受持清淨戒行,所以這就是梵行。「梵行」也就是指,四眾威儀。

梵行:
指四眾威儀
廣指三無漏學
謂菩薩無
空有二邊愛著之染
名之為淨

我們已經學佛了,學佛者要知禮數,學佛者,我們的進出、動作一切,都在我們的身上來表示,我們是修行者,這是威儀。「廣指三無漏學」。在威儀中再將它推得更廣,不只是看我們的形態,端正有規律,不只是這樣而已,要說「三無漏學」,戒、定、慧都不漏失。這就是一直深至菩薩,一直到「無空有二邊愛著之染」,內心離開「空」與「有」,二邊的執著。

有的人「執空」,有的人執「有」。「執有」的就不敢入人群,「執空」的覺得一切都無,何必再入人群中呢?這都不對。菩薩的梵行就是不執空,也不執有,他行在真空妙有的中道之中,入人群裡去,這就是菩薩。這樣叫做淨,持淨戒,就是這樣,要好好地受持。

以此淨心
運於慈悲
與眾生樂
拔眾生苦
故名梵行

「以此淨心,運於慈悲,與眾生樂,拔眾生苦,故名梵行」。這樣叫做梵行。我們若能心清淨,再培養慈悲心,我們要如何讓眾生,去除煩惱,每天都很快樂。法要入心,才有辦法去除煩惱;法若不入心,再多的財物,名利,地位再高,都不快樂,因為心中沒有法。眾生多苦難,看看世間多少苦難眾生,我們要為眾生拔苦難,這要有這樣的心志,這也叫做梵行。

今得無漏
無上大果:
小乘無漏
離分段生
大乘無漏
離變易苦
二死俱亡
名無上果

所以「今得無漏,無上大果」。就是說「小乘無漏,離分段生死」。小乘斷了煩惱,能離開分段生死。但是「大乘無漏」,是「離變易苦」。這就是「無上果」。

梵行圓滿
故得無漏無上大果

「梵行圓滿,故得無漏無上大果」。我們的心要穩定下來,這種生死,對菩薩來說都沒有執著了。有法度眾生,隨著人間的法則,這個生滅相,在菩薩已經都去除了,沒有什麼樣變易的苦,不用擔心,「我年紀大了,我將近……」等等,那些都不擔心。只擔心法要如何傳出去?自己的心是不是有顧好?道心有沒有堅定?這才是真實法。要不然,我們只是,在生老病死中浪費時間。

我們要好好用心修行,要到「無漏」。「無漏法」,就是煩惱去除,法入心而不損失;法在心中,入心就存在,沒有漏失掉。這樣在大乘已經無漏了,這種連變易生死的法,他都很自在,這就是「無上果」。佛法就是要用這樣的心來修行,要不然還是永遠就是來來回回。我們要好好很用心修,「梵行圓滿,故得無漏無上大果」。修行,清淨行若圓滿,就是無漏,就是最大的果。

我等今者
真是聲聞:
我等向來聞聲入道
名小乘聲聞
今者真是大乘聲聞

「我等今者,真是聲聞」。「我等向來聞聲入道」,聽佛陀的聲音,依教奉行,所以是「聞聲入道」,名為「小乘聲聞」。而我們這時候,「今者真是大乘聲聞」。雖然我們修行的形態不變,卻是我們的心境已經轉了。我們現在雖然形體上看來,還是在聽佛講法,收攝在我們的心,我們現在的心,對法無漏,法真實收入我們的心了,所以現在我們已經是大乘聲聞,發大心了。所以「以佛道聲,令一切聞」。佛陀的聲音為道,那就是菩提道。

以佛道聲
令一切聞:
以成佛道
微妙是菩提
諸法無量不思議法
以微妙音聲
令一切人聞
即得成佛

佛陀說出來的話,就是一條菩提道,所以希望人人一起同時來聽,「令一切聞」。就是「以成佛道」,微妙的菩提,這是一條很微妙的覺道,微妙覺悟的道路,這叫做菩提。

「諸法無量不思議法」,很多很多的法,普通人要能透徹瞭解,實在是很難。不過,佛陀微妙的聲音,令一切人聞法得成佛,讓大家都聽得到。雖然是不可思議,很難體會得到,但是,也應該要讓佛的聲音,能夠更普遍,更多人能聽到成佛之道,讓大家有希望。

但是,若要讓人知道,就要從我們自己身上做起,我們自己要修行,要修清淨梵行,從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威儀,我們的言教,讓大家聽得到,讓人能感動。這條菩提道,邀大家一起走,去體會,體會這是真實法。所以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