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佛為一大事因緣,恆伺子機;今機來稱慈懷,子雖不識父,父卻識子,事與願諧而歡喜。於法中起大悲,明拔除大苦;法中明大慈與樂,故大歡喜。」
⊙「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見子便識:喻佛本懷教化眾生,唯以一大乘為心念。見曾發大心者,即能識為佛子,知是往昔結緣眾生。
⊙佛恆常尋機伺緣,度眾生因緣,慈悲等觀,視如一子,今見機緣成熟,如見子來,稱暢慈懷,是故心大歡喜。
⊙今有可度機發,故言而忽自來。彌大悲心,故言甚適我願
⊙曠劫所修,證大菩提,未見大機,不妄與人,法無委付。
⊙今明與樂,故言歡喜。今日機來,稱心如意,暢大慈心懷。
⊙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因見子適願,昔見眾生退大之後,馳騁四方以求衣食,傭賃展轉常欲與財,無機不得。
⊙見眾生退大取小,貧里求食,資生艱難,常欲與財,無機不得。
⊙今日機來,一乘大法有所傳授,稱大慈心,故言庫藏有付。
【證嚴上人開示】
「佛為一大事因緣,恆伺子機;今機來稱慈懷,子雖不識父,父卻識子,事與願諧而歡喜。於法中起大悲,明拔除大苦;法中明大慈與樂,故大歡喜。」
佛為一大事因緣
恆伺子機
今機來稱慈懷
子雖不識父
父卻識子
事與願諧而歡喜
於法中起大悲
明拔除大苦
法中明大慈與樂
故大歡喜
我們知道佛陀慈悲,視眾生如一子。經文中譬喻父與子,其實「父」就是指佛,「子」就是指,所有的眾生是佛的弟子。我們若能很清楚,我們就能瞭解佛陀大慈悲,於眾生都平等觀。
一大事因緣,時時來人間,在眾生界,無不都是要來教化眾生,期待眾生能夠徹底瞭解,要承擔佛法,能夠發大心、立大願,承擔法脈,這樣往前前進,度化眾生;期待將這個法,能找到有緣人,這所以稱為一大事因緣。
「恆伺子機」。能得到有緣的人,有這樣的機會,能夠法很投機、能夠很瞭解,這樣的人。這是生生世世,佛都在度有緣人。
「今機來稱慈懷,子雖不識父」。這時候他看到了,已經開始發心了。這些眾生凡夫,迷茫顛倒,在五道四生中輪轉不休,漸漸漸漸,這個心,開始已經接近佛法來,所以好像看到了,所以叫做「今機來」,現在看到這個機會來了,有這個根機、因緣,已經靠近過來了。所以「稱慈懷」,就像父親看到孩子的身影一樣,內心,慈父之心,一直起了歡喜心。
就像父親一輩子找孩子,好幾十年,孩子流浪在外面,不識,不認得父親了,父親卻是還認得孩子,所以,看到這個身影,就開始很高興,因為他一直的心願,就是心願他的孩子,能接近回來。與佛陀的心願一樣,期待弟子的心,能慢慢體會法的(契)機,這個機與法能接近。所以,我的孩子到了,意思就是說,這個根機開始要啟發了。
所以「事與願諧」,與願望開始要接合,和諧了,所以,「而歡喜」,因為這樣,根與法,若能會合起來,這就是讓佛最歡喜的事情。
「於法中起大悲」。於法中起大悲,常常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人與人之間,不只是菩薩叫做「同體大悲」,其實佛要教我們的就是,人人都要有「同體大悲」,所以我們常常說「與天地共生息」,我們要有到這樣的程度。這就是與天地共一體,天地風調雨順,大地平安,大地平安,就是眾生平安。
我們人若沒有同體大悲──你的苦,就是我的痛;如果沒有這樣的心態,我們學佛,就是無法體會佛的心懷。
佛,他的心懷,道理是一。所以我們過去也常常說,佛佛道同,只要覺性會合,道理就是這樣。我們這時候就是道理還未很透徹,我們都還是在「學地」,我們還要學。而修行的規律是這樣,這樣的規律,在現在的凡夫要受規律,就是這麼困難,那種起心動念,心無法定下來,若這樣,我們就與道理無法會合。
所以,「於法中起大悲」,這「同體大悲」,就是表示「拔除大苦」。眾生六道輪迴,四生六道,或者是四生五道這樣在輪轉,好不容易已經發心修行了,修行的過程中,幾十年的時間,也受很多身心的折磨。修苦行,也要控制他的心,僧團裡也有困擾人的六群比丘,他們的心也要很堅定。所以這種,「於法中起大悲,明拔除大苦」,修行的過程也是要掙扎過。
「法中明大慈與樂」。就是在法中讓他能夠更加瞭解,要擴大心,入人群中,讓大家能幸福、快樂,這是大歡喜。希望弟子能與大地共生息,與眾生為一體,這稱為「大悲」;希望人人起大慈,讓眾生都能得幸福平安,大小乾坤都能平安,這就是需要佛法。佛法需要我們大家,就是佛弟子要有責任,為天下淨化人心,才有辦法安定天地。這是佛法要來救世人間,這是佛陀的心懷。
前面我們說,「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
時富長者
於師子座
見子便識
心大歡喜
即作是念
我財物庫藏
今有所付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父在師子座已經看到孩子了,「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的財產有傳了。這表示佛陀看到,小機已經轉為大機了,佛法有傳了,有人願意發心,正法有傳了。下面看「見子便識」。
見子便識:
喻佛本懷教化眾生
唯以一大乘為心念
見曾發大心者
即能識為佛子
知是往昔結緣眾生
譬喻「佛本懷教化眾生,唯以一大乘為心念」。佛陀從成佛的剎那間,心與天地、宇宙會合起來,那種心境,就是這個心懷,希望這個心境,能夠讓人人瞭解。因為佛陀相信人人,都有成佛的機緣,所以他的心懷中,要教化眾生的,就是唯一大乘的這念心。所以他在《法華經》,就是「會三歸一」,將三乘法合為一乘菩薩道,這就是佛陀的心懷。
見,看到「曾發大心者,即能識為佛子」。看見開始發大心,這樣的人,他就覺得這是真正的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這是真正的佛子。因為知道以往,往昔結緣的眾生,在現在能夠發大心,發心要來傳承法脈,這不只是今生此世,這是往昔,往昔就是很久很久之前,生生世世以來,佛陀尋尋覓覓,這樣一直找,希望能找出大根機的人,生生都是這樣在教化。
我們知道人間的時間很短,要造就一個人能夠成佛,不容易。所以就要生生世世,這樣尋尋覓覓,就是要找出了能來接受大法,要將這個法一直傳,傳到彌勒成佛,繼續再下去,要用很長久的時間來磨練,與天地宇宙合一的這種覺性。所以,發現到了,這種覺性已經開始發現了,「心大歡喜」。
佛恆常尋機伺緣
度眾生因緣
慈悲等觀
視如一子
今見機緣成熟
如見子來
稱暢慈懷
是故心大歡喜
「佛恆常尋機伺緣」,就是尋尋覓覓,在等待這個根機的人,能夠接近來,度眾生。他就是這樣不斷尋找,找出這樣的根機,有這樣的因緣,不斷培養這樣的因緣、這樣根機的人。這種「慈悲等觀,視如一子」,佛陀對所有的眾生,都當作一子。看看羅睺羅,在僧團中修行,在僧團中生活一律平等。同樣的道理,佛陀對弟子都是一樣,只是等待根機、因緣成熟的人,能將法再傳下去。
「今見機緣成熟,如見子來,稱暢慈懷」。看到機緣成熟,有這個根機能與法一直接近,這樣接近大法的人,所以他如父親見到孩子一般,「稱暢慈懷」,很歡喜,「是故心大歡喜」。
現在已經有可度之機發了,能真正體會入心的根機,開始了,所以「忽自來」。忽然間,這個孩子已經忽然間出現了。
今有可度機發
故言而忽自來
彌大悲心
故言甚適我願
就如舍利弗,在這麼多人當中,他開始發心,這也是忽然間出現。現在的須菩提(等)四位,也開始忽然間也體悟了。這是一件讓佛陀很歡喜,覺得同體的大悲心,以天地間為一體,這種大悲心,已經一一開始,開始已經同體合而為一了,這種的心,所以「甚適我願」。我的希望就是這樣,希望人人合和互協,希望人人的心志共一,這就是最歡喜的事,叫做「甚適我願」。
「曠劫所修,證大菩提」。
曠劫所修
證大菩提
未見大機
不妄與人
法無委付
「曠劫」,這時就說了,不是今生此世,那是已經很久很久了,「曠劫」是無邊際,以前那時候的時間開始,就是一直在尋覓,能夠修大行、發大心、證大菩提,這樣的人。這就是佛陀一直一直要找的,很久很久了。
「未見大機,不妄與人」。若還未看到大根機成熟,不能隨便付託給人。所以我們前面<譬喻品>,這樣的人「不可為說」,那樣的人「不可為說」,就是機還未很成熟,不可為說。還未透徹菩提用心,長久的心,無法通過考驗,這種的人還是「不可為說」。所以,因為還沒看到,他的大根機真正發現出來,還沒有,所以「不妄與人」,不能這樣輕易就傳下去。如果傳錯人,那就很麻煩了。所以,法,他要付託,實在是很困難。「法無委付」,若沒有大根機,沒有可以委託的人。
今明與樂
故言歡喜
今日機來
稱心如意
暢大慈心懷
「今明與樂」。現在已經看到了,歡喜了,大機,心開了,「今日機來」,今天已經看到願意接受,這大根機,入法的中心,願意擴大他的心胸,教化眾生,願意擴大他的悲懷,來救度眾生,這樣的根機,今天看到了,已來了。「稱心如意,暢大慈心懷」。佛陀的慈心本懷,已經暢通了,要不然佛陀那念心很擔心。現在已經看到大機出現了,佛陀的心開始歡喜了。
「我財物庫藏」,有所付託,有人能傳,意思就是說法有人傳了,「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
即作是念
我財物庫藏
今有所付:
因見子適願
昔見眾生退大之後
馳騁四方以求衣食
傭賃展轉常欲與財
無機不得
就是看到孩子了,已經「適願」,就是讓我的願圓滿了。我看到大機的弟子,開始要發心的弟子,我的願圓滿了。因為《法華經》,是佛陀最後的說法,所以看到這四五位開始願意,後面會緊接著一直來。只要有人願意發心,發大心的弟子就愈來愈多。「因見子適願」,看到孩子,就滿他的願了。
「昔見眾生退大之後,馳騁四方」。過去本來就是發大心的人,後來又退轉了,退轉之後,「馳騁四方」,就是四生五道等等,這樣在輪轉。所以,修行不是現在發心之後,就都很安全了;發心之後,我們還有退轉的機會很多。心若沒有顧好,真的也是「傭賃展轉」,要求衣食,就很困難。
所以說,人生要把握機會。那時候看到這位貧窮子,想要幫助他都沒有機會。同樣的道理,所以佛看到眾生這樣「退大取小」,心很痛。
見眾生退大取小
貧里求食
資生艱難
常欲與財
無機不得
大心退掉了,還願意回去凡夫心,真的是很擔心。他再退回去是,「貧里求食,資生艱難」,「常欲與財」,常常想要讓他更富有,但是「無機不得」,沒這個機緣,也無法得到。
今日機來
一乘大法
有所傳授
稱大慈心
故言庫藏有付
「今日機來,一乘大法,有所傳授」,現在這個根機開始發了,開始能夠傳授了,所以「稱大慈心,故言庫藏有付」。
各位菩薩,真的是既發菩薩心,我們就不要再退失。佛陀為眾生尋尋覓覓,一直在找,要找出大根機的人,發大心是這麼困難,我們的根機能與佛心相契合,這樣才能「稱佛心意」。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