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 2016
【靜思妙蓮華】20160923 - 法一機異 契立心願 - 第921集
20160923《靜思妙蓮華》法一機異契立心願 (第921集)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證嚴上人開示】
『先明法一機異,普得具足;即現世獲安隱,依教修行;後生善處受樂,依正適法;二乘值佛世故,轉小向大。』
我們能體會前面所說的,佛法本來是一,一真實法,但是根機差別很多,不論他是什麼樣的根機,佛陀還是將一乘實法隨眾生機加以分別,應眾生的根機,人人能夠接受,這是佛陀的智慧。所以『即現世獲安隱,依教修行』。
眾生,凡夫,反反覆覆,一時的熱心接受,但是根機小,不堪實行,就會反反覆覆,這種眾生實在是佔大多數。
修行就是要有穩定的心,起伏不穩定,一輩子有多久呢?所以,佛陀還是要很用心良苦,希望眾生能及時體會,及時依教修行。
我們若有因緣接受佛法,受佛的教育,法入心來,這輩子就能安住自己的心。既發道心,就能身體力行於道來修行。『後生善處』,由這一次的因緣,安住心,安穩了我們的心,自然就『後生善處受樂』。
什麼地方是最快樂呢?我們要知道依正二報,我們的依正,要依止在哪個地方出生?很期待我們要出生的地方,就是有這樣的環境,是什麼環境呢?能夠遇到正法,就是佛法昌盛的地方,『依正適法』。這就是要今生把握,來生才有辦法受樂。最快樂的就是有佛法,昌盛的佛法,社會就安定了,在安定的社會能聽聞道理,修佛法,這不就是最快樂嗎?
『二乘值遇佛世』,所以能『轉小向大』。我們也是很期待,哪一生世能得遇佛世。我們必須現在好好向法來修,有法,我們就要趕快聽,趕快身體力行,希望累積佛法,一直到了有佛出世的時代,我們也能像憍陳如等,迦葉尊者、舍利弗等,他們大家能值遇佛世,聽佛的教法,我們也能轉小為大。
佛陀出生地尼泊爾,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中午過後忽然間天搖地動,規模七點八的強震,瞬間,非常多人的房屋破碎了,多麼的悲慘苦難。想過去,同樣是在尼泊爾,(1993年)一場大水災,慈濟也是動員起來了,除了救災、發放之外,我們在那個地方,建造一千八百戶民房。
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了。在二0一三年的十一月初,美國的慈誠隊員,慈濟人陳寶如,他的朋友賴達邁是尼泊爾人,寶如也將他帶進慈濟,同樣是受證了。賴達邁回到故鄉,想要去探尋慈濟走過的足跡,到底這些房子是不是還安然呢?所以找到了慈濟大愛村。他們就去其中的一個慈濟村,去探訪了二百戶,他們所探訪過的,有老人、有年輕人、有孩子,大家安然住在大愛屋裡,這次地震,那個鄉村安然無恙。可惜還是貧窮,生活沒有很大的改善。
這就是人生的苦。佛陀的故鄉,卻是災難那麼多,難怪佛陀覺悟那一刻,他所體會的人間的苦難,所以他的心願,希望人人要瞭解人間的生態,天地人間、宇宙萬物的真理,讓我們能瞭解。更希望我們人人能透徹瞭解心態,不只是天地宇宙的生態,更重要的是人人的心態,這種煩惱無明起伏、造作,流浪迷茫在五道四生中,苦不堪。
看看佛陀的故鄉,貧富貴賤差這麼遠,他們有四姓階級,貧窮人,生生世世傳下去就是一直貧窮。這個貧窮是沒有透徹這念心,心門沒有打開,這麼的認定自己是賤民,認定自己是貧困,認定自己就是甘願這樣的生活下去。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甘露法味,希望這個法能傳到苦難的地方,用方法拔除他們的苦難。我們真的要大家虔誠,用心地祝福。
前面的經文,『一味之法,隨力修行,如彼叢林、藥草諸樹,隨其大小,漸增茂好』。
還是一味,還是法。同樣的,有苦難人,就是去救就對了,唯有一法,去救就對了。要用什麼方法呢?就是應他們需要的方法;但是第一個念頭就是救,救苦難的眾生,就是慈悲喜捨,這就是菩薩的法。
下面的經文說,『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諸世間,普得具足,漸次修行,皆得道果』。
我們要好好用心了。『諸佛之法,常以一味』。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樣的法,同樣要啟開人的心,希望人人能知苦。不知苦的人,他就常常沉迷、懈怠,不肯精進,不知人生的苦難,只有自己,不會去想到別人,這種永遠沉淪。所以,諸佛的法就是同樣的一味,啟開人心,發現自己的真如本性,瞭解自己有無限的力量、潛能存在。這是佛陀的用心。
⊙先明法一,機異受潤,普得具足,即現世安隱,修行得果,即後生善處受樂。
『先明法一』。我們現在要學法,瞭解法,我們一定要很堅定這念心,法就是一,一乘實相,別無他法,就是一乘實法。這是佛佛道同,我們現在應該要很瞭解,瞭解佛陀的內心所隱藏的就是一實法。但是要說的話,他就要隨機逗教,因為『機異受潤』,根機不同,接受的大小當然就不同。『普得具足』,不論是大根大器的人,他接受到的法就是大法,大量的法,就是一味一相真實法,他能全盤接受,這就是大根機的人;若是小根小器,那就看他有多大的容器,容納的器具,它就容納多少。
我們若能受潤,得到法的潤澤,『普得具足』,大家都依照自己的根機去充分受法,這樣『現世安隱』。只要你覺得人生苦難偏多,我應該見苦知福,我有力量,應該要去付出,不論你付出多、付出少,隨你的分量去付出,自然你的心會安,這輩子心安,這就是在過程中的修行。
我們養成了這分愛心,養成這分『大慈無悔,大悲無怨』,這念無悔無怨的心,很甘願,沒有自己的得失,所以無憂,甘願大量的付出投入,這就是我們的修行。所得的果,這輩子我們的心能夠很安穩,這就是『現世安隱』,有做就安穩了。『修行得果』,這樣一直堅持走下去,就是我們的果,下輩子同樣生在善處受樂,能得到佛法,我們能夠依報、正報都在佛法中。
再說『諸佛之法,常以一味』。
⊙諸佛之法,常以一味:一切諸佛,常用一味平等一實大法。即是佛心無量大法,離心無別法。
一味就如清水、雨水,永遠都是同一味。一實大法就如水,這是最實在的水的相,以及最實在水的味道,這是一實大法。『即是佛心』,其實這個法就是佛心,佛心就是真理,因為佛心叫做覺悟,覺就是真諦,就是道理,所以『即是佛心無量大法,離心無別法』。這是諸佛之法,就是真如本性,時時都用他本懷的覺性,要施法給眾生,就是『常以一味』。離開真如覺性,就沒有其他的法可說了。
『令諸世間,普得具足』。世間,就是時間和空間。
⊙世間:時間和空間之簡稱。說明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稱為世。間者,指東、西、南、北、上、下等十方之空間。
『世』就是時間的意思,過去、現在、未來。在極短的時間,分秒,『一秒』過去,『現在』過去,『未來』……,就是這麼快速的時間。漫長的時間,就是在星空中,在宇宙空間就是漫長,永恆不變,卻是有很多的世界在虛空中輪轉,繞著太陽在輪轉,這就是時間。
再者世間,『間』就是『東、西、南、北、上、下(等)十方』,叫做間,空間。就是說,宇宙天下,整個地球,都稱為間,大空間。所以這樣叫做『世間』。世間就是時間、空間,還有人與人之間。
⊙所謂世間,也就是宇宙乾坤,並及森羅萬象大地和人生,統名之為世間。
不只是包括人生,所有的生命,所有的動植物,全部包含在天地之間,這樣叫做世間。
⊙眾生所依靠之天地國土,稱謂器世間。眾生由惑造業所感,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間。
『眾生所依靠之天地國土』,叫做『器世間』。器世間,就是有器物的東西,眼睛看得到的,哪怕是千年的大樹,哪怕是地上的小草,這都叫做器世間的物質,何況是我們這個大空間的建築物。器世間經過了時間的腐蝕,總是也有敗壞。所以佛法常常說,器世間有成、住、壞、空。尼泊爾就是最好的見證,成、住、壞、空。人生就是在這個器世間之中。
『眾生由惑造業所感,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間』。眾生就是這樣,來這人間,無明不斷複製,隨依正二報生在那個地方,那裡的種族,那裡的生活。所以,『眾生由惑造業所感』,地方受苦難,生滅在那裡,實在是苦不堪。
『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間』。看得到的器物,叫做器世間,我們人依靠那個地方生活。我們是有情眾生,有情生在那個地方,就是帶業來的依正二報。看我們若是苦,就永遠在那個苦難中,無法脫離;有福的,自然有因緣改變。
⊙普得具足:即人人皆能具足五戒十善的人天善法,作為出世的根基。
『普得具足』,希望這個因緣要再具足。就是『人人皆能具足五戒十善的人天善法』,做出了『出世的根基』。我們要好好教他們,要人人開始持五戒、修十善,這樣來改變那個社會,改變人的生態,生活的形態,慢慢就能做出了出世的根源。
修行,從五戒、十善慢慢靠近佛法,就能瞭解法的真理,才能出世,修出世法,不要再在這個世間帶業來生。要再來生的話,就是要心理準備好,帶法而來,這是我們要訓練的。所以『漸次修行,皆得道果』。
⊙漸次修行,皆得道果:三乘之人,漸漸次第修行於道,契心立願,皆令得果。
『三乘之人,漸漸次第修行於道』,契佛心,立弘願,皆令得果。
三乘人就是聲聞、緣覺,還有在家(、出家)發大心,修菩薩道。修行不是為了獨善其身,佛法通盤瞭解了,就要自我解脫出來,投入人群,『漸漸次第修行於道』,契佛心,立弘願,皆令得果。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
⊙即是安立於人天善道,漸次修行出世法,則能得三乘出世之道果。此合中小藥草,得益增長。
『即是安立於人天善道』。一般人,大家要趕緊改往修來,即使是人天的善道,我們也要開始,在家菩薩五戒十善,我們要好好堅持。『漸次修行出世法』,才慢慢來瞭解佛法,『則能得三乘出世之道果』。這樣慢慢接近,瞭解法之後,我們的心就不會起心動念,就能安穩我們的心在道中,慢慢所修出來的就是結果。這就是『合中小藥草,得益增長』。
我們學佛真的要堅定這念心。器世間成、住、壞、空,都是在無常間會發生,我們雖然來到人間,在這時間,生、老、病、死,我們也要把握現在,讓我們的心不要生、住、異、滅,起起落落,我們要安穩、安定下來。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Labels:
靜思妙蓮華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