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8, 2014

【靜思妙蓮華】三迦葉尊者 2013年5月15日 第44集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第044集
(法華經·序品第一)
標題:三迦葉尊者
20130515

◎三迦葉親兄弟,累世同心立願,各領眾傳教法,恭修學
聖人道。

◎優樓頻螺迦葉,睹佛莊嚴,聞佛法妙音,豁然開悟,心
思正念,領五百弟子歸佛。

◎「優樓頻螺迦葉,將護四眾,供給四事,令無所乏,最
為第一。」《阿含經》

◎「伽耶迦葉,了觀諸法,都無所著,善能教化,最為第
一。」《阿含經》

◎「那提比丘,心意寂然,降伏諸結,精進第一。」《阿
含經》

******************************************

在靜寂清澄的境界,我們應該身心清淨。修學佛法必定
要安得自心,所以在佛陀的時代,領眾弟子,人人受持
,各有長處,各有優點。就像我們一直在介紹,介紹佛
陀僧團各位修行者的特性優點。前面也介紹過大迦葉尊
者,現在是三迦葉尊者,他們是三位兄弟,我們應該要
了解,也要認識。

◎三迦葉親兄弟,累世同心立願,各領眾傳教法,恭修學
聖人道。

「迦葉」是他們的姓,所以大哥的名字叫做優樓頻螺迦
葉。「優樓頻螺」譯作木瓜,就是因為這位尊者的胸前
有一個形狀好像木瓜一樣,這就是用他的人形來取名字
,木瓜。也有人這樣的傳說,他所住的地方就是接近木
瓜林。第二位名字叫做伽耶迦葉,這是他修行的地方靠
近山,所以用「伽耶」。還有那提迦葉,就是靠近河,
河的名字。

這三位兄弟在過去生中也有因緣。就是在毘婆尸佛的時
代,有三位好朋友,三個人很虔誠而發心,共同為毘婆
尸佛獻土地,甚至共立「剎柱(註一)」,也就是立標
竿來顯揚佛德。這也是供養佛,而且虔誠供養的志向都
是一樣。因為這個因緣,他們生生世世都結為感情很好
的兄弟,而且每生每世都在追求正覺的道路。這就是他
們三位兄弟的因緣。

在釋迦佛這個時代,他們三個兄弟所修的是修火行。尤
其是大哥,他很有道行,很有修養。雖然他們所修的是
火行,不過那個時代,大家對婆羅門修行者都是很尊重
,所以優樓頻螺迦葉,受到國王頻婆娑羅王非常尊重,
奉為國師。儘管他被奉為國師,但是他的修行還是很精
進。所以他在一個山林裡面,所修的是修火龍,他養了
一條像龍一樣的動物,會吐火,就在那裡煉火,總之就
是修火行。

因為他是國王的老師,所以很多人都來跟隨他,學火行
法,弟子有五百人。還有二位弟弟都跟著大哥修同樣的
行,分別住在不同的地方,各人有道場,每一位都有二
百五十位弟子。總之,三位兄弟的弟子合起來是一千人
。所以,這是在那個社會,那個時代,這三位兄弟是眾
所知識,在婆羅門教中,他們是很顯貴,被尊重的人。

在這當中,佛陀知道了,知道這三位迦葉很有心,尤其
是從過去累世供佛之後,累世生生世世都是好兄弟,生
生世世都是共同在修行,這種因緣非常特殊,而且三個
人善根已經成就了。所以佛陀知道這個因緣成熟,此時
他就開始要來化度這三位兄弟。

釋迦佛先到優樓頻螺迦葉所修行的地方,優樓頻螺迦葉
看到佛來了,佛身,身相莊嚴,他光是看到,他的心就
受佛陀莊嚴的形象所攝受。但是,他也是國王之師,他
也沒有那麼容易就受佛感化。儘管內心非常仰慕,也尊
重,但是他還是和佛陀有一場辯論。這場辯論,佛陀就
從火行的道理一一辯駁,與他辯論,一一將它瓦解掉。

原來,除了火行,修行,身心之理以外,還有無量的萬
物,總歸一統,還有萬物的道理。所以,了解之後,知
道釋迦牟尼佛他所了解的,不只是在火行,練身、練心
,這種苦行就能解脫,不是。天地之間還有很多的真理
,真的要解脫,必須心得自在,去除煩惱,這種道理還
很多,所以他的心受佛陀智慧所降伏了。

因此,除了看到佛就起了尊重的心,再聽到佛所說的教
法,佛陀的聲音,也是令他非常嚮往,尤其是聲音中所
傳達的道理,這已經讓他豁然大悟了。這就是優樓頻螺
迦葉受佛陀的身相、聲音、妙法所攝受,這樣他就開悟
了。所以心思正念,他皈投佛陀,同時他的五百弟子也
都皈依佛了。

◎優樓頻螺迦葉,睹佛莊嚴,聞佛法妙音,豁然開悟,心
思正念,領五百弟子歸佛。

既然皈依佛之後,必定要放棄過去的修火行。我們可以
想像,他修火行,還有五百位弟子,尤其是國師,可見
他所帶領的那個道場,每次在修火行那種盛況的場面,
我們想像中也能理解。但是他竟然受到佛陀莊嚴的形象
、微妙的道理所攝伏,五百弟子同時皈依,這是多麼盛
況的事情。

但是,他們修火行時有很多道具,五百位弟子,現在那
些修火行的道具要做什麼?沒有用了。現在就是這麼簡
單,三衣一缽,跟隨佛陀,聞佛說法,了解天下的真理
,這麼簡單就可以了。所以,那些修行的火器就拿去放
進水裡流走了。

這麼多東西放入河水,隨著河水漂流過去,這個當中,
住在河邊的弟弟看到了,這河中所流的這些道具明明是
大哥的,為什麼忽然間這樣一直漂流下來呢?這當中趕
快去問一問,到底大哥發生了什麼事情?到達時,就看
到優樓頻螺迦葉帶領著五百弟子,很安靜、很莊嚴的聽
佛說法。尤其是人人都出家了,袈裟著身,那種莊嚴的
形態。這兩位兄弟的心也受感動,也受降伏。

果然大哥會改變他修行的方法來跟隨佛陀,不是沒有道
理。大哥既然皈投在佛的身邊,所以他們也願意,各人
回到他們的道場,把他們的弟子,各人都有二百五十位
弟子,同樣去帶他們來,帶領他們的弟子過來。來到佛
的面前,也向佛頂禮,表達出願意皈投在佛的座下。就
這樣,光在這個道場裡面,三迦葉兄弟就有一千位弟子
,已經是千僧聚會在這個地方。

所以這當中,三位迦葉領導他們的弟子,同樣共師一師
,那就是釋迦牟尼佛,過著僧團的生活。而人這麼多,
當然優樓頻螺迦葉作為代表,這些人的衣食住行要怎麼
辦?優樓頻螺迦葉他能護四眾,就是修行者如果來了,
他供應人人的生活,不管是湯、藥、衣、食等等,都是
優樓頻螺迦葉尊者供給。

所以,在《阿含經》中就說,「優樓頻螺迦葉,將護四
眾,供給四事,令無所乏,最為第一」。意思就是說,
優樓頻螺迦葉他能夠安定僧團的生活。因為他是頻婆娑
羅王的老師,所以在生活上應該他能安定僧團的四事。
在《阿含經》中也是這麼說,佛陀讚歎伽耶迦葉是「了
觀諸法,都無所著,善能教化,最為第一」。

◎「伽耶迦葉,了觀諸法,都無所著,善能教化,最為第
一。」《阿含經》

這就是伽耶迦葉的優點,他的特長,了觀諸法。看,佛
陀來到優樓頻螺迦葉的地方,看到佛陀說法,他一聽到
,他就很了解;光是看到那個場面,他就很了解釋迦佛
的智慧。所以,他光是看了,他就了解,沒有所著。也
不會說,我自己修的行,難道我就這樣要放棄了嗎?他
毫無猶豫,他就馬上放棄了他的過去,一點都沒有執著
,又能教化其他的人,帶動他的弟子。所以就是「善能
教化,最為第一」。這是伽耶迦葉。

那提迦葉呢?那提比丘是「心意寂然,降伏諸結,精進
第一」。對的事情,跟隨的方向就沒有錯誤,所以他一
心精進。所以叫做「降伏諸結,精進第一」。

◎「那提比丘,心意寂然,降伏諸結,精進第一。」《阿
含經》

我們前面在這些阿羅漢、比丘群眾中,不是一直都在說
,我們要「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這個結
我們已經開了,他們的心結,「盡諸煩惱,心得自在」
,這種智慧實在是很不簡單。不管是「觀法無所著」,
就是全無所著,或是心很寂然,每一時刻都是將心降伏
得非常安靜,就是跟著真理方向去精進。看,這都是很
單純,這三迦葉就是很單純。

兄弟的心,從過去的毘婆尸佛之前,那就是很久了,一
直一直到了釋迦佛的時代。你們想,生生世世的因緣,
感情都是這麼好,修一樣的行,都是同父母,累世為兄
弟,實在不容易。所以才會對大家說,我們人要結好因
緣,要能相隨在一起,要能夠緣深,我們要結好緣,好
緣生生世世。你們難道沒有常常聽到,我發願生生世世
。沒錯,我們要發的願,我們要結的好緣,我們都要生
生世世。

過去的摩訶迦葉,也是生生世世,去成就了一尊莊嚴的
佛身,兩個人共同就是有這個心願,所以他們結這個好
緣,也是生生世世,無論上天堂、在人間,同樣共一念
心,就是信仰佛法,正信、正知、正解、正行。看,這
種因緣多麼奇妙!所以才對大家說,我們要時時與人結
好緣。因緣果報是佛法中的真理,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
心。

【註一】《剎柱》(物名)又作剎竿,金剎,表剎等。
表彰寺院之竿柱也。法華文句記二曰:「剎者應云剎摩
,此云田,即一佛所王土也。今名剎柱者,表田域故,
故諸經中多云表剎。」(參見「剎竿」)

《剎竿》(物名)長竿之上以金銅造寶珠焰形,以立之
於寺前。剎者土田之義,以表梵剎,故名剎竿。又西國
不別設幡竿,於塔上立竿柱(即九輪),竿頭安置舍利
,其義同土田,故亦名剎竿。竿之梵語,乃刺瑟胝(Yas
!t!i巴Rat!t!hi)也。(參見:
金剎)。聯燈會要阿難章曰:「祖問迦葉云:師兄!世尊
傳金欄袈裟外別傳箇甚麼?迦葉召阿難。祖應諾。迦葉
云:倒卻門前剎竿著。」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