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大悟大聖主,無垢無染無所著。」《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大悟:破無始之迷妄,開真實之知見,得無生法忍。
⊙以真空之理,本無生滅故也。
⊙大聖主:佛之尊號。法華經方便品,「慧日大聖尊」。
⊙無染:妙觀察智之異名。
⊙無所著:如來無所著,至真正等覺。
⊙「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法華經序品第一》
⊙無量諸佛,鹹共護念。
⊙「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法華經序品第一》
⊙護念:令外惡不侵為護,內善得生為念。
【證嚴上人開示】
學佛要用虔誠的心,恭敬尊重,每一場的法會。佛陀將要講法了,有非常多的諸菩薩、諸比丘、羅漢、天龍八部圍繞供養,散諸天花、燒散天香、天廚、天缽器等等等等。這全都是講經之前,有形的供養是那樣,大家很用心,卻是在內心的尊重、讚歎更殷勤了。
大家用他們的殷勤,要祈求佛陀將這個大法,保護在心已久的法,能夠發露出來,為大家來開示,所以「心具共聲」,大家的心,那個心念共同的聲音,開始向佛這樣來讚歎、來祈求,請佛來說法。
請佛說法之前,就是先讚歎,讚歎佛,「大哉大悟大聖主,無垢無染無所著」。
大哉大悟大聖主
無垢無染無所著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這就是共同的心聲,對佛的德所讚歎,佛德大啊!很大!佛既然是宇宙的大覺者,那個大就是浩瀚無邊,宇宙有多大,佛的德就有多大。所以「大哉」,最深切的讚歎,「大哉」。「大悟大聖主」,這是在稱歎佛德,而且是用內心最恭敬尊重,這樣來表露大家對佛陀佛格的看法。
能夠「大悟、大聖主」,必定內心就是「無垢、無染、無所著」,心已經很清淨了。心若是不清淨,哪有辦法成為大覺者?所以必定是心清淨。所以,我們要瞭解這個大悟,大悟那就是「破無始之迷妄,開真實之知見,得無生法忍」。
大悟:
破無始之迷妄
開真實之知見
得無生法忍
這就是覺悟的境界。我們若是要覺悟,就要破除迷妄。「一念無明生三細」,很多的妄念,貪、瞋、癡就開始了。這是我們凡夫。凡夫也有成佛的時刻,但是我們要下功夫,就是要破除無始迷妄。若是要大悟,就要將無明全部去除,能夠去除了無明,才能開出了真實知見。真實的知見,那就是天地宇宙萬物真理,人、事、物、理等等都能夠透徹瞭解,叫做真實之知見。
我們凡夫的見解未必是真的,唯有覺悟的聖者,所見的事物道理才是真實。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的,就是要學如何來分別,這器世間物相的道理,我們還要再去透徹瞭解,生命來去的源頭,我們還需要,需要自己內省自悟。到底我們的心,為什麼一直浮浮沉沉,沒辦法定?這個心理,就是在生、住、異、滅中,這就是我們都是凡夫。所以我們開始,就是要學如何才能覺悟,那就是要「破無始之迷妄」了,才有辦法「開真實之知見,得無生法忍」。因為「以真空之道理,本無生滅」。
以真空之理
本無生滅故也
我們若能瞭解,世間一切都是真空,我們到底昨天的事情、昨天的時間、昨天的事、物,我們到底帶著什麼來到今天呢?時間不就是空空洞洞地過去了,你抓不住,它溜過去了,名稱叫做「昨天」、叫做「過去」。過去的時間一切皆空,我們沒有拿到分秒帶到今天,都沒有。但是佛法還要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於空。
既然空,昨天做過的,現在兩手空空,我還要做什麼呢?妙有。昨天打掃過的空間,今天乾淨多了,你若沒有打掃過,今天肯定是很髒的地方。同樣的道理,真空妙有,雖然一切都空,但是我們每天都要下功夫,才能夠乾淨,就像我們的心一樣。所以「大哉大悟」,就要經過我們的用心。
而「大聖主」,那就是佛,佛之尊號,我們尊敬佛,我們稱揚佛德,所以佛德在我們的心目中,是至高無上大聖主。在《法華經》方便品也有這麼說:「慧日大聖尊」。
大聖主:
佛之尊號
法華經方便品
慧日大聖尊
那就是心地光明,能夠照耀天地萬物的事相、物理等等。這就是大聖主,他的光明照耀,「無染無所著」。無染,就是妙觀察智。
無染:
妙觀察智之異名
我們的心,煩惱、無明去除了之後,那就是無染著。我們若還有染著,我們就無法大悟了。我們一定要無染著,無染著,這個妙觀察智才能夠現前。
什麼叫做妙觀察智呢?那就是心鏡。我們的心鏡,若是很清、很明,所有的一切就能夠看得清楚。佛陀的智慧,他已經能夠觀察人世間萬物的真理,連宇宙的星空距離、環境都知道,這就是妙觀察智。這就是大徹大悟的聖者必定要到達無染的境界,這個妙觀察智才能夠現前。
所以無染,就無所著,「無染無所著」是「如來無所著,至真正等覺」,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所著:
如來無所著
至真正等覺
佛智的境界多麼的奧妙!所以我們稱為「大哉大悟大聖主,無垢無染無所著」。這是佛的心靈世界,是真空,是妙有,是佛智本具妙觀察智,在無染著的心鏡裡面。這是佛的境界,佛的智慧。若到達佛的境界,一切的事物都是透明的,那麼的清淨,尤其是最微細的風光境界的美,真的是令人很嚮往。
我們學佛的人不就是嚮往這樣的境界嗎?但是,我要用什麼方法呢?其實,方法就是我們要真實,我們用真實的心,最虔誠、敬重的念,老老實實接受佛陀的教育。我們要入人群中,去瞭解人群的苦難,瞭解苦的源頭從哪裡來,我們才有辦法去如何去除,清除掉那種困惑、苦難、污染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根本智,也就是妙觀察智。所以我們要用心。
來,接下來《法華經》,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互相對唱,介紹了日月燈明佛。日月燈明佛的過程有這麼長久的時間,有這麼多尊佛,二萬佛,皆同一號,在這當中,最後的日月燈明佛有八子出家。
(法會)裡面有一位菩薩,妙光菩薩要來傳承《法華經》。日月燈明佛(為德藏菩薩)授記之後,中夜取入涅槃,接下來這個法要傳下去,法脈要相傳,要繼續教育。這期間,妙光菩薩的八百弟子中,還有八王子在內,前後成佛。
八百弟子其中有一位,那就是「求名」。這位求名菩薩,一直介紹到此,文殊菩薩就說:「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
彌勒當知
爾時妙光菩薩
豈異人乎
我身是也
求名菩薩
汝身是也
《法華經序品第一》
再回來釋迦佛的道場裡,文殊菩薩開始就向彌勒說:「你知道吧!那位妙光菩薩不是別人,是我,現在的文殊菩薩。」所以「我身是也」,「我」就是文殊菩薩自稱。「求名菩薩,汝身是也」,當時那位貪著利養的那位菩薩,就是你。你看,你過去也是一樣,在妙光菩薩的八百位修行弟子中之一,我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當時就已經接受了傳承法脈,這個法,我一直傳下來,所教化的弟子也前後成佛了。在當時,你還是在求名懵懂中。
所以我們大家要很警惕,我們人人雖然是修行,雖然也是恭敬、供養諸佛,也是在播種善根,不過,有了求名利養,他要成佛的時間就會拖很長。看,經過了那麼久,現在還列位菩薩,在釋迦佛的後面,才將要成佛而已,還要經過釋迦佛的授記。這就是在警惕我們,修行真的要殷勤精進。既是捨離了煩惱,為什麼還要再求名利呢?所以還有求名利,煩惱就無法去除。
經文裡面再說:「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今見此瑞
與本無異
是故惟忖
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
名妙法蓮華
教菩薩法
佛所護念
《法華經序品第一》
文殊菩薩已經將這個謎底揭開了——那位妙光菩薩是我,那位求名菩薩是你,我們人既然發心修行就要認真。你們要知道,現在釋迦牟尼佛他發光現瑞,這就是表示開始要說大乘經了,《妙法蓮華(經)》,開始要來施教了,那就是教菩薩法,這個菩薩法是佛長久以來所護念的。所以「佛所護念」,就是保護,能永遠永遠記得的一個妙法。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不只是釋迦佛,佛佛道同。
無量諸佛
咸共護念
看,在日月燈明佛還不都是一樣,燃燈佛也一樣,每一尊佛,佛佛道同,就是來人間為了要教菩薩法,這就是佛的本懷。所以「無量諸佛,咸共護念」,大家都一樣,所保護的那個心念就是大乘妙法。
護念:
令外惡不侵為護
內善得生為念
所以,「令外惡不侵為護」。這是一個很殊勝、神聖的法,所以大家將它保護得很好,諸佛保護這個法,保護得很好,絕對不能讓外的惡,就是邪思、邪見來侵犯這個法。所以這個大乘妙法是非常的殊勝,真正是清淨的妙法,不能有外來的惡,來困擾這個殊勝的妙法。所以才能夠「內善得生」,這就是念。保護它外惡不侵,內善能夠不斷成長。
所以我們大家要有這念心,我們的智慧,妙觀察智要不斷來成長,這叫做慧命。我們智慧的性命要不斷地成長,這叫做「內善得生」,這叫做「念」。保護外面的邪知、邪見、邪法,不要入我們的心來,而內心的那個善念要不斷地產生起來,這就是菩薩法。
所以我們人人,每天的時間,在人群中起心動念,必定要好好護念。佛陀護念大乘妙法,我們也要護念我們的心地,那個邪惡、邪思、邪見,不要入我們的心。清淨的心才能夠接受清淨的大法,我們的慧命才能夠成長。請大家要勤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