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30, 2015

【靜思妙蓮華】20150930 - 微妙深法 縝密難量 - 第664集



20150930《靜思妙蓮華》微妙深法縝密難量(第664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無上甚妙法用無邊際,微妙甚深法縝密難量,積功累德行大白牛車。」
⊙「柔軟繒纊,以為茵褥。上妙細氎,價值千億,鮮白淨潔,以覆其上。」《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有大白牛,肥壯多力,形體姝好,以駕寶車。多諸儐從,而侍衛之,以是妙車,等賜諸子。」《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大白牛有四德:一、白牛。二、肥壯。三、大筋力。四、端美姝好。以上四德喻般若及精進波羅密乃六度萬行之先導。
⊙以駕寶車:寶車則喻一切種智,知諸佛之道,及知一切之眾生因種,乃出世的至寶,修三無漏學,六波羅密所成。
⊙三無漏學:戒定慧。在凡夫之身為有漏,在聖者之身為無漏。
⊙《楞嚴經》:「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證嚴上人開示】

「無上甚妙法用無邊際,微妙甚深法縝密難量,積功累德行大白牛車。」

無上甚妙法
用無邊際
微妙甚深法
縝密難量
積功累德行
大白牛車

確實,人生面對著世間種種事物,靜靜地想,真的是人能夠成就一切;一切人、事、物都是由人用心,去研究、去開發出來。世間多少精密的事物呢?感覺在現代的生活,與過去的生活,實在是離很遠。幾十年前,人的生活就是那麼的簡單,卻是那麼的樸實,同樣是這樣在過日子,而現在人的生活,那就是很享受了。

我們現在生活,住屋可以從一樓、三十樓、五十樓、一百多樓,一層一層的樓層都能夠住人,但是一層一層爬,現在都不用爬樓梯了,現在就是電梯幾秒鐘,就可以到達一百多層樓去,幾十層樓,就是享受著這樣的生活。這種生活,感覺起來是很享受,不知有沒有想到要享受的過程,有多少人用腦筋去開發,而在開發的過程中,這些東西的來處,不曉得有沒肴人去想,這些來處的源頭是如何來?

同樣是天地間的東西,是山河大地的東西,不論是水泥、鋼筋等等,包括電梯、用電等等,這全都是在天下間,種種物、東西,破壞,然後精煉,取得了各種物資來合成。蓋一棟大樓,造幾臺電梯,可以讓人這樣上上下下,生活這麼的享受而簡單。

這實在是「無上甚妙法」。但是,大家的享受,這個氣候變遷慢慢已經出現了。這是因為人,生活的那個因,造了這個因,享受。為了享受,為了擴大事業、增加財富,人提供給人人的享受,這都是叫做「因」。現在氣候變遷,已經叫做「果」,開始這個果,現在才開始慢慢在出現。

我們慈濟有一群企業家,知道現在人間災難偏多,有我們的慈濟人,企業界的人士,大家發揮了這分的愛心,既然現在災難偏多,要如何用他們的良知良能,這種愛心要如何來將它完成,萬一哪一個地方需要幫助時,我們可以很快速,那個物資可以很快速,從遙遠的地方快速運到,去幫助那裡急難需要。所以我們「國際人援會」,就這樣將它組成起來了。

所以我們現在資源回收,將石油類的東西,最大量的就是寶特瓶回收,很感恩這個紡紗界,織布、紡織、成衣等等,這樣會合起來, 已經能夠製成毛毯。幾年來,已經是多少國家,近百萬件的毯子,已經輸出了很多的國家,受災難的身上,有這樣溫暖的東西。同時,我們就再宣導,這就是寶特瓶回收,變成毛毯的來源,希望將這個環保精神,推動到每一個國家去。

再來就是要住,住,真的是很重要。海燕颱風那麼悽慘的大災難,學校沒有了,孩子要讀書,孩子若不讀書,家長無法安定,無法災後的建設,孩子讀書很重要;所以我們趕緊,將那個簡易教室蓋起來。

可知道要成就這個簡易教室,是經過多久的時間,我們有一群投入的菩薩,慈誠菩薩,將「九二一」的經驗,以及他們專門在做營建,這群菩薩就這樣,一直延續在現在,經過多久的時間來研究!可以這樣很紮實。用卡車能載幾十間的房子,就可以到達,到達(後)簡單地展開,這樣搭起來就很安全,能夠(當)簡易教室。已經現在在菲律賓,發揮很高的效率。

所以說起來,「無上甚妙法用無邊際」。這天地之間有很多的法,能夠用在好的、幫助人的,大家的愛心會合起來,要幫助人的用具、幫助人的物資,就不困難,能夠很快為受災的苦難人,我們能夠馬上去幫助。但是,若想到現在真的,山河大地在破壞,也是快速,這是惡法,這種的惡法,很不可思議的強力,所以這也是用,「用無邊際」。

總而言之,善、惡法,我們要如何去拉呢?拉善的,就要從人人生活中先改善,然後這專業的人覺醒,不要再一直破壞了,要如何能夠多做一些利益人群,這叫做善法,善法也是應用無邊際。所以,惡法應用無邊際,善法應用也是無邊際。所以總而言之,就是非常的微妙。

所以「微妙甚深法縝密難量」。那是很微細,很難去將它分析,只能夠心會,難以言宣。要用什麼話來說那個「縝密難量」?真的非常的微細,真正微妙甚深的法。這種微妙甚深法,從人的心,一直到人的心去發展出來,強而有力的破壞,也是很微細的法。所以,我們要回過頭來,我們應該要如何多來瞭解,法的源頭,歸於善,歸回來善,歸回來我門人人本具佛性。

因為佛陀跟我們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人人都有真如本性。這個善惡法,真如本性不斷啟發起來,去除了貪欲的煩惱,我們真如本性,就一直發揮善,善法,無上微妙法也是用無邊際。所以,我們若應用一個心,如來本性發揮出來,「積功累德行」,我們要積一些功德,做好事,回歸就像「大白牛車」。

所以我們上面的(經)文說,「柔軟繒纊,以為茵褥。上妙細氎,價值千億,鮮白淨潔,以覆其上。」

柔軟繒纊
以為茵褥
上妙細氎
價值千億
鮮白淨潔
以覆其上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這是描述這個法。我們已經靠近法了,這個法──大白牛車,是用很多的寶物,將它裝潢起來。這是佛陀他這樣,生生世世,來來回回,要來「開」、「示」眾生,眾生能夠瞭解,實在是很慢,所以有限的人間壽命,佛陀就要無量數來回人間,要讓大家瞭解法。這個法,就像大白牛利益人間,無量數的法,要用在我們的人生。

下面再接著說,「有大白牛,肥壯多力,形體姝好,以駕寶車。諸多僕從(多諸儐從),而侍衛之。」

有大白牛
肥壯多力
形體姝好
以駕寶車
多諸儐從
而侍衛之
以是妙車
等賜諸子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看,「有大白牛,肥壯多力」,這輛大牛車,拉車的是大白牛,那隻牛很大隻,那個毛很漂亮,而且很乾淨又有力。所以大白牛有四種的德。

第一就是牠的形體,很漂亮、很乾淨,這樣非常白,而且就是那麼的溫馴。這白牛在牛群中是稀有,在佛法,若要表達出了最有力,那就是以大白牛。

因為大白牛的性很溫馴,大白牛任勞任怨,牛就是為人群在貢獻、付出。所以現在的人,愛吃牛肉是很沒道理。

來,所以第二種,那就是「肥壯」。肥又壯,很有力的感覺。第三種德,是「大筋力」,很有力。第四,就是「端美姝好」。很端正又很漂亮,看起來很特殊。這是在表示,這個法對人間的奉獻對人間是一項很安全、穩定,能夠庇護人間的法。

上面的四德,譬喻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智慧,這種肥壯多力,很乾淨而姝好的一隻大白牛,這四種的德,就是表示對人間的利益,所以要運用智慧。

般若就是智慧,要運用智慧,同樣在法,我們剛剛說,有善惡法,法有善、惡,行善法,這叫做智慧,智慧叫做般若。若是行惡法,光是想要賺錢,用什麼方法去研究,研究來的都是為了利益,破壞大地,沒有去體會到,這樣叫做聰明。所以,世智辯聰,這種的聰明,這就會去造惡的法。智慧完全是善法,所以般若就是智慧。

甚至智慧,還要「精進」去發揮,發揮它的功能。這個「波羅密」就是到彼岸。從凡夫的此岸、不安全的娑婆世界,要能夠將我們運到彼岸,彼岸就是佛菩薩的境界。所以運用智慧精進到彼岸去。要運用什麼東西呢?就是六度萬行,這個工具----精進,我們運用這六種的器具,能夠從此岸運到彼岸。

大白牛有四德:
一、白牛
二、肥壯
三、大筋力
四、端美姝好
以上四德喻般若
及精進波羅密
乃六度萬行之先導

六度,大家都知道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種,這六種會合起來,認真向前走,對的事情做就對了,這麼簡單。會合般若,那就是清淨的智慧;清淨的智慧,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那就是佛的境界,諸佛菩薩的境界。這就是我們學佛要認真。

所以「駕寶車」,這隻牛牠具足了智慧,具足了體力,具足了能夠運六度行到彼岸去,這是譬喻這隻牛的四德。「駕寶車」,牠能夠拉車,這輛車的方向,只要有牛這種的智慧,方向不會迷失了。

所以「寶車」,這輛用寶物莊嚴起來,這輛寶車,裡面都裝寶,譬喻「一切種智」。這個「一切種智」,就是「知諸佛之道」。要如何能夠瞭解,佛佛道同,
每一尊佛出現人間,同一種的法,那就是要「開」、「示」眾生。應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法,只是一個目的,要讓大家瞭解那個法的源頭,我們人生生命的來源是如何來,一迷,那就是六道去了。

這個「六道」與「六度」是不同。「六度」就是我們修行;「六道」,就是失去了理智,走向六條路去。當然造善,那就是天福;有守戒,就是在人間;而若是沒有造福,不守人倫的道理,就是要投入地獄、餓鬼、畜生,這六條路,我們若不小心走往岔路了,那就是「差毫釐,失千里」。

現在這個「寶車」,那就是這隻牛,為我們導向,載我們,所以「一切種智」,這輛車譬喻是一切種智,就是知道諸佛,是如何修行的過程,是如何來人間度眾生。一切眾生有種種的因緣,不一樣的因緣,不一樣的習氣,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他,讓他能夠覺悟過來,要用很多種的方法。所以,知一切「眾生因種」,他到底種什麼因,他要成什麼樣的果,所以一定我們用因緣果報,來度化他、教育他,如何讓他能夠慢慢體會到,接受佛的教育,一直向著正確菩提道路走去。這樣修行,他就會慢慢到正,正路,就歸向戒、定、慧;自然懂得守戒,知道這可做,那不可做,懂得守規戒,自然那個心慢慢就定下來,戒、定、慧,智慧就慢慢增長。

以駕寶車:
寶車則喻一切種智
知諸佛之道
及知一切之
眾生因種
乃出世的至寶
修三無漏學
六波羅密所成

總而言之,很多很多豐富的法,其實諸佛出世,無非就是要來教育我們,如何修戒、定、慧,利用這六波羅密,利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去為人群付出,這六種的方法。

三無漏學戒定慧
在凡夫之身為有漏
在聖者之身為無漏

這「三無漏學」戒、定、慧,在凡夫身就是有漏,若在聖者之身叫做無漏。因為聖人已經具足了,完全沒有讓它漏失了,所有的法入心來沒有漏掉。而我們凡夫這耳聽、那耳過,或者一知半解,無法很透徹理解。所以我們必定,要用心在「三無漏學」,才有辦法施展出了「六度」,這就是我們要修行。

《楞嚴經》:
攝心為戒
因戒生定
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
三無漏學

所以《楞嚴經》有一段(經文)這樣說:「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這是在《楞嚴經》裡面,這段(經)文,我們攝心,將我們的心要好好顧好,守在戒,該做、不該做。是非分清楚,該做的善法,我們要精進;不該做的惡法,我們要趕緊斷除,這叫做「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為我們的心已經是有這個戒,防非止惡,預防不對的事情,我們絕對不會去做,防非,而惡法,我們馬上停止,防非止惡,這樣我們的心就會定。心若定下來,法入我們的心,「喔!原來如此,甚深微妙法。」

「無上甚妙法用無邊際」,這個無上甚妙的法,我們若要將它應用出來,利益人群,我們這輩子來人間,生命真的是有價值!看,大白牛牠引導這輛寶車,能夠去利益人群,這不就是我們生命的價值嗎?生命我們要如何利用?要看我們是不是方向對不對。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