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14, 2016
【靜思妙蓮華】20161006 - 修持萬行福慧具足 - 第930集
20161006《靜思妙蓮華》修持萬行福慧具足(第930集)
(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修持萬行圓成福慧具足,應受天上人間恭敬供養,饒益化度有情故號應供。」
⊙「當得奉覲三百萬億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廣宣諸佛無量大法。」《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於最後身得成為佛,名曰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法華經受記品第六》
⊙此記別號,大迦葉,生平修頭陀行,遵佛囑於雞足山,入滅盡定,待彌勒佛出世時,傳佛僧伽梨衣。
⊙本有身光,飲吞日月之德,為本因遂以彰其佛果。
⊙最後身有二義:一、聲聞此身已盡,謂生死界中,最後之身,不受後有,名最後身。
⊙最後身有二義:二、等覺後心,金剛喻定,無明斷盡,異熟識空,名最後身,今是後義。
⊙異熟識:阿賴耶識之別名,是亦稱異熟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
⊙名曰光明如來:別號光明,因中然燈續明,紫金塗佛,世世生生,身常金色,故為羅漢時名飲光。
⊙成佛時號光明,由說法化生,自利利他,如日光明破一切暗。
⊙如來: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之故,名為如來。
⊙應供:斷一切之惡,應受人天之供養。
⊙正遍知:謂具一切智,於一切法,無不了知。
⊙明行足:明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
⊙明行足:行足者,謂身口意業正真清淨,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
⊙善逝:善是能,逝是往,善從迷鄉往於智地。
⊙世間解:謂世間、出世間因果諸法,無不解了。
⊙無上士:謂業惑淨盡,更無所斷。調御丈夫:佛能調御一切可度之丈夫,使入修道。
⊙天人師:六趣中的天與人無不以佛為教師。
⊙佛:謂智慧具足,三覺圓滿,故號為佛。世尊:以佛具萬德,世所尊重,故也。又,於世獨尊。
【證嚴上人開示】
「修持萬行圓成福慧具足,應受天上人間恭敬供養,饒益化度有情故號應供。」
修持萬行圓成
福慧具足
應受天上人間
恭敬供養
饒益化度有情
故號應供。
「應供」是佛陀十號之一。佛陀堪受人間、天人所供養,這是佛德,佛所修來的德行。德行,不是用說的,德行是要身體力行,從內心要虔誠敬重法,內修外行,要心行合一,這樣才是有德、才是有行,行中有德,這樣才是真正堪受應供。
常跟大家說過了,人人都是我們的修行道場。善知識,是我們的增上緣,惡知識,是我們的逆增上緣,無不都是來增長我們的智慧,完成我們的學業,所以我們必定都要用恭敬心,人人既是佛,這樣的修行方法。
所以「修持萬行圓成福慧具足」。很多,六度萬行,我們要持六度行,光是一個布施,你就要用種種、種種,無量數(方法),眾生有無量苦,你要布施的方法,也有無量的方法。要如何去幫助他?是物資的幫助嗎?或者是心靈的幫助呢?或者是……,很多啊!很多種的方法。所以說,眾生有無量苦,我們就有無量的智慧與福,入人群中去,所以要修行萬行。這萬行圓成,福慧具足。
佛陀已經具足,「應受天上人間恭敬供養」,堪受,也應該受,受眾生恭敬供養。供養,不只是物資的供養,最重要的,是從內心那一番恭敬,那一分尊重,用這樣來供養。
因為眾生沉迷,受盡了煩惱無明苦,佛陀用種種法,來為我們解釋、開導,讓我們心開意解。這是佛陀不是一輩子,是無央數劫的時間,所以因為這樣,他十號具足,所以應受供養。
經文中,前面這樣說,迦葉,「當得奉覲三百萬億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廣宣諸佛無量大法。」
當得奉覲
三百萬億諸佛世尊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廣宣諸佛無量大法
《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這是前面的(經)文。因為佛陀已經說,我弟子摩訶迦葉,大迦葉,能夠修行,當來能於未來世能成佛。但是這個過程中「當得奉覲」,就是應當要經過,三百萬億諸佛世尊,那種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認真聽法,還要將佛法再宣講給大家聽。
以我們現在來說,我們看每個人,都把他當作佛,每個人我們都能恭敬、尊重、讚歎他,我們若能這樣,也是我們修行法門之一。不必一輩子又一輩子,無量世才能遇到一尊佛。這個無量世才能遇一尊佛,你想,還要多久,才能供養盡三百萬億(佛)呢?其實,佛陀的含意,就是要我們對人人,都把他當作佛,來供養、尊重、讚歎,在人群中先結好人緣。
接下來的經文,再這樣說,「於最後身得成為佛,名曰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於最後身得成為佛
名曰光明如來、
應供、正遍知、
明行足、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世尊
《法華經受記品第六》
這樣叫做十號具足。迦葉尊者他修行,從開始入僧團來,他就修習頭陀行。「頭陀」就是苦行。尤其是佛陀又交代他,未來他要傳這衣缽,到雞足山去,入滅盡定,在那裡等待,「待彌勒佛出世時」。
彌勒佛出世,依照經典來說,差不多要五十多億萬年。所以傳說中,迦葉入雞足山,要等待彌勒出世,要將佛的僧伽梨,就是佛的衣缽,再傳給彌勒。因為有這個因緣,佛陀就為大迦葉授記。
此記別號
大迦葉
生平修頭陀行
遵佛囑於雞足山
入滅盡定
待彌勒佛出世時
傳佛僧伽梨衣
迦葉年輕時也是很莊嚴,尤其是他的膚色,皮膚色澤與其他人不同,他有一種紫金色。印度人的皮膚紫色,而且會發光,很光滑。所以他的皮膚一發光,日一照,就像他的光芒反射出了光,那個日光好像完全被他吸收了,所以形容迦葉尊者,他的身會飲吞日月之光。
本有身光
飲吞日月之德
為本因
遂以彰其佛果
所以這是他的過去生,也有一段因緣。就說過去生中是一位鑄金師,而且他用紫金貼佛身,這是傳說,曾有過過去生中的這段故事,所以他今生此世,身形很特別的,就是光亮。這就是表示,他未來受記的名稱,叫做光明如來。「於最後身,得成為佛」。
最後身有二義:
一、聲聞此身已盡
謂生死界中
最後之身
不受後有
名最後身
「最後身有二義」,有兩個意思。第一是「聲聞此身已盡」,同樣在那裡聽法,能夠發大心、立大願,聲聞修行的過程中,「生死界中最後之身」。(見思惑)所有的煩惱斷盡了,這叫做「最後身」,「不受後有」。
第二,就是「等覺後心」。
最後身有二義:
二、等覺後心
金剛喻定
無明斷盡
異熟識空
名最後身
今是後義
「等覺後心」,無上正等正覺。「金剛喻定」,心很堅定,堅定得如金剛石一般。金剛石是世間無比倫的硬,那就是堅定的心如金剛,來譬喻定心。所以,修行若沒有立定心,起起伏伏、進進退退,永遠都沒有進步的可能,所以原地踏步,進又退,退又進,永遠都在原地。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立堅定心,要「無明斷盡」,這些起心動念、無明煩惱一定要斷得乾乾淨淨,所以「異熟識空」,「名最後身」。
異熟識:
阿賴耶識之別名
是亦稱異熟識
能引生死
善不善業異熟果故
「異熟識」是一個名稱,叫做「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什麼呢?過去常說,是「第八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
「異」,各造不同的業。因緣成「熟」了,再來人間,這個業就帶來人間。
你造很多的善業,因緣成熟,在意識之中隨著這個意識,帶你(到)來生,生到善的國土去、好的家庭去,這是你的依報。你的正報,隨著意識帶去,投生。我們若是作很多很多的惡業,我們捨這個身體,由不得自己,隨著我們的因緣成熟,到惡的地方去,國家常常動亂,災難偏多,貧窮困苦,沒有善法可聽,沒有好的教育等等,這就是隨業。
這叫做「異熟識」。我們若有修行,一直修、一直修,修到最後「異熟識空」,善惡都空掉了,都沒有什麼煩惱,沒有再有緣的牽絆,一切清淨,這叫做「最後身」。
「因中然燈續明」。這就是他的心光明,清淨無染,這就是「因」,生生世世都是這樣,心那麼亮、那麼乾淨。
迦葉也曾在像法時代,看到佛身有剝落,所以他趕緊用紫金,去塗身、貼金把它貼起來,總是讓這一尊佛,有光芒。
這就是說他過去生,有這樣的因緣造作,用很恭敬的心,讓佛的佛像再發光。這個因緣,所以「世世生生,身常金色」,身體常常會發亮。「故為羅漢時名飲光」,迦葉在羅漢時,迦葉在羅漢時,名叫做「飲光」,成佛時號「光明」。
名曰光明如來:
別號光明
因中然燈續明
紫金塗佛
世世生生
身常金色
故為羅漢時名飲光
成佛時號光明
由說法化生
自利利他
如日光明破一切暗
他的名為「光明」。「由說法化生」,來度化眾生,不斷說法去度化眾生。「自利利他」,從聲聞、緣覺時,一方面修行去除煩惱,一方面入人群中去度眾生如日的光明,破一切暗。
如來:
如者真如也
乘真如之道
從因來果
而成正覺之故
名為如來
「如來」,如來者就是,「如」是真如,「如來」就是「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從修行的過程,生生世世接受諸佛的法,乘如是法而來人間,「而成正覺故,名為如來」。所以,乘如是法而來生,結果就是成佛,所以名稱叫做「如來」。
「如來」,也是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樣總共是「十號」。
應供:
斷一切之惡
應受人天之供養
「應供」,就是斷除一切之惡,應受人天之供養。我們就是要修行,我們要將一切惡,壞的習慣,起心動念,貪、瞋、癡、驕慢、懷疑,這些念,完全都要去除。到這樣的程度,就是人天所應供養。已經有這樣的德了,所以應受人天供養。
正遍知:
謂具一切智
於一切法
無不了知
「正遍知」。佛陀所覺悟的道理非常普遍,就是「具一切智,於一切法,無不了知」,所以名為「正遍知」。
明行足:
明即三明
天眼明
宿命明
漏盡明
「明行足」。明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這就是完全透徹,非常瞭解,身口意業正,完全正而不偏,所以很清淨。「正真清淨」,身口意三業,完全是方向正確,內心都是清淨。所以「(於)自願力,一切(之)行」。自己發動了自己的願力,好好修行,為天下眾生來修行,為天下眾生成佛。這就是「三明」,就是「明行足」的意思,所修的行完全滿足。
明行足:
行足者
謂身口意業
正真清淨
於自願力
一切之行
善修滿足
善逝:
善是能
逝是往
善從迷鄉
往於智地
再來「善逝」,那就是善,善的意思是「能」,有能,逝是「往」,能往,就是「善從迷鄉往於智地」。
「善逝」,來去自如。佛陀就是這樣,來人間,不是因業帶來人間,是他不忍眾生苦難而來人間,乘如是法而來人間度眾生。去來自如,所以稱為「善逝」。「善從迷鄉往於智地」,將凡夫帶到智地,從智地再來人間,來去自如,叫做「善逝」。
世間解:
謂世間、出世間
因果諸法
無不解了
世間解,就是說世間、出世間,因果諸法,無不瞭解。我們眾生就是無明,無法,受因果將我們拖著轉。一點點聲音,我們就受不了,忍不住。其實,佛陀不是這樣。我們修行要很瞭解世間,世間人的心理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將心定,這才有辦法「世間解」。
無上士:
謂業惑淨盡
更無所斷
調御丈夫:
佛能調御
一切可度之丈夫
使入修道
「無上士」,就是說「業惑淨盡,更無所斷」。所有的業全都,無明惑全都乾乾淨淨,就是「無上士」,是至高無上,那就是佛。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無上士」。
「調御丈夫」。「佛能調御一切可度之丈夫」,讓他能夠入道修行。他能度盡一切眾生。但是奇妙的,就是要與眾生有緣,眾生若不接受法,還是無緣度。無緣度,要怎麼辦呢?佛陀還是不捨眾生,來回來度,度到讓他能入道修行,這是佛的慈悲。
天人師:
六趣中的天與人
無不以佛為教師
「天人師」,就是六趣之中的天與人,「無不以佛為教師」。
佛:
謂智慧具足
三覺圓滿
故號為佛
世尊:
以佛具萬德
世所尊重
故也
又 於世獨尊
再來就是「佛」。「謂智慧具足,三覺圓滿,故號為佛」。
再來就是「世尊」。世尊「以佛具萬德,世所尊重,故稱為世尊」。就是在世間,以世間獨尊。
所以學佛,我們要好好用心,要用在這一分饒益化度有情,所以這種修行的方法,這樣才能得受三界所尊重,所以稱為「世尊」。修行的目標就是這樣,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Labels:
靜思妙蓮華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