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4, 2015

【靜思妙蓮華】 20150908 - 持十善法入有情道 - 第648集



20150908《靜思妙蓮華》持十善法入有情道(第648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總一切法持一切善,聞一切法入心不忘,持十善法入有情道,聞持陀羅尼慧福法髓。」
⊙「告喻諸子,說眾患難,惡鬼毒蟲,災火蔓延,眾苦次第,相續不絕。」《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毒蛇蚖蝮,及諸夜叉,鳩槃荼鬼,野干狐狗,鵰鷲鴟梟,百足之屬。」《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鳩槃荼鬼,野干狐狗,鵰鷲鴟梟,百足之屬。」《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猛禽,言嘴呈鉤狀,視力極強,捕食小動物,或稱鷲、鵰。喻心狠手辣,欺大壓小。

【證嚴上人開示】

「總一切法持一切善,聞一切法入心不忘,持十善法入有情道,聞持陀羅尼慧福法髓。」

總一切法持一切善
聞一切法入心不忘
持十善法入有情道
聞持陀羅尼
慧福法髓

「總一切法,持一切善」,這就是叫做「陀羅尼」,翻譯那就是「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我們學佛,所學要學大乘法。大能涵蓋小,小的就無法涵蓋大的道理,所以學佛,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所要學的所有的法,我們全都要好好依教奉行。

大乘法,法要能夠瞭解,必定要聞、要聽,要人人聽出了回歸真如本性,真如與宇宙能夠合會在一起,這一念心談何容易!佛陀必定要用種種種種的方法,大、小乘法,適應種種的根機,無不都是從口出,眾生,無不都是從耳入,「聞一切法」,聽必定要入心。

「一理通,萬理徹」,瞭解、入心之後,我們與日常生活要對照。聽他人家庭的事情,有苦,有解不開的結,我們聽,用佛法來解他的心結,讓他能夠心開意解,守住那念不要起動亂的心。我們就是對機,再將法度出去。所以,這個法要「入心不忘」。

「持十善(法)」。最重要的,我們在人間,五戒、十善是很重要,五戒,大家知道吧?(不)殺、盜、淫、妄、酒,這就是五戒。十善,就是在五戒,身、口、意三業,開始這樣擴大了,我們若能夠在口業守四項,意有三項,身也三項,若這樣,叫做,將它守好。

不只是五戒要守好,我們,十善,不只是不能兩舌,還要勸善;不只是不能惡口,還要善順,溫柔善語;不但不可以綺語、我們還要說真實語等等。這我們都一定要守得住。與我們的心不要貪,不要瞋、不要癡。不只是不瞋,我們還要付出;不只是不瞋,我們還要脾氣調好,很好脾氣,不論如何,我們都懂得善解、包容;這就不會發脾氣了。再者,我們不癡,我們就要包容一切,我們一切要很知足,非常知足、很善解,這樣我們的心就不會癡迷了。所以,不只是「口四」,要惡的變成善的,連我們的「意三」,我們也能改過來。

尤其是我們的身體行動,不只是不能偷盜,還是一樣要去付出;不只是不能殺生,我們還要護生;不只是要守好我們的清淨,在家人,家庭的觀念要有貞操,不可金屋藏嬌,不可紅杏出牆等等,這都是在我們的身,身行要顧好。

所以,要當一個好人,就是五戒、十善,我們若做得好,我們還要再「入有情道」。開始我們不只是獨善其身,我們還要再入菩提道,就是「覺有情」這條道路。「覺有情」,大家知道,就是菩薩。我們要行菩薩道,不是只有獨善其身,獨善其身不算十善,必定要付出。不偷,還要付出。付出,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都連貫在一起,所以叫做「入有情道」,要行菩薩道。

芸芸眾生苦難偏多,我們能夠為他付出,保持著我們一念清淨的心,五戒十善入人群,所以能夠「聞持陀羅尼」。剛剛說「陀羅尼」就是,「總一切法,持一切善」,這叫做「陀羅尼」,就是叫做「總持門」。

我們不只是聽,我們還要身體力行,這叫做「聞持」,也聽,也要依教奉行,這樣自然智慧增長,我們的慧命,那就造福人群。這是一個法脈,法髓相傳,法脈殷殷不斷,這樣,這就是我們佛法,能夠在人間。

前面已經說過了,因為「眾苦次第」,佛陀殷勤接引我們,能夠離開火宅,讓我們的身心已經能夠瞭解,法是這樣,我們看到形形色色,沒有起貪念了,或者聽到了,聽到人間世事,我們的心能穩定了。再來雖然在人間,將思想、見解瞭解了,我們還要發大心,連,「我所做的,就是要得到什麼法」,連這個心都沒有,完全付出而無所求,心很清淨,這就是脫離心靈的三界。

佛陀還要說,除了在這個時候你瞭解,你還要更清楚,世間有這麼多在眼前的苦難,還有在未來,一直延續下去這個「劫」。「劫波」,長時間。自然的境界,眾生的共業,使這個自然的法則,那種成、住、壞、空。到了這個「壞劫」時,那種的災難愈來愈壓迫。所以佛陀,「告喻諸子,說眾患難,惡鬼毒蟲,災火蔓延,眾苦次第,相續不絕。」

告喻諸子
說眾患難
惡鬼毒蟲
災火蔓延
眾苦次第
相續不絕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這就是佛陀這樣向我們告誡,所以我們要時時戒慎虔誠。接下來(經文)說,「毒蛇蚖蝮,及諸夜叉,鳩槃荼鬼,野干狐狗,鵰鷲鴟梟,百足之屬。」

毒蛇蚖蝮
及諸夜叉
鳩槃荼鬼
野干狐狗
鵰鷲鴟梟
百足之屬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毒蛇蚖蝮,及諸夜叉」。有形的毒蛇,看到蛇我們很怕,又再無形的夜叉,這種夜叉是出沒無形,無處不在,而毒蛇很可怕。

毒蛇蚖蝮
及諸夜叉:
身之四大
譬如四種之毒蛇
四大增損
傷害人身如毒蛇

所以(毒蛇)這是一種譬喻,「身之四大」;這四大,夜叉是(譬喻)無常,什麼時候會現前,都沒人知道,無處不在。

所以我們的身體就是,地、水、火、風,是不是它健康,每天,每天理所當然,都是健康的?實在是沒辦法。我們的「四大」,一大不調,身體就有病痛。或者是說不定,無常,什麼樣的無常,在這個「四大」,就完全散掉了。所以「身之四大」,譬如四種毒蛇和夜叉。這四種毒蛇,剛剛說過了,就是地、水、火、風,還有,這種的地、水、火、風,在我們的身上,是不是全都能夠四大調和呢?除了說我們的肉身,這個身體四大調和,我們的心,是不是能夠很平靜呢?這全都在苦、集、滅、道,讓我們很瞭解,我們才有辦法利用「四大」,好好來修行。

毒蛇不只是這樣,其實這個毒蛇,「黃金譬如毒蛇」,因為我們的心的貪念,身外的物質,誘引這個身體去造作,所以這個金銀財寶,這也是毒,很多的寶物合起來,也是一樣叫做「四大」。

在《大莊嚴論》裡面,有這段故事。那就是在佛陀在舍衛國時,他有一天與阿難,在外面走的時候,沿著田埂水溝邊,佛陀向阿難這樣說:「阿難,是毒蛇啊。」手這樣指過去,在田埂溝裡:「毒蛇。」阿難探頭一看,回過頭來,也這樣回答佛陀:「是啊!世尊,這是毒蛇。」就這樣過去了。

之後,在田裡做事有一對父子,這對父子聽到,看到佛陀這樣走過,其實內心也是很尊敬,但是聽到佛陀向阿難說,溝渠裡有毒蛇。他很好奇,真的有毒蛇嗎?佛陀就這樣走過了,這位父親就走近田埂邊,探探看,「怎麼會是毒蛇呢?是黃金啊!黃金,這是真實的黃金,怎麼說是毒蛇?」對孩子說:「來,這黃金我們把它撿回家。」撿了這些黃金,就很歡喜回去了。

本來這個家庭是很貧困的家庭,但是這些黃金,讓他們可以很享受,很快,屋子壞時,趕緊屋子翻修,生活上,有收割稻子,才有得吃,現在可以吃得好、穿很好、住得不錯,所以,那個鄉鎮的人,就議論紛紛了,「某某人這個家庭,怎麼忽然間能這樣?」就傳了,傳到官府。官府也來看,怎麼會這樣呢?就傳到國王,國王覺得這是有問題,趕緊叫人去把他抓過來,問去,你為什麼有這些錢。

其實,這些錢拿出來時,還印有國庫的錢,「你是不是偷來的?怎麼有這麼多?」他就說:「不是偷的,我是撿的。」怎麼有人會相信呢?「怎麼可能!」所以,這些錢,剩下來的沒多少了,因為房子也蓋了,吃、穿都很奢侈,所以剩下來的錢沒有多少,就是開始要這兩父子,要去受刑罰。

所以,那一天,還是要處罰他們時,在街道上示眾,這樣走過。他被人押著在走路時,和他的孩子,就一句話這樣說:「佛陀,是毒蛇。」父親回答就說:「阿難,是毒蛇。」這種的對答,人聽到了,就向國王稟報。因為國王是虔誠的佛教徒,而且是佛陀的大護法者,佛陀的名稱在父子口中說出來,所以趕緊又把他們抓回來。

「你們為什麼會說這兩句話?」他就開始說:「因為我在田裡種田時,在種田時,看到佛陀走過田埂邊,路邊過,佛陀向阿難這樣說:『阿難,毒蛇』。阿難也回答佛陀:『佛陀,世尊,是毒蛇。』我好奇去看,這個溝渠裡面,明明是會發光的黃金啊!所以我就是這樣把它撿回來。」這些話說出來,國王向世尊佛陀求證,佛陀就說,確實,這就是從那個地方過。

黃金,其實是毒蛇,因為人心一有貪念,那就是很危險,像這對父子不就是嗎?他們就是被毒蛇咬到,險些生命危險啊!原來查出來的案件,是有人偷,但是官兵在抓時,他將它丟在溝渠裡,所以佛陀從那個地方經過,這樣看到了,父子看到時,這樣拿走,這就是因緣果報,不過,佛陀走過時,這對父子遠遠看到佛陀,也是很恭敬心,而且到最後,他們體悟到佛陀的道理。

所以說起來,真的金銀財寶也是毒,這種四大的毒,總是我們學佛要用心。所以這種毒蛇譬喻四大,身體的四大,以及那個色欲的四大等等。我們若是起貪,這個就會惹禍,惹火來燒身,像夜叉一樣,不論何時都是有害。我們要好好用心。

接下來(經文)說,「鳩槃荼鬼,野干狐狗,鵰鷲鴟梟,百足之屬。」

鳩槃荼鬼
野干狐狗
鵰鷲鴟梟
百足之屬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這個「鵰鷲鴟梟」就是猛禽,在空中飛的,就像鷹一樣。那個鷹這樣嘴喙很尖、很厚,那種看到東西啄起來,很準,這種,那個東西若被牠咬到,要逃過命是很難。還有猛獸、毒蛇,甚至蛇、蜈蚣等等,這叫做百足,這些動物,何況「鳩槃荼(鬼),野干狐狗」等等,列入就是完全會損傷,我們人的慧命,也對我們的生命,也是很大的威脅。所以這是一種譬喻。

猛禽 言嘴呈鉤狀
視力極強
捕食小動物
或稱鷲、鵰
喻心狠手辣
欺大壓小

所以,這個飛禽猛獸,或者是會傷害小生命,那是很狠,像我們人的心很狠、手很辣,殺生,雞抓來,脖子這樣掐著,就開始拿來就鋸下去;豬抓來,開始綁著,這樣就殺下去,真的是人心啊!甚至,人與人之間,互相欺壓等等,強欺弱。

看,生靈就是這樣。在這種三界之內,大空間的裡面,人的心態、種種動物的世界,完全都是這樣彼此在衝突。所以,佛陀一直告訴我們,告誡我們,用種種方法向我們譬喻,讓我們能夠清楚。

所以「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我們聽法,一定要入心,不要忘記,我們要「持十善法」,我們要真正入有情界,將法收來,我們要趕緊再布達出去,真真正正將這個善法,讓人人有機會接觸得到。人心調和,一切生靈就能平安,社會才能祥和。所以我們要時時,用最虔誠的心,警惕自己,虔誠來面對人間,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