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3, 2016

【靜思妙蓮華】20160215 - 誡惡勸善明照群機 - 第762集



20160215《靜思妙蓮華》誡惡勸善明照群機(第762集)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覺父見子迷途漸近父城,如來法身居室嚴飾堂煌,真諦無畏之境明照群機,是見子處法中無復憂慮。」
⊙「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即遣傍人,急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即遣傍人:傍人,喻佛之大乘教義。以佛自證於大乘之理,故理即大乘之主,而教法即為大乘之傍人。
⊙約事說,菩薩為佛之傍人,稟承佛教化眾生,名之為遣,受托付。
⊙約理說,智是能遣,教是所遣;從佛所說一切法編成謂經,故云:即遣傍人。
⊙急追將還:機緣在即,怎可放縱逃逝,故用急追將還。喻頓教大法擬宜勸教大乘善法。
⊙佛法唯誡與勸,明諸惡莫作,謂之誡。勸則眾善奉行,明勸善行,急追將還。
⊙佛悲心起,即遣,付托。在傍的菩薩,說圓頓教法以勸行大乘善法,教誡持無漏法化導,入人群行菩薩道。

【證嚴上人開示】

「覺父見子迷途漸近父城,如來法身居室嚴飾堂煌,真諦無畏之境明照群機,是見子處法中無復憂慮。」

覺父見子迷途
漸近父城
如來法身居室
嚴飾堂煌
真諦無畏之境
明照群機
是見子處法中
無復憂慮

這就是覺父見子在迷途中,心就是不捨。明明看到孩子的身影了,卻是孩子看到父親,這麼堂皇的房子,所用的東西都是很的東西,都是寶物,伺候在身邊的人,人人都那麼莊重、莊嚴、威風,所以那位迷途的孩子,他害怕了,趕快要再離開。

這種形容,我們應該要能體會,修行豈不就是這樣嗎?我們生生世世,累世,一生過了一生,說不定我們還有這個小善根,說不定也有人接觸過佛法,發大心、立大願,但是慢慢在人間,一生一世不斷這樣,受到後天的污染,那個一時發大心,就慢慢退失了。

常常看到我們人間,有很多很發心的菩薩,聽到我們的「草根菩提」,節目的同仁,說,他們在製作「草根菩提」,他們都很感動。已經十幾年了,他們想再回去找這些老菩薩,他們現在的生活,現在他們還有在繼續做環保嗎?

他真的就又回去找了。在二00一年所製作的節目,一對老夫妻(盧登科、盧李綢),那一年先生已經七十六歲了,太太七十一歲,兩夫妻很同心,聽到師父說,現在大地受人類,不斷在破壞,這個時候,我們要趕快來照顧大地,唯一就是人人要有環保的觀念。兩夫妻聽到就說:「我們其他沒有辦法怎樣照顧(地球),做環保,我們可以。」所以從一二十幾年前開始,兩夫妻就投入在環保中。

先生七十六歲了,長得很強壯,太太也是長得直挺健朗,七十一歲了,動作很俐落。看到先生騎著腳踏車,就是出門要做環保了,看到太太推著一輛兩輪的車子,跟在先生的後面走,開始撿人家丟掉的東西,兩人邊撿,兩人邊鬥嘴。這兩夫妻是這樣做環保,做得很歡喜。

經過了十三年後的現在,看到阿嬤,老菩薩已經是八十四歲,看到完全不同了。與那時候十多年前,推著那輛車,兩輪車,用跑的,這樣直挺挺,推車用跑的,爬坡。現在已經不是了,同樣是推那輛車,頭髮都白了,而且人,身體已經彎九十度了。

她的先生已經往生了,單獨現在她一個人,女兒是嫁出去了。但是她很樂觀,她每天雖然身體多病痛,左鄰右舍看到她要出門,「妳又要出門了喔?妳的身體不好……。」「不會啦!我如果扶著這輛車,我的身體都輕鬆起來了。」這樣每天都是推著這輛車出門。

尤其是這位阿嬤,老菩薩,她就這樣說:「我過去生應該是很富有,使用東西很浪費,所以我這輩子才會看到東西就想撿起來。我過去生就是那麼浪費,我此生就要多惜福,看到東西我就很高興,就一直要把它撿回來。」

甚至她現在唯一的心願,她這樣說,她說:「我都還不曾見過師父,都不曾遇過師父,我只是一直想,想要問師父,我如果這樣一直做,做到不能做的時候,不曉得師父要不要,讓我回去他的身邊?」我昨天聽到這句話,趕快告訴他們:「幫我寫下這位老菩薩的名字,幫我寫下來。」她是在哪裡呢?就是在臺南東山(區),現在八十四歲。她就又說,她說:「我就是一直做,做到我這口氣斷了,我很希望我的身體,如果不能呼吸了,就像垃圾掉進土地裡,就這樣不見,不必讓人為我收。我只希望這樣,不必麻煩人。」就是這樣的菩薩。

我們的同仁這樣說,「看到她的身影,好像老僧問訊。」問訊,像老的出家人在問訊,向大地問訊。這是我們的同仁他的形容,形容從背影看來,像個修行人,向著大地問訊,看到東西,彎下去就是撿。

甚至阿嬤每一天,她若要去環保站,東西撿好就去環保站,她都會去菜市場買很多菜,自己自掏腰包。她說:「我午餐就要在那裡吃,多買一些青菜,與師兄師姊結緣。」看,這樣的修行有輸我們嗎?那種很單純的心,一心一志,還不曾遇過師父,竟然是這麼愛師父。只是一個心願──還不曾遇到師父,如果環保做到不能做,能夠回到師父的身邊嗎?就是這樣。

想想看,這還不曾與師父見面的弟子,在外面,好像被我發現她的身影一樣。道理就是這樣,「覺父見子迷途漸近父城」。「覺父」,不論是父親或者是佛,他們已經就像已經瞭解道理;「覺父」形容是,我們人人的本覺,我們人人每一個人,都有「覺父」存在,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我們的本覺存在,這個本覺就是真諦、道理,道理永遠存在。看到那位老菩薩,雖然八十多歲,已經這樣彎腰了,老邁了,卻是人生自然法則,總有一天,她同樣再來時,同樣也是天真可愛。這個「覺」,現在的「覺」,未來的「覺」,這全都是「本覺」,這麼的單純、純真的「覺」。

所以我們應該很謹慎,我們要好好地找回,我們的本覺,「真諦無畏」,那個境界在我們自己的內心,「明照群機」。不只是佛,其實我們與佛一樣,有這樣的智慧,我們能度眾生,我們也能觀機逗教,把握機會,都可以啊!

所以,就像覺父,「見子處法中」,覺父,看到這個孩子,已經是在法中了。說不定過去發大心,說不定大心退失,退了,變成了小根機,不過還是在法中,所以「無復憂慮」。只要還在裡面,總有一天,總有一天,也能自己的良知啟發了。修行者不聽法,要如何當修行者呢?既然是佛教徒,不聽法,如何能接近佛法呢?總有一天啊!

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很透徹瞭解,知道佛陀在找眾生的根機,是多麼辛苦,為了要傳法是多麼辛苦,為了要度眾生,生生世世,與父親在找孩子一樣。我們應該自己也要找出,我們自己真如本性,我們的本覺也要好好多用心來找。應該孩子來找父親了,不要只是一直讓父親在找孩子。

前面的(經)文這樣說,「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

我常思念此子
無由見之
而忽自來
甚適我願
我雖年朽
猶故貪惜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這就是佛在尋找眾生的根機,現在看到弟子們,也開始慢慢在發心了,舍利弗已受記了,須菩提等也開始在發心了,還有很多,在法華會上還有很多,應該人人也要啟發這念心。

所以下面接下來就說,看到孩子的身影,「即遣傍人,急追將還」。

即遣傍人
急追將還
爾時使者
疾走往捉
窮子驚愕
稱怨大喚
我不相犯
何為見捉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現在已經看到了,要趕快,不要又讓他跑遠了,趕快去追他,追回來。好不容易看到,所以要趕快。

即遣傍人:
傍人
喻佛之大乘教義
以佛自證於
大乘之理
故理即大乘之主
而教法
即為大乘之傍人

「即遣傍人」,就是譬喻,「佛(之)大乘教義」。過去弟子都還執著在小乘法,現在看到他們開始在發心了,很快,要用大乘的教義,要趕快讓他們知道了。

所以「以佛自證於大乘之理,故理即大乘之主,而教法,即為大乘之傍人」。這就是常常在描述,告訴大家,佛陀他初覺,證得天地宇宙萬物真理,那時候的境界,在心裡就一直希望這個道理,人人能夠都知道,所以這個道理就是,「大乘之主」。這個道理就是發現,「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這個如來智性就是大乘的道理,也就是我們人人心裡的主人翁,就像覺父坐在室內,那位主人。其實,坐在室內的主人,是我們自己每一個人的本地。

所以「而教法,即為大乘之傍人」。用這個法,法,本來我們人人本具,但是本具的法,我們要啟發出來;啟發出來,我們就要用出去。所以常常告訴大家,「法入心,行在法中」,所以這個法就是給我們用的。佛陀也是用法,說法來教化眾生;而我們接受法入心來,我們也是要用法去教導別人。所以這個法,「教法即為大乘之傍人」,意思就是「遣」;「即遣傍人」,就是應用、付託,將這個法付託,用這個法去度人的意思。

約事說
菩薩為佛之傍人
稟承佛教化眾生
名之為遣
受托付

約事的方面來說,「菩薩為佛之傍人」。菩薩就是佛用法所教化來,發菩提心,要行菩薩道的人。菩薩是稟承佛的教法,所以要去化度眾生,所以,因為這樣,名為「遣」就是付託的意思,「拜託你去」。這就是用法,用法這樣付託,我們人用這個法要入人群中。

約理說
智是能遣
教是所遣
從佛所說一切法
編成謂經
故云:即遣傍人

教就是「所遣」。教,就是要教育所用的法,道理是能教化的理,法就是能去教育人群,就是佛。「從佛所說一切法,編成(謂)經」。我們現在說講經,講經,如果沒有經典這樣編輯起來,是要如何說道理呢?這所編輯的經典,這就是要用在現在,入人群中去度眾生,所以叫做「即遣傍人」。

「急追將還」。就是這樣趕快,這個機緣在面前了,已經因緣都快要成熟了,豈能再放縱呢?不能再讓這個孩子逃走了。已經好不容易才接近,不敢入門,就要趕快付託,趕快去把他找回來,和這樣的意思一樣。

急追將還:
機緣在即
怎可放縱逃逝
故用急追將還
喻頓教大法
擬宜勸教
大乘善法

所以說,「機緣在即,怎可放縱逃逝」,怎能再放他去呢?所以「急追將還」,趕快去追他,追回來。這就是譬喻「頓教大法」,就是準備要趕快去向他,「勸教大乘善法」,要趕快,這個大法,要趕快讓他能瞭解。

佛法就是唯有,「誡與勸」這二項。「誡」就是教誡。佛陀所說的法,無不都是教育我們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就是「誡」,眾善奉行就是「勸」。勸教,要勸大家,好好為善,好好精進,行六度萬行,輾轉相教。這就是佛的教法。

佛法唯誡與勸
明諸惡莫作
謂之誡
勸則眾善奉行
明勸善行
急追將還

佛陀也已經上年紀了,再剩下來不多久的時間,所以很急啊,「急追將還」,要趕快將這件事情讓大家瞭解。

「佛悲心(起)」。因為佛陀「同體大悲」,這個悲心,永遠永遠都在。所以「即遣」,就是趕快要付託,付託菩薩,已經發心的菩薩,希望菩薩要再開始,很積極入人群中,所以「說圓頓教法」。

佛悲心起
即遣 付托
在傍的菩薩
說圓頓教法
以勸行大乘善法
教誡持無漏法化導
入人群行菩薩道

這時候不能慢慢來了,要很完全的法,大小乘法會合為一大乘,要趕快「勸行大乘善法」,要趕快即刻,不能等了。「教誡持無漏法」,去化導眾生。要誡,要趕快教,大家不要再懈怠墮落。法聽了就是漏掉,要不然就是懈怠,不肯受法,現在不可以了。所以「化導眾生,入人群行菩薩道」,這是很重要。

各位菩薩,學佛真的要很積極。時間已經是來不及了,時間,我只能一直向前走,無法回頭來看大家,到底有沒有跟上來?各人,要跟隨的人,是要各人跟隨,任何人都無法回頭去看。所以希望大家要殷勤精進,慎勿放逸,不要自己自我迷失,自己迷途不知返。如果這樣,辜負了覺父,就是辜負我們的真如本性。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