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0, 2016

【靜思妙蓮華】20160930 - 權實不二入於佛道 - 第926集



20160930《靜思妙蓮華》權實不二入於佛道 (第926集)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當知明開權顯實,獨覺為修證自利,人天戒善勤修福,菩薩不於中間求。」
⊙「如是,迦葉,佛所說法,譬如大雲,以一味雨,潤於人華,各得成實。」《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種種譬喻,開示佛道,是我方便,諸佛亦然。今為汝等,說最實事。」《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此明開權顯實,權實不二,會三歸一,五乘、三乘即是一乘。
⊙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由前信解,所說未敷,今此遍攝,故令當知;以諸宿世善惡業報因緣之事。
⊙種種譬喻,開示佛道:引諸世間種種事物而為譬喻,開示演說成佛之道。佛智圓通無礙,故名之佛道。
⊙道有三種:一、聲聞之所得。二、緣覺之所得。三、佛之所得。今為佛所得之無上菩提,故云佛道。
⊙法華經序品曰:「恆沙菩薩,種種因緣,而求佛道。」
⊙方便品曰:「是諸世尊,皆說一乘法,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
⊙信解品曰:「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
⊙果德圓通,證菩提,故成佛道。佛道者:從修學六度萬行,直能到菩提聖處,名為佛道。
⊙是我方便,諸佛亦然:此等皆是佛之方便;諸佛方便,亦復如然。即方便品及譬喻品所說之總綱。
⊙今為汝等,說最實事:初說三乘破諸魔外,名為真實;今復引漸入於一乘,名為最真實。

【證嚴上人開示】
「當知明開權顯實,獨覺為修證自利,人天戒善勤修福,菩薩不於中間求。」

當知明開權顯實
獨覺為修證自利
人天戒善勤修福
菩薩不於中間求

佛陀說法四十二年後,因緣成熟,開權顯實,在這法華會上,已經開始向大家說,過去所說的法,是應眾生根機而設教說法,現在是應本心的意,佛陀心所懷的一實法。就是回歸真如本性,人人要覺悟,與宇宙天體合而為一,讓我們的心能虛空遍法界,瞭解真理本來無體無相,既然無體無相,我們還求什麼呢?

不過,聲聞、緣覺,就是有這個執著,害怕再來人間輪迴,所以他們就是自修自利,希望能夠今生此世證得涅槃,就是寂滅,這是聲聞、緣覺,他們所要修的目標。若是人天,就是求天福、求不失人身,這都是有所求,求自己所興趣。所以「菩薩不於中間求」,他既不像聲聞、緣覺,要求得涅槃,菩薩無所求,對於人天享天福,他也已經超越了,天福享盡,同樣還是要再下來。所以於中間,他無所求。他只希望透徹道理,能夠心打破塵沙惑,所有的惑,無明、煩惱;他就是發大心、立大願,要入人群去拯救眾生,而不受眾生的煩惱濁氣所污染。

所以佛陀在這個地方,到了法華會上,完全是教我們捨棄小我,成就大我,為天下眾生,這是佛陀開權顯實的道理。所以前面這樣說,前面的經文「如是」,就是這樣。「迦葉,佛所說法,譬如大雲,以一味雨,潤於人華,各得成實」

如是迦葉
佛所說法
譬如大雲
以一味雨
潤於人華
各得成實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如是迦葉」。就是這樣,迦葉。佛陀就如密雲的雨,因緣成熟,大地乾旱時,它就是降雨來潤濕大地,如眾生在人間,煩惱叢生,心地乾燥,需要法水甘露來滋潤。這樣不斷不斷,讓大家的心能吸收到法,法能入心,吸收了法,「各得成實」,種子都成熟了。

下面這段(經)文再說,「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種種譬喻,開示佛道,是我方便,諸佛亦然。今為汝等,說最實事。」

迦葉當知
以諸因緣
種種譬喻
開示佛道
是我方便
諸佛亦然
今為汝等
說最實事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這段(經)文,佛陀又更明顯向大家說,就是:「迦葉啊,要知道,用種種因緣,種種譬喻,這是我的方便。因為眾生根機不整齊,所以要應眾生的根機,來啟發他們的心,讓他們先接受佛法,這是用方便。不只是我釋迦牟尼佛,是諸佛也一樣,佛佛道同,每一尊佛的道都是同樣的方法。」所以現在,「今為汝等」,迦葉和你們大家,跟你們說最實在的事,那就是真實法。

這段(經)文,是很明確向我們開權顯實,就是「權實不二,會三歸一,五乘、三乘即是一乘。」

此明開權顯實
權實不二
會三歸一
五乘、三乘
即是一乘

其實,佛陀要說他的內心話,但是我們聽不懂,他就用種種譬喻言詞,這種權巧方便,應眾生的根機,歡喜接受。其實這個歡喜接受也是法,所以「權實不二」。你若不用「權」,他不會歡喜來接近,所以要用「權」來接引他,靠近了才開始讓他慢慢體會,人間福是無常,處處陷阱,這種煩惱沒有斷,人間福與守五戒都是短暫的,無明還是覆蓋在內心。

情就如一條繩索,追求,那就是重重複製的煩惱。所以愛恨情仇,條條繩索就條條斷除,發心修行。這就是「權實不二」,讓你慢慢瞭解,一項一項的煩惱清楚,能專心修行。但是專心修行,不(只)是要自利,應該要兼利他人,所以「會三歸一」。這種聲聞、緣覺,應該要回歸到菩薩道來,所以雖然說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乘,留下來的就是菩薩乘;聲聞、緣覺都要發大心,所以「會三歸一」。

「五乘、三乘即是一乘」。其實除了專心出家,其實菩薩法是普被到十善五戒,在家就能身體力行菩薩道。所以二即是一,會三再歸一,這就是五乘歸於一大乘,那就是菩薩乘。

所以他說,「迦葉當知,以諸因緣」。

迦葉當知
以諸因緣:
由前信解
所說未敷
今此遍攝
故令當知
以諸宿世
善惡業報因緣之事

由前面的<信解品>所說的,還未很普遍。<信解品>就是這樣說,貧窮子雖然已經看到,「原來我是富家子弟,原來我擁有這麼多的寶物」。雖然是,「我已經擁有,但是還不知道要如何利用。」所以說「信解所說未敷」,還未很普遍。

「今此遍攝」。現在在<藥草喻品>,就如空中密雲含著水量,因緣成熟就雨甘露。就如雨,及時雨就如甘霖、甘露,能讓大地,乾燥的大地能得到雨水。這是普攝全球,雨水都是一樣,一相一味,普遍地,哪一個地方需要,法,就帶到那個地方去。

「故令當知」。所以說迦葉汝當知,要知道,希望大家要很清楚。所以「以諸宿世,善惡業報因緣」。這就是佛陀為什麼,會一直說過去的因緣,都是有因有緣,才會根機不整齊。我們大家都是帶業來的,有的是造了很大的福業,有的人是造了很多的慧業,福慧之間還不整齊,或者是善,或者是惡,眾生就是福慧不整齊,各有因緣,所以要「種種譬喻,開示佛道」。要用種種方法,因為眾生各有因緣,根機不整齊。

種種譬喻
開示佛道:
引諸世間
種種事物
而為譬喻
開示演說成佛之道
佛智圓通無礙
故名之佛道

所以「引諸世間,種種事物,而為譬喻,開示演說成佛之道,佛智圓通無礙」,所以叫做「佛道」。佛陀能開示,但是我們要悟入,談何容易啊!所以佛陀對種種事物,他就要用種種譬喻,來「開示演說成佛之道」。這就是佛陀要很耐心地,四十多年的時間,在這人、事、物,用來做譬喻,來開示。他要眾生與他平等、平齊,希望我們能走入成佛的道路。

所以「佛智圓通無礙,故名之佛道」。佛智是圓融無礙,四無礙智,四法,根據眾生的根機,他用種種方法來「開示佛道」。這是佛陀他的智慧圓融,通達無礙,隨順眾生的根機,他慢慢循循善誘,漸教、頓教,隨順根機施用他的教法。所以道,有三種。

道有三種:
一、聲聞之所得
二、緣覺之所得
三、佛之所得
今為佛所得之
無上菩提
故云佛道

一、是聲聞之所得的道。那就是聽佛的音聲,瞭解道理,去除,斷除無明煩惱。第二、就是緣覺,緣覺所得的道。緣覺所得的道,那就是緣境界,看境界的事物環境,幼嫩的葉子已經出來了,這是春天;一直到了樹葉已經在落了,這樣落下,這是秋天。春、夏、秋、冬無常,這個世間這麼無常,這種道理,因緣輪轉。這就是緣覺,緣此因緣不住,無常的形態而覺悟,所得之道。第三、是佛所得之道,那就是要行菩薩道了。入人群中造福,也是在人群中增長了智慧,所以福慧雙具,佛智圓滿,這叫做佛之所得。

「今為佛所得之無上菩提,故云佛道」。已經到達了這樣,已經能瞭解,因緣也成熟,但是這條路還很長。我們要修行的人,還要再經過菩薩道之後,才是真正覺悟之時。行菩薩道就是行佛道,開始走了。

所以<序品>就說:「恆沙菩薩,種種因緣,而求佛道。」

法華經序品曰:
恆沙菩薩
種種因緣
而求佛道

意思就是說,我們現在才開始,但是我們對道理還不很清楚,不過你已經發心了,所以稱為是恆沙菩薩,很多很多,人人都是菩薩。佛陀也說,我們人人都是佛,只是我們一定要經過菩薩道。「種種因緣」,他還在種種因緣中在求佛道,這就是表示人人能成佛,但是人人要發心,向著大心的方向走。

在<方便品>中又說:「是諸世尊,皆說一乘法,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

方便品曰:
是諸世尊
皆說一乘法
化無量眾生
令入於佛道

這在<方便品>,是佛陀的心願,是諸世尊、諸佛都一樣,希望眾生人人都能成佛,說一乘法來化無量眾生,希望無量眾生都能入佛道。這是在<方便品>說的。

在<信解品>又說:「我等今者,真是聲聞」。

信解品曰:
我等今者
真是聲聞
以佛道聲
令一切聞

<信解品>迦葉尊者等等,他向佛陀說:「我們現在真的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我們這些人,原來還是聽佛的聲音來瞭解。」所以,這就是佛的果德,他讓聲聞、緣覺也能夠覺悟,視天下無量的眾生,無不是菩薩,有心要修行的人,也都普遍能聽,聽到佛的音聲,瞭解佛所說的法,所以達到「果德圓滿」。

果德圓通
證菩提
故成佛道
佛道者:
從修學六度萬行
直能到菩提聖處
名為佛道

我們若是行在佛道,行過菩薩道,自然果德圓滿。(有)因緣就有果報,你怎麼走過來的路,段段的路程就有段段的結果,心地風光所到達的地方,「證菩提,故成佛道」,這條路我們必定要走。

佛道者,「從修學六度萬行」開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行,「直能到菩提聖處」。我們若行六度行,一路向前行,自然就直到菩提聖處;菩提聖處就是到佛的境界了,「名為佛道」。

「是我方便,諸佛亦然」。引導眾生用這樣的方法,是我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法),也是諸佛同樣的路,佛佛道同,這樣走過來的路,所以「是我方便,諸佛亦然」。

是我方便
諸佛亦然:
此等皆是佛之方便
諸佛方便
亦復如然
即方便品及譬喻品
所說之總綱

「此等皆是佛之方便」。過去所帶的等等,所帶動人人的方向,雖然是方便法,其實這是諸佛,為了接引眾生所用的,世間的事相來教育,所以「諸佛方便,亦復如然」。

同樣的,「即方便品及譬喻品」,所說之大綱。差不多是這樣,先向我們說很多法,讚歎智慧,說很多譬喻的方法。所以

「今為汝等,說最實事」。現在是開公布達,告訴你們,過去的方便(法),這樣一直帶,你們不要以為,聲聞已經完全斷生死了,所斷的生死是無明,還是要依法在人間行菩薩道。所以說「今為汝等,說最實事」。

今為汝等
說最實事:
初說三乘破諸魔外
名為真實
今復引漸入於一乘
名為最真實

「初說三乘破諸魔外」。開始說三乘,讓你們知道這條路的方向,「名為真實」。我們若能,菩提覺悟的道路向前走,就不會受諸魔外道,把我們誘引了。

「今復引漸入於一乘,名為最真實」。現在開始將大家誘引進來,現在這條路就是直通了;過去是彎彎曲曲這樣帶,現在你們走在這條路,直通就對了。

總而言之,我們最重要的,就是佛陀向我們說法,虛空法界的法,讓我們很清楚,歸入我們的內心,開啟我們的自性智慧,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密雲法雨甘露,無不都是要潤濕,我們人人自性佛的種子現前。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