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靜思妙蓮華》佛德圓滿無上大覺 (第908集)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佛德圓種智具足,如應身相好莊嚴,口說法具四無礙,意德圓俯察群機。」
⊙「猶如大雲,充潤一切枯槁眾生,皆令離苦,得安穩樂──世間之樂及涅槃樂。」《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諸天人眾,一心善聽,皆應到此,覲無上尊。我為世尊,無能及者,安隱眾生故現於世。」《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重頌長行所說:「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
⊙四弘誓願:願度、願斷、願學、願成。此四弘誓願是菩薩所立,凡是大乘行者皆宜牢記和實踐。
⊙諸天人眾, 一心善聽:諸天及人一切眾等,齊其一心,善聽我說。召集人天等聽法。
⊙皆應到此,覲無上尊:佛世難值,正法難聞,有幸值佛世時,皆應到此會中,覲見無上大覺世尊。
⊙我為世尊,無能及者:我是一切世間之尊,自餘聖賢,無有一人能及我者。
⊙安隱眾生,故現於世:為令眾生得安隱故,出現世間。
⊙謂菩薩入世,為諸眾生造諸惑業故,而受生死逼迫之苦、沉溺惡道,菩薩即為種種開示,除不善法,置之善處,令眾生心各獲安隱。
【證嚴上人開示】
「佛德圓種智具足,如應身相好莊嚴,口說法具四無礙,意德圓俯察群機。」
佛德圓種智具足
如應身相好莊嚴
口說法具四無礙
意德圓俯察群機
我們常常說要感恩佛。佛陀修行,德已經是圓滿了,尤其是圓滿「一切種智」,都具足了。佛陀的德行,那就是長久以來所修,長久以來造福人群,算時間,無央數劫,這種為人群眾生而付出,累劫以來無可計算。
我們常常說,付出於外,那就是福,從發心開始行善,所得就是德,所以這是福德雙修。修行,我們就是要往這個方向走。在今生此世,任何一個人的身上,都是讓我們修福、修德、修增長智慧,任何事、任何人,無不都是來完成我們的智德,這就是時時要用感恩心。
佛德圓,一切種智具足了,身相也是具足,身相很好,所以叫做「應身相好莊嚴」。不論外形的相貌、內具的智慧,在他的身行中,那種令人說不出的尊重、敬愛,這種莊嚴。而且,在眾生中觀機逗教,口說法具「四無礙智」,法無礙、詞無礙、義無礙、樂說無礙。佛陀說法無礙,說法的內容,意義深奧,但是,隨眾生機,而聽得懂、聽得進。不論什麼樣的方言,地方的語言,佛陀都通徹,又能說得很文雅,這叫做「詞無礙」。
還不只是這樣,佛陀又是殷勤教化,教而不倦,說法很歡喜,到處,到處與眾生化緣。化緣,不只是去托缽叫做化緣,要轉化眾生煩惱無明成為善念,這也叫做化緣。要如何和眾生接觸,讓眾生有因緣聽聞佛法,所以要深入人群。這就是佛陀他的佛德圓融,已經一切種智圓具,所以才有法的無礙、義的無礙,詞無礙,最重要的,也是樂說無礙,就是要度化眾生。
前面是「佛德圓」,佛德圓滿,身的莊嚴,加上口說法的,「四無礙(智)」圓(滿),還有「意」,心的意德也已經圓滿了。一生的說法,無非就是要為大地眾生,所以意德,一心一意,就是俯察天下眾生的群機。
這就是佛陀他譬如雲,是應身來人間,來人間當然是一個目的,就是要降法雨;光是有雲而無雨,也不行。就如我們來人間,無所作為,什麼都沒有。我們來到人間一定要有所作為,對於人間,一定要付給人間的學德,我們若有學有德。學,要去哪裡學呢?是在人群中。人群中有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是要人與人互相對待。所以佛陀教我們要如何入人群,當一個在人群中很成功的人,不受人群的煩惱影響,能夠領導人群往對的道路走,做對的事情,成就一個人間的貴人,這才是真正有學、有德。
人家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就是佛陀他不斷來人間,入人群中教育眾生,這叫做學不倦、教不悔,不斷地,沒有厭煩,就是這樣不斷來人間。這是培養出「佛德圓」,很圓滿的佛德,能夠得一切種智具足,那就是因為他長久,練就了這樣的學德,不斷在人群中結這樣的福緣。
大家一定要相信,佛陀應世人間必有大用,那就是施教法於人群,這譬喻雲和雨,應世人間有大作用,施教法於人間。
所以,前面的經文這樣說,「猶如大雲,充潤一切枯槁眾生,皆令離苦,得安穩樂──世間之樂及涅槃樂。」
猶如大雲
充潤一切
枯槁眾生
皆令離苦
得安穩樂
世間之樂
及涅槃樂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前面已經說過,那就是大雲,就是雨開始下來了。大雲就是佛陀應身人間,應身人間就能有大作為,所以「充潤一切」,這個大作為就是要來,滋潤眾生乾燥的心地,讓眾生這片心地得到滋潤。有佛法來滋潤我們的心,自然「皆令離苦」,得安穩樂,心就很穩定了。
不是帶業來的,是乘如來法而來。乘法而來,所以這就是「得安隱樂」;來來回回在人間教化眾生,都沒有苦,所以得安穩樂。甚至在世間度化眾生,芸芸眾生,五濁具足,這種這麼無明苦難的人間,卻是菩薩遊化人間也是快樂。
我們昨天說過了,佛陀非凡夫的生死,他是為眾生來人間而快樂,這是安穩的快樂,在人群中。又是「及涅槃樂」,在人間已經沒有生滅的苦惱了,那念心很清楚,沒有貪、瞋、癡了,完全很安樂。
下面這段(經)文再說,「諸天人眾,一心善聽,皆應到此,覲無上尊。我為世尊,無能及者,安隱眾生故現於世。」
諸天人眾
一心善聽
皆應到此
覲無上尊
我為世尊
無能及者
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再向大家叮嚀。那個法會上不只是僧團,還有在外的弟子,信仰佛法的在家人,在家人也有大根機的菩薩,所以「諸天人眾,一心善聽」,這是佛陀再叮嚀,大家來聽法就要專心,一心,要好好地聽,不要有雜念,很重要的法,大家要很用心來聽。
「皆應到此,覲無上尊」。佛陀要讓大家知道,來聽法也要尊師,尊師才會重道,這是佛陀的教育。頌誦長行文。長行文中也有這樣的一段,「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
重頌長行所說:
汝等天、人、
阿修羅眾
皆應到此
為聽法故
就是不只天人眾,其中還有阿修羅。阿修羅有這麼不好的習氣,這種妒賢嫉能,這種容易瞋怒,這樣的人也能聽佛法。
有的人說:「我有聽法,但是沒辦法,習氣就是這樣。」也有人這樣,常常這樣說。「你對佛法研究得那麼深,為什麼脾氣還是這樣呢?」「就是這樣,我會改啦!」這就是雖然脾氣很差,不過,有了佛法,慢慢的,他也會改。這是比較鈍根,漸漸地來(改),像這樣的人也很多,在靈鷲山,法華會上。所以,這就是天人眾裡面的,其中(一類)全都來了,來見無上尊。
來這裡要做什麼呢?聽法。聽法就要發願,要「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弘誓願」,這是來聽法,最大的目的。
四弘誓願:
願度、願斷、
願學、願成
此四弘誓願
是菩薩所立
凡是大乘行者
皆宜牢記和實踐
佛陀盼望人人來聽法,信心立了,還要再發願。所以信、願、行,要相信,起信心,同時要發願,發願之後要身體力行。這一類的人叫做菩薩,這就是大根器的人,接受佛法之後,建立了信心,他對自己相信,也願意發這樣的大願,所以(是)菩薩立願。
「凡是大乘行者皆宜牢記」。我們若是大乘行的人,我們要勤精進,這種願心不能減小,所以要永遠放在心裡。
「諸天人眾, 一心善聽」,就是這樣說,「諸天及人一切眾等,齊其一心,善聽我說。召集人天等聽法。」
諸天人眾
一心善聽:
諸天及人一切眾等
齊其一心
善聽我說
召集人天等聽法
這就是包括所有在會中的人眾,不只是佛陀的時代,即使未來的眾生,應該都包括在內。所以「齊其一心」,一切眾生齊其一心,這個心都要一樣,平等,同一個時間,同接受一種法,那就是「一乘法」,所以要抱著這種要成佛的心來,來聽法。所以「善聽我說」。佛陀這樣說,大家來,一心好好來聽,聽我說話,這是佛陀說的。「召集人天等聽法」,這就是召集大家,同這念信心而來聽法。
皆應到此
覲無上尊:
佛世難值
正法難聞
有幸值佛世時
皆應到此會中
覲見無上大覺世尊
「皆應到此,覲無上尊」。佛世難值,正法難聞,有幸能值遇佛世這個時間,我們應該要很珍惜。大家應該要趕快來,來此會中看佛。佛陀是這樣跟大家說的。
佛要來人間,應世人間,不是那麼容易,是要經過無數劫的時間,才有一尊佛出世。所以佛要鼓勵大家要趕快來,來此會中看佛,來聽佛說法。
佛陀再說,「我為世尊,無能及者。」
我為世尊
無能及者:
我是一切世間之尊
自餘聖賢
無有一人能及我者
佛陀為了加強大家的信心,還是再自我介紹,「我為世尊,無能及者」。我的覺悟,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一切我最透徹瞭解,所以「我是一切世間之尊」。「自餘聖賢,無有一人能及我者」。其他的人,在十法界中,除佛,其他都是眾生,哪能與佛比呢?即使是菩薩,也是還未到達圓滿的德,福德尚未很圓滿,所以佛陀說,還沒有人能與我平齊。
雖然人人本具佛性,但是還在凡夫中,所以要趕快修,將欠缺的法要趕快接受,能夠法圓滿,德就圓滿了。
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為令眾生得安隱故
出現世間
所以佛陀出現人間,就是要「安隱眾生,故現於世」。佛陀他來人間,就是為了要安穩眾生,所以才出現在人間。就是說「菩薩入世,為諸眾生造諸惑業故,而受生死逼迫之苦、沉溺惡道,菩薩即為種種開示,除不善法,置之善處,令眾生心各獲安隱。」
謂菩薩入世
為諸眾生
造諸惑業故
而受生死逼迫之苦
沉溺惡道
菩薩即為種種開示
除不善法
置之善處
令眾生心各獲安隱
這就是菩薩,佛陀一直教育菩薩,要趕快入人群中去,為什麼呢?因為眾生造諸惑業,惑就是無明,無明的業,「而受生死逼迫之苦」。因為眾生造很多的惑業,所以帶業(來)人間,愈來愈五濁惡世,苦難愈多。所以,愈逼迫過來的苦愈多,所以佛陀除了本身應世人間,他更需要菩薩發心立願,入人群中。所以「菩薩即為種種開示」。若能有菩薩入人群,應眾生的根機、眾生心靈的煩惱,若能有這樣發心的人,入人群中去,用種種的方法,來輔導無明的眾生,這樣就能「除不善法」。
所以常常說,要淨化人心,要好好用法傳下去,才有辦法淨化人心。淨化,意思就是去除不善,去除不善就是去除惡念,我們將它轉惡為善,這叫做「除不善法」。「置之善處」,讓這些人懂得行善,把他帶入很多好人的地方,共同一心去行善。這就是需要菩薩,幫助佛陀來感化眾生。
「令眾生心各獲安隱」。在這個時代,眾生一直心不得安穩,所以我們才在這五濁惡世,更需要佛法。因為人心一直一直很乾燥中,很乾,也是很乾燥,所以容易發怒,一發怒起來,無明起,就壓不下來。就如星星之火燎原,一點點的無明,外面有什麼樣的不如意,引入內心的煩惱,這個煩惱再引出無明,就將這種無明散發在人間,那就是造成了人間的苦難。
聽到濟暉講述,多少的難民從敘利亞,這樣逃難來到約旦,很多那種受重傷的人,在難民營裡面,這種慘狀,如人間地獄。本來是好好的一個國家,就只是一個無明動起來,整個國家的破碎,這就是五濁惡世的時代。要如何能法雨普潤,(讓)眾生息滅這分無明煩惱的濁氣?唯有佛法能夠來淨化人心。所以我們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