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靜思妙蓮華】重視因緣會合 2013年4月10日 第19集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第019集
(法華經·序品第一)
標題:重視因緣會合
20130410

◎六種成就,缺一緣不聚會,亦即諸事不能圓滿成就。如
今遵佛遺教,聚眾結集經教,破疑、立信、異外道。
◎六種成就: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
、眾成就。
◎「如是」者,舉所聞之法體,有為、無為,諸法之體性
也。以有所作為,故名有為,有為是無常。無所作為,
故名無為,無為即是常也。
◎「我聞」,能持者之人。「一時」者,聞持和合,非異
其時。

20090807晨語開示064383
******************************************

時時感恩啊!因為這個時間,可以成就我們要說話,有
人要聽話,講和聽,在這個時間是最好的時刻。世間一
切都要有緣,無緣絕對無法來接受這個時間,也無法在
大家聚會當中願意來共同會合,這都是靠緣。無緣不受
化,化緣若是淺也無法很入心。

過去的煩惱能夠放得下,人人聽經就是聽,但是習氣還
是存在,煩惱還是一樣放不下。所以說來,緣要成就,
無緣者不受化,而且緣若是淺,所說的話也無法很入心
,所以叫做化緣淺亦不革心,也無法入心。

各位,因緣成就,我們要好好把握。所以,我們前面講
過了一本經的成就,從佛陀一生的說法,要結集,他要
有遵佛遺教,還有要斷眾疑,還有異外道。前面用很多
天的時間跟大家分享,可以形成「如是我聞」這個因緣
,還有「一時」等等,總共有六成就,這六種的成就缺
一不聚會。

意思也就是說,若是缺少一個緣,諸事不能圓滿成就。
只要你缺少一項,就沒有辦法。我們這個時候就是因為
,前面所說過的遵佛遺教來結集這個經典,所以我們現
在才有佛法可聽。要結集經典,經過也很坎坷,所以破
疑、立信、異外道等等。

◎六種成就,缺一緣不聚會,亦即諸事不能圓滿成就。如
今遵佛遺教,聚眾結集經教,破疑、立信、異外道。

◎六種成就: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
、眾成就。

這六種的成就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因緣。記
得在我開始修行,有了弟子的初期,在普明寺,我也曾
經想要講《法華經》,但是因緣沒有成熟。不過,有「
如是我聞」,光是「如是」兩個字不知道解釋了多久。
真的它很深,但是我們現在比較簡單的來說,它有信的
法體存在。什麼叫做法體呢?我們要說的人、要聽的人
,這種的法體——有為、無為,諸法之體性;這叫做法體
。大家聽起來覺得這也是很深。是啊!是很深。所以才
要用很長的時間去解釋,愈解釋是愈多。

現在用比較簡單的讓大家了解,有所作為,所以叫做「
有為」。有所作為,本來沒有的東西,我們把它創造出
來,用心去設計,那就「有」了。本來是沒有的,但是
它的性存在,這個有所作為。光是說大家在煮飯煮菜,
飯,是不是本來就有呢?不管是要吃稀飯,吃飯;稀飯
也是米,飯也是米,你怎麼去把它造作——多一點水,那
就是清粥;水少一點,那就是乾飯。這就是法。這個飯
是從米來的,米是不是原來就有的?也沒有啊!

但是天下法,「無為法」本來就是有,這個法性是永恆
,這個法本來就是有的。種子,種子裡面那個「因」本
來就是有,但是「因」你看不到,就是要藉假的名詞,
用這個名,有相,有相就有作為,所以叫做「有為」。
無為,剛才說過了,就是無所作為,它本來就有了,為
什麼要怎麼樣去作為呢?不用。

你如果沒有緣,因就不會成果。這個稻穀本來不是稻穀
,但是它有因的存在,所以有稻穀,有土、有水分、有
空氣等等,就有秧苗出來,從這樣開始,有稻子、有稻
穀、有米等等。這就是本來是沒有的,因如果沒有緣來
會合,那就沒有作為了;有因、有緣來會合,就會變成
了法體,就是有體相出來。法本來就存在,但是體,就
是有作為,這就是叫做「法體」。

那就是因為法體,我們就有六種成就。所以因緣很不可
思議!所以佛陀說因緣果報,我們人人一定要信受奉行
,要很重視這個因和緣。所以有了因緣會合,那就是這
六成就會合了。

意思就是要跟你們說,有為、無為合在一起。法是無為
法,但是我們聽與說是有為法。有為,因為眾生本來與
佛同等的佛性,那就是
因為一念偏差,所以生了不斷不斷的三細煩惱,無明煩
惱不斷造業、造業,所以變成了懵懵懂懂,佛陀才需要
再來人間開示,也期待眾生能夠覺悟,能夠再入我們原
來的本性。所以,都是因緣啊!

這個六成就,第一就是「如是」。

◎「如是」者,舉所聞之法體,有為、無為,諸法之體性
也。以有所作為,故名有為,有為是無常。無所作為,
故名無為,無為即是常也。

剛才說過,是真實法,我們要相信。這個法就是原來天
地萬物本有的法,這是真理,這是法。所以剛才跟大家
說,幾十年前想要講經,從「如是」開始,這兩個字講
了很久,怎麼講都講不完,因為不斷都是很深的真理,
不斷衍生出來的,都是讓我們分析,解剖不了的,一層
再一層解剖不完。所以,這種的甚深微妙法,實在是很
深很深,真實甚深!

所以大家要記得,「如是」這兩個字就是真實妙法,我
們要相信,這叫做信成就。能相信,你們才坐在這個地
方坐得住;就是能相信,你們才願意來出家,才願意慈
濟人這樣合群起來。「靜思」本來有沒有,沒有啊!但
是就是有了這分因緣,我們有靜思法脈,「靜思法脈勤
行道」,我們這個團體就是因為我們大家有志一同,願
意共同一處來修行,大家要修行,要法入心,要法入心
一定要靜思,時時反省。

每一個時候我們都要在靜思中,我們的心若有靜思,我
們才能靜寂清澄,我們的這個心願才能心包太虛,那就
是志玄虛漠。我們的心若沒有靜寂,若沒有很清澄、很
清淨,充滿了煩惱,我們心靈的境界無法回歸佛的本性
。但是,要到達真正回歸佛的本性,靜寂清澄,必定就
要勤行道。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大道直,這條路我們要很
勤行,所以這就是靜思的法脈。

我們大家有緣才能共同在這個道場,在這個靜思的境界
中來修行。過去就是沒有嘛!就是後來我們的因緣成熟
,所以才有這個靜思道場,大家有共同的心願,共聚一
處。所以這就是法。在法,我們已經有這個團體形象出
來,所以這也就是法體。所以我們大家要很相信,這個
不可思議的因緣會合,所以我們這個修行的團體成就。

除了修行道場團體成就,我們還要入群。慈濟宗門已經
開了,所以我們的心要入群去度眾生。所以外面要有一
群跟我們志同道合,慈濟的菩薩道,要入群,為苦難的
眾生解除苦難,這就是我們行菩薩道的因緣。本來是沒
有的,我們現在有這個名相起來,所以我們大家應該要
相信,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法,因緣成就,大家應該要相
信。

所以「如是」兩個字,就是要跟我們說,世間萬物很多
道理的包含都是因緣會合,有為、無為這樣會合起來的
,所以我們要相信這個法。「如是」也是真理,也是法
,眾緣會合的法,它有很深的道理。所以「我聞」,「
我聞」就是能持的人。「一時」者就是聞持和合。是那
個時候,佛陀那個時候為什麼會說「一時」呢?其實佛
陀的智慧在天文地理中,真的是智慧啊!

在這個宇宙之間,星群裡面,地球、月球、太陽,有公
轉、自轉,所以不斷地在轉,時間都不同。所以稱「一
時」,那就是光是說地球上面時間就不同了,有的時候
,我們的救災團出去到哪一個國家,如果打電話回來,
我就問說:「你們那裡幾點了?」所以說起來,到底要
用哪一個國家的時間呢?所以,佛陀的教法不是只在人
間,是在六道;不只是在六道,是在宇宙無際的空間裡
,所以就用「一時」概括,不管是在哪一個地方,就是
一個時候。

就像我們現在,距佛陀的時代已經二千多年,我們現在
也還是說「一時」。如果要以我們現在,也是這個時候
,這個時候如果我跟你們說話,就是有月有日了,因為
我們都是凡夫。如果是佛,已經超越時間了,佛陀的時
代來說「一時」。如果我們現在的時代,今天是什麼時
候,所以可以標日、時間,因為我們都是在凡夫界,可
以有某年某月某日。但是佛的時間就沒有(限制),通
稱「一時」,那就是「一個時候」,沒有(標示)其他
的時間,就是以「一時」統稱。

◎「我聞」,能持者之人。「一時」者,聞持和合,非異
其時。

佛者,佛就是大覺者,能說法者,那是「主成就」。王
舍城耆闍崛山,這個地方是「處成就」。因為說話的人
、聽的人,說法,法在這個地方說,所以王舍城是講《
法華經》的地方。佛陀在不同的地方講經,所以這個處
和人有不同,但是時間都是稱為「一時」。

所以雖然有這個時間,有這個地點,有我說話的人,但
是沒有人聽我也不會講。所以剛才說,緣缺一不可。如
果缺了一個緣,凡事都無法成就了。

各位,大家要用心,「如是」這兩個字是包括了一切的
真理,我們要相信,所以你們若相信才叫做信成就。所
以,請大家要用開闊的心胸智慧來理解這兩個字,「如
是」這兩個字。大家要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