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 2016

【靜思妙蓮華】20160825 - 五陰盛苦聞法清涼 - 第900集



20160825《靜思妙蓮華》五陰盛苦聞法清涼 (第900集)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眾生五陰熾盛,陰即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熾結不令顯發,盛大煩惱覆蓋,諸苦皆是五陰,聚集五陰盛苦。」
⊙「日光揜蔽,地上清涼,靉靆垂布,如可承攬。」《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無量,率土充洽。」《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其雨普等:說法如雨,普皆平等。
⊙四方俱下:四方即喻十住行向地。
⊙流澍無量:流澍廣闊,不可計量。天降甘霖,潤澤大地,流濕萬物。
⊙率土充洽:率土宅心,指,眾生歸自心性如一地。滋潤浸溼,無不沾濡,如率土中,皆悉充洽。
⊙八音四辯,普應群機,凡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故曰率土充洽。
⊙八音之一:極好音。謂一切諸天、二乘、菩薩,雖各有好音,未足為極;唯佛音聲,聞者無厭,得入妙道,故名極好音。
⊙八音之二:柔軟音。謂佛以慈善為心,所出音聲巧順物情,能令聞者喜悅,皆捨剛強之心,故名柔軟音。
⊙八音之三:和適音。謂佛常居中道,妙解從容,所出音聲和雅調適,能令聞者心意融入。
⊙八音之四:尊慧音。謂佛德位尊高,慧心明徹,所出音聲,能令聞者尊重,慧解開明,故名尊慧音。
⊙八音之五:不女音。謂佛住首楞嚴定,有大雄之德,所出音聲,軟實而有力,能令一切聞者敬畏,天魔外道,莫不歸伏,故名不女音。
⊙八音之六:不誤音。謂佛智慧圓明,照了無礙,所出音聲,諦審真實,無有差謬,能令聞者各獲正見,故名不誤音。
⊙八音之七:深遠音。謂佛智幽深,所出音聲,自近而遠,徹至十方;令近聞非大,遠聞不小,皆悟甚深幽遠之理,故名深遠音。
⊙八音之八:不竭音。謂如來願行無盡,住於無盡法藏,所出音聲,聞者尋其語義,無盡無窮,故名不竭音。

【證嚴上人開示】

「眾生五陰熾盛,陰即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熾結不令顯發,盛大煩惱覆蓋,諸苦皆是五陰,聚集五陰盛苦。」

眾生五陰熾盛
陰即蓋覆之義
謂能蓋覆真性
熾結不令顯發
盛大煩惱覆蓋
諸苦皆是五陰
聚集五陰盛苦

眾生苦,苦在哪裡呢?那就是五陰熾盛。陰,就是覆蓋的意思。色、受、想、行、識,這叫做「五陰」。「五陰」就是煩惱。

看外面的境界,形形色色,我們貪求,我們怨憎,我們愛的得不到等等,都是在這個「色」。有了形色,自然我們就有感受,這個感受,真的招來很多煩惱,煩惱無法去除,就構成了一種行動,行動去造作,造作就又有業了。這是思想中,驅使我們的身心,去行動。

當然,行,還有一項,就是在很微細、無形中的變化,時間的變化,人間的變化,物質的變化,身體上等等的變化,這都是在很微細的變化中。所以我們有生、老、病、死;所以有成、住、壞、空;所以有生、住、異、滅,內心的變化,非常的微細。這都叫做「陰」。

「陰」也能稱「蘊」,「蘊」是聚集的意思。剛剛說過的,色、受、想、行、識,這就是叫做「五蘊」,這五項累積起來,(也)叫做「五陰」,就是這樣覆蓋、累積,就是「能蓋覆真性」。只要有這些煩惱在,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會受這些煩惱覆蓋了。覆蓋之後,「熾結不令顯發」。熾結的意思就如火悶。不能顯發什麼呢?真如本性。我們人人的真如本性,就是被這樣一層一層,再一層,無數劫以來,煩惱重重疊疊這樣集來,蓋起來,如在悶燒一樣。所以熾盛,「五陰熾盛」,那就是「盛大煩惱覆蓋」。所以,造了很多苦,「諸苦皆是五陰」,所以「五陰熾盛苦」。我們要修行,這個道理我們應該要很清楚。

所以前面的(經)說文,「日光揜蔽,地上清涼,靉靆垂布,如可承攬。」

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靉靆垂布
如可承攬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日光很熱,就如熾結一般,火氣完全結合起來。這是譬喻邪思、邪見、邪道,給我們很多,不正確的觀念、思想。如豔陽天,天空無雲,一直長年累月,都是這樣很炎熱來聚集。只要有雲,密雲,這種「靉靆垂布」,密雲很厚,將日光遮起來,自然地上就清涼了,整個大地就「如可承攬」。這是內心的感覺。

所以,下面接下來說,因為密雲彌布,靉靆垂布,所以「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無量,率土充洽。」

其雨普等
四方俱下
流澍無量
率土充洽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其雨普等」,這個雨就是平等落下來。大地上乾旱,草木叢林需要雨水,溪川河床,尤其是以現代來說,集水庫現在缺水,最期待的是要水充足在水庫裡,才能夠釋放給民生用水,不會擔心,這就是需要「其雨普等」。

其雨普等:
說法如雨
普皆平等

就像佛陀在說法,說法如雨,佛陀說法就如及時的雨一般,「普皆平等」。這樣下雨,不論是高山、或者是平地,或者是大海,雨都是平等落下。

「四方俱下」。東西南北,只要因緣充足,氣壓,全部條件都夠了,自然它就下雨了。在佛法來說,因緣成熟,佛陀應世說法,佛法能流布四方。

四方俱下:
四方即喻
十住行向地

所以「四方俱下」,「四方」就是譬喻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意思就是說,我們瞭解佛法之後,開始就要修行了,從「歡喜地」開始,這樣一地一地走,一直到「焰慧地」。雖然有日光,但是也有雲;光明,卻是有慈雲等等,這是心靈的世界。「四方」是表示修菩薩道,從發心住,到發心行,到發心回向,到發心自在地,這樣各有十,所以為四「十」,稱為「四方」。

「流澍無量」。「澍」就是雨水一直洩下來,我們看到雨水,就如一條一條的線,「流澍」,這是一種形容。雨降到土地上,就這樣整個流散廣闊山河大地,不可計量。

流澍無量:
流澍廣闊
不可計量
天降甘霖
潤澤大地
流濕萬物

所以,「流澍廣闊,不可計量」。「天降甘霖,潤澤大地,流濕萬物」。

乾旱的時候,真的很期待、祈求雨水。這如天降甘霖一般,這樣來潤濕大地,「流濕萬物」,讓萬物有濕氣,有水分。

所以「率土充洽」。「率土」就是「率土宅心」,率土的意思,就是表示很開闊的國土,任何一個國家,率土就是一個國家的領土,我們在這裡應該就是說大地。普天大地的眾生宅心。

天下間人人若能共同一心,是什麼心呢?善心。善心同念,這總是表示天地之下,民心為一,這就是指,「眾生歸自心性,如一地」。

率土充洽:
率土宅心指
眾生歸自心性
如一地
滋潤浸溼
無不沾濡
如率土中
皆悉充洽

人人共有一念真如本性,但是,我們帶著很多無明、習氣來,佛法就是希望,能如雨水潤濕大地,讓人人能接受到這個善法,心歸自性。

我們的真如本性,就如大地接受到雨水一樣,地面所有萬物都這樣能滋潤,都能得到這個法,「無不沾濡」。所以,只要大地有濕氣、水分,自然所有所有,「率土中,皆悉充洽」,大地萬物就能夠各個茂生繁榮,這就是天地之間要有調和。

佛法就是來調和眾生的心,轉惡為善。要如何來轉動這一念,很乾燥、熾結的心念?所以佛陀出現人間,佛陀說法有「八音」,還有「四無礙辯」,就是有法無礙,有義無礙、詞無礙、樂說無礙。這叫做「八音四辯」。「八音四辯」,就是「普應群機,凡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故曰率土充洽。」

八音四辯
普應群機
凡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故曰率土充洽

所以只要有機會接受到佛法,人人都有辦法,開啟我們的真如本性。雖然我們要用功修行,要經過了「四方」,那就是要有住、行、向、地,這就要很用心修行,像這樣(修),「無一不成佛」。

「八音」,佛陀有這八種音聲,將他的法能夠普及大地。第一就是「極好音」。

八音之一:極好音
謂一切諸天、
二乘、菩薩
雖各有好音
未足為極
唯佛音聲
聞者無厭
得入妙道
故名極好音

「一切諸天、二乘、菩薩,(雖)各有好音」,不過還沒有很具足,還未到達「極好音」。唯佛的聲音,「聞者無厭」,佛陀說話,人家怎麼聽都無厭,所以「得入妙道」,聽到佛的法,自然就會法入心來。

第二種就是「柔軟音」。不論多麼剛強的眾生,聽到佛的聲音,自然他的心會柔軟,受佛所感化。所以這就是因為「佛以慈善為心」,因為佛陀的慈悲善念,這是佛心,所出的音聲自然是「巧順物情」。

八音之二:柔軟音
謂佛以慈善為心
所出音聲巧順物情
能令聞者喜悅
皆捨剛強之心

只要佛陀的聲音一出,「能令聞者喜悅,皆捨剛強之心」。再剛強的眾生,他歡喜了,剛強的個性自然就放下來了,就軟了,這樣捨離了剛強的心,所以叫做「柔軟音」。

第三叫做「和適音」。也就是說,佛陀常居中道,妙解從容,所出的音聲就是和雅調適,能令聞者心意融入。

八音之三:和適音
謂佛常居中道
妙解從容
所出音聲和雅調適
能令聞者心意融入

佛陀永遠都是在這真空妙有的中道。所以他「妙解從容」,對所有的道理,一點都不會困擾到佛陀。所出的音聲就是「和雅調適」,剛剛好,說話很適當,也不會失言。「能令聞者心意融入」,佛陀的音聲,音與聲,入我們的心意中,心的意識中,完全心意融入了,「故名和適音」。

第四、「尊慧音」。就是說佛德位很尊、很高,「慧心明徹」,佛陀的智慧非常明徹,「所出音聲,能令聞者尊重,慧解開明」。

八音之四:尊慧音
謂佛德位尊高
慧心明徹
所出音聲
能令聞者尊重
慧解開明

只要佛說的話,我都尊重。因為佛的德行能降伏一切眾生,所以眾生聽到佛的聲音,自然生起尊重心,所以「慧解開明」。大家聽了之後,自然隨著佛的聲音開啟智慧,瞭解道理了,「故名尊慧音」。

八音之五:不女音
謂佛住首楞嚴定
有大雄之德
所出音聲
軟實而有力
能令一切聞者敬畏
天魔外道
莫不歸伏

再來,第五就是「不女音」。那就是說,佛住首楞嚴定,有大雄之德,所出的音聲,軟實而有力,能令一切聞者敬畏,天魔外道,莫不歸伏。

你們若是做早課,<楞嚴咒>前面(經文),「大雄大力」,就是世尊有這種大雄之德,所以他所出的音聲就是軟實,很柔軟、很有力,很實。不是柔軟如女人,那樣的聲音,不是,他「不女音」。這種聲音,「能令一切聞者敬畏,天魔外道,莫不歸伏」。像這種軟實而有力的音聲,天魔外道也會(被)調伏。

第六就是「不誤音」。就是說佛的智慧圓明,照了無礙,所出的音聲就是諦審真實,沒有差謬,能令聞者各獲正見。

八音之六:不誤音
謂佛智慧圓明
照了無礙
所出音聲
諦審真實
無有差謬
能令聞者
各獲正見

佛陀要發出的聲音,他已經經過了他的智慧圓明,所有的道理完全無礙了,所以諦審,很慎重,經過很慎重的考慮,什麼樣的根機,能適合什麼樣的法?佛陀都很慎重。「諦理」,道理很謹慎瞭解,真實的法,說出來的話沒有差謬,絕對不差,絕對無錯,「能令聞者各獲正見」。聽的人不會偏差,都是各獲正見,故名「不誤音」。

第七就是「深遠音」。佛的智慧幽深,很深很深,所出音聲,自近而遠,徹至十方,令近聞非大,遠聞不小,皆悟甚深幽遠之理。

八音之七:深遠音
謂佛智幽深
所出音聲
自近而遠
徹至十方
令近聞非大
遠聞不小
皆悟甚深幽遠之理

佛陀他的聲音,不受遠近障礙,近處的人來聽,聲音也是這麼的柔適,非常和適,非常柔軟,聲音都是一樣。「徹至十方」,十方都聽得到,所以「令近聞非大,遠聞不小,皆悟甚深幽遠之理」。大家聽到的語言,每句都一樣,都知道這是很深奧的道理。

第八、「不竭音」。那就是如來願行無盡,住於無盡法藏,所出音聲,聞者尋其語義,無盡無窮,故名不竭音。

八音之八:不竭音
謂如來願行無盡
住於無盡法藏
所出音聲
聞者尋其語義
無盡無窮
故名不竭音

意思就是說,佛陀他所行的,他的願力,所走過來的路很長、很遠,所修練來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累世不斷不斷修過來的行,智慧已經是無盡法藏,都完全收納在他的腦海中,收納在他的第九識,這種清淨無染,佛識,就是在真如之中。所以所發出的聲音,「聞者尋其語義」。聽到的人,用心再去找,按照這個話,這個語言,就如一條路,「經者,道也;道者,路也,」這個法已經成為道理,這個道理,我們好好去找。「尋其語義」,去找這個法裡面所含的意,無盡無窮,實在是很深,這叫做「不竭音」。

總而言之,佛法很深奧,光是佛的音聲就有這麼多能入我們的心,走我們應該要走的路,所以我們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