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8,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911 - 受持法藏 護佛種性 - 第1172集





持佛法藏名如來藏 法性之理 行權方便入佛法藏 究竟彼岸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 護佛種性 其宗向佛乘契宗源 入佛法藏

持佛法藏名如來藏 法性之理 行權方便入佛法藏 究竟彼岸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 護佛種性 其宗向佛乘契宗源 入佛法藏

經文《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當供養 六十二億諸佛 護持法藏 然後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經文《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教化二十千萬億 恆河沙諸菩薩等 令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國名常立勝幡

教化二十千萬億 恆河沙諸菩薩等:所化之機 有如是等恆河沙數 皆得菩提

令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令獲無上正等覺 受教修因 成佛果後教化眾生 令他修因得果

國名常立勝幡:常立勝幡 以如來勝義 導引眾生 以正法命世 為世所歸 如梵剎懸幡 令見者生敬

西域風俗 議論高者 常持勝幡 表智高勝 尊者多聞 常勝一切 故所居國 名常立勝幡

Wednesday, September 27,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908 - 供養諸佛 護持法藏 - 第1171集









二千人但有默念 瞻仰尊顏 引望同二尊者 故云如所願 思齊之念 孰能無渴望有份 住立者引領 而仰望同前得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當供養 六十二億諸佛 護持法藏 然後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當供養 六十二億諸佛: 隨順佛語 信受奉行 名行敬供養 供養六十二億諸佛 即表斷除六十二見

謂外道之人 於色受想行識 五陰法中 每一陰起四種見 則成二十見 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論之 成六十見 此六十見 以斷、常二見 而為根本 則總成六十二見

護持法藏: 於諸佛所 擁護受持一切法藏 謂諸佛、菩薩 以大悲心 護持如來正法 使一切邪魔外道 無能惱亂 令諸眾生正信樂聞 弘通流布 利益無量眾生

阿難以多聞之慧 護持法藏因功致德 其果智 巍巍乎若須彌 群峰不可及 淵深若大海 汪洋不可測 故名山海慧 今為佛侍者 護持法藏 六十二億佛所 如今不異 爾後證果 此自行修因得道

然後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具修諸度 乃成正覺

Tuesday, September 26,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907 - 如來無上 十號具足 - 第1170集





如來十號之一 應供 斷一切惡 應受人天供養 故名為應受供 如來淨盡沙惑 恆持淨因福田 無上淨心應受物供 故名應供

佛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如來淨盡沙惑 恆持淨因福田 無上淨心應受物供 故名應供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 佛告阿難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號山海慧自在通王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佛十號 一、如來:謂乘如實之道而來 而成正覺 二、應供:應於人間天界 之所供養

佛十號 三、正遍知:正遍知一切之法 於一切法 無不了知 故號正遍知

佛十號 四、明行足:三明之行具足 五、善逝:以一切智為大車 行八正道而入涅槃

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ㄧ、正見:謂能見真理
二、正思惟:謂心無邪念
三、正語:謂言無虛妄
四、正業:謂白淨善業
五、正命:謂依法乞食活命
六、正精進:謂修諸道行無間雜
七、正念:謂專心憶念善法
八、正定:一心住於真空之理

佛十號 六、世間解:能解世間 之有情非情事 七、無上士:在諸法中 如涅槃無上 在一切眾生中 佛亦無上

佛十號 八、調御丈夫:佛某時以柔軟語 某時以苦切語 能調御輔正 使入善道

佛十號 九、天人師:佛為人及天之導師 能教示其應作不應作 導人入佛道者 佛菩薩之通稱 又大導師者 以正路示涅槃寂靜 不生滅之道 使得無為常樂故

Sunday, September 24,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906 - 護持法藏 得佛授記 - 第1169集





敬慕得授記於己 亦應有分 有諸子先事外道 後歸於佛 而今都已可得 佛陀為授記 我等唯歸於佛 豈無得授記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阿難常為侍者 護持法藏 羅睺羅是佛之子 若佛見授 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者 我願既滿 眾望亦足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 學無學聲聞弟子 二千人 皆從座起 偏袒右肩到於佛前 一心合掌瞻仰世尊 如阿難羅睺羅所願 住立一面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 佛告阿難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號山海慧自在通王

號山海慧 自在通王: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謂阿難智慧 其高如山 其深如海 阿難於遠劫以來 發願護持法藏 由有此願力、智力 故能證能說 皆得自在 深入經藏通達無礙 以此為因 故其果德之 別號如是

Thursday, September 21,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905 - 殊勝重親 蒙佛授記 - 第1168集





佛種即是 諸善法之根源 菩薩以大悲心 紹隆佛種 法緣成熟 捨俗割愛出家 宏願修行聖道 使無斷絕

經文《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世尊 我等於此亦應有分 唯有如來我等所歸 又我等為一切世間 天 人 阿修羅 所見知識

經文《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阿難常為侍者 護持法藏 羅睺羅是佛之子 若佛見授 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者 我願既滿 眾望亦足

阿難常為侍者 護持法藏:阿難常為如來侍者 護持一切法寶之藏 護持法藏: 謂阿難追隨法會 多聞善悟 能受持正法 使不遺失

若佛見授 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者:若佛世尊見授我等 無上菩提佛記 見:作決定解 名之為見

我願既滿 眾望亦足:我等願心 既得圓滿 眾人所望 亦皆滿足

阿難常為侍者 護持法藏 羅睺羅為佛之子 以是故為 天、人、阿修羅 所共知識

二人於佛最親 是時眾所望 羅雲是佛之子 俗中親重 阿難持佛法藏 道中最勝

僧團殊勝、 重親二人 不蒙授記 則眾所望不足 若蒙佛授記 則眾望斯足 不但滿我等之願 而已

經文《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 學無學聲聞弟子 二千人 皆從座起 偏袒右肩到於佛前 一心合掌瞻仰世尊 如阿難羅睺羅所願 住立一面

爾時 學無學聲聞弟子 二千人: 是二千人兼學無學 在千二百無學之外

諸人心念 同二尊者 但不發言 在一面立 阿難等請記 先作念而後陳詞

此二千人 並無請記之詞 但抱阿難等之願 一心合掌 瞻仰佛顏

Tuesday, September 19,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904 - 今未受記 心思未安 - 第1167集





善修學思惟 四弘誓願 學無學人 聞法皆得記 今未曾授記 心思未安 設若授記 與群賢齊喜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 阿難 羅睺羅 而作是念 我等每自思惟 設得授記 不亦快乎 即從座起 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 俱白佛言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世尊 我等於此亦應有分 唯有如來我等所歸 又我等為一切世間 天 人 阿修羅 所見知識

世尊 我等於此 亦應有分:我等於此授記數中 亦當有分成佛菩提

於此亦應有分 釋有二義:謂以佛法言 我等亦當趣證 無上菩提 以授記言 我等同是聲聞 亦應受記作佛

唯有如來 我等所歸:謂一心歸向於 如來知見 明小乘果位 非彼之所歸趣

如來:佛十號之一 如者真如也 乘真如之道 從因來果 而成正覺之故 名為如來 又乘真如之道 來三界垂化之故 謂之如來 是應身如來也

又我等為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 所見知識:又復我等是諸世間 天人修羅四眾八部 之所具見 眾所知識

所見知識:知人悉意 德望可歸 見者知其族姓 聞者識其賢能 或師之 或友之

知識:朋友之異名 如云知人 我知其心 識其貌之人 我所知之人 就為人所知而云:其人善 為善友、善知識 惡則為惡友 惡知識 說法引導我 於善處者 是善友 故曰善知識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901 - 勤修行者 願得佛記 - 第1166集





勤修行者以智慧 觀察出世善福業 了知真諦如實道 遠離塵世染緣想 以此思惟為出世 依佛教願得佛記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 阿難、羅睺羅 而作是念 我等每自思惟 設得授記 不亦快乎 即從座起 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 俱白佛言

羅睺羅:此云覆障 佛之子 佛欲出家 父王告言 若得子已 當從汝志 為子所障故 遲延出家

羅睺羅:六年處母胎 幼年出家 佛命舍利弗 為其和上 而為教育修持 沙彌規戒

而作是念 我等每自思惟:二大弟子 同作是念 我等每自內心思惟

設得授記 不亦快乎:設或得佛與之授記 豈不快乎 快:即慶喜之意 未曾授記 恍惚未安 故憂慮不快也 設若授記 與群賢同科 豈不快然

即從座起 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 俱白佛言:將有所請 避席進前 頭面禮敬佛之雙足 俱同發聲而白佛言

Monday, September 11,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831 - 勤進修 悟真理 - 第1165集





有學與無學 同修正道、斷煩惱 勤進修為有學 悟真理斷塵垢、入群轉煩惱惑 成菩提 曰無學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 阿難 羅睺羅 而作是念 我等每自思惟 設得授記 不亦快乎 即從座起 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 俱白佛言

Saturday, September 9,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830 - 多聞第一 阿難受記 - 第1164集





研理靜慮 勝見已極 無所復學 故名無學 或是有學 或是無學 同時授記 同一名號

經文《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 阿難 羅睺羅 而作是念 我等每自思惟 設得授記不亦快乎 即從座起 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俱白佛言

爾時 阿難 羅睺羅:阿難 此云慶喜 尊者生時 諸慶大集 舉國忻慶

Wednesday, September 6,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829 - 授記學無學人 - 第1163集





學、無學 以斷妄惑 是謂之有學 究竟妄惑盡 無更可修學者 謂無學

小乘之學無學:前三果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為有學 羅漢無學 
大乘之學無學:以菩薩之十地 為有學 佛果名為無學

聲聞乘四果中 預流、一來、不還 之三果云學人 阿羅漢果云無學人 此品記法華跡門 說法中之因緣周

跡門:佛陀最初成道以來 及中間施化節節 所說生世 生滅因緣法 以至於今成佛度生 皆是從本垂跡 故名跡門

由於彼等學無學人 聞往昔因緣 初回小發無上菩提心 佛於彼等授當來 必當作佛之記別 謂之 授學無學人記品 常略名人記品

第三周授記 之聲聞眾 如滿慈、憍陳如 及五百弟子 皆為無學阿羅漢 而此品所授記者 為未證四果之阿難 及羅睺羅 與二千人等 非盡阿羅漢 非盡無學 故此品通稱為 授學無學人記品

滿慈以有名 大阿羅漢 示現下根聲聞 故於前授記中 居首

滿慈以有名 大阿羅漢 示現下根聲聞 故於前授記中 居首 此阿難亦以 夙世菩薩 示現為佛之侍者 故於本品中居首

Monday, September 4,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828 - 生死長夜 明珠相照 - 第1162集





凡夫流轉無明之昏 眾生長夜黮暗難曉 未得真覺恆處夢中 故佛說為生死長夜 長夜生死曠遠名長 無解自照故稱長夜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我等亦如是 世尊於長夜 常愍見教化 令種無上願 我等無智故 不覺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餘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今佛覺悟我 言非實滅度 得佛無上慧 爾乃為真滅 我今從佛聞 授記莊嚴事 乃轉次受決 身心遍歡喜

滅度: 滅是滅見思、 塵沙、無明三種惑 度是度分段、變易 兩種生死

今佛覺悟我 言非實滅度: 含意自責往昔 而今解悟 今佛世尊 覺悟我等 明言我前所修得法 非究竟滅

得佛無上慧 爾乃為真滅: 偈頌藏珠示意長遠 得成無上正遍知覺 是乃名為真實滅度

我今從佛聞 授記莊嚴事: 與珠入群勸貿 以法易利眾生 我等今者 親從佛聞 授成佛記 國土莊嚴

乃轉次受決 身心遍歡喜: 如是莊嚴 及以展轉次第受記 心歡喜故 充遍其身

轉次受決: 謂遵佛之命 於千二百人眾 展轉宣說次第受記 而彼等住於 大乘之心 益以決定故 身心遍歡喜

Saturday, August 26,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825 - 退大入小 回心向大 - 第1161集





因無明所覆 不能覺曉 後因以如來 方便開示 遂後乃得證 大乘之果 利樂無窮故 衣珠為喻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與珠之親友 後見此貧人 苦切責之已 示以所繫珠 貧人見此珠 其心大歡喜 富有諸財物 五欲而自恣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我等亦如是 世尊於長夜 常愍見教化 令種無上願 我等無智故 不覺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餘

我等亦如是 世尊於長夜: 我等聲聞 退大入小 回心向大 亦復如彼貧人無異 我昔在迷 猶如長夜

常愍見教化 令種無上願: 世尊慈悲愍 見眾生長迷 常起教化 令我等種無上菩提 廣大之願

我等無智故 不覺亦不知: 頌合醉不覺知 我等智劣 不知往願 亦復不能覺有佛性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餘: 稱頌起行 既得少分偏空涅槃 便謂為足 不求大利

【靜思妙蓮華】20170824 - 其人得珠 受用無極 - 第1160集



衣內自有無價寶珠 何為衣食乃至如是 其人得珠受用無極 二乘之人 昔於大通佛所 曾下大乘之種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是人既已起 遊行詣他國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 不覺內衣裡 有無價寶珠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與珠之親友 後見此貧人 苦切責之已 示以所繫珠 貧人見此珠 其心大歡喜 富有諸財物 五欲而自恣

與珠之親友 後見此貧人:佛出娑婆 復見昔時大通佛所 常聞法化之者

苦切責之已:二十年中 常令除糞 斷見思惑 方等彈呵 般若淘汰 為苦切責 
苦切責之已:謂親友苦言切責 喻諸佛菩薩化世 教化因緣既畢

示以所繫珠:來至法華 開顯佛性 如從衣下 指出明珠

貧人見此珠 其心大歡喜:諸聲聞人 得見佛性 如貧得寶 歡喜叵言

富有諸財物:功德法財 無量智慧 皆悉具足 故云富有

五欲而自恣:色香味觸 無非三昧 隨緣應用 廣大自在 故云五欲 得以自恣

【靜思妙蓮華】20170823 - 繫珠之富恆隨身 - 第1159集





寶珠藏裹衣裡 缺法維生艱難 如來真如性具 如意寶珠恆隨 今生來世隨業 不由己營生難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 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為足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譬如貧窮人 往至親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設諸餚膳 以無價寶珠 繫著內衣裡 默與而捨去 時臥不覺知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是人既已起 遊行詣他國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 不覺內衣裡 有無價寶珠

是人既已起 遊行詣他國: 死而復生 猶如醉醒 發心修行 名之為起 忘大習小 如遊他國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遍處求法 莊嚴色心 自求涅槃 不起化導 如彼貧者 乞食自濟 資生之具 甚是艱難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喻在生死流轉 之他國中 發心修行不易脫離 困苦已極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於小乘法中修持 便自以究竟為足 更不復發大乘心 求於一實乘道

小乘之涅槃 離分段生死 未脫變易生死 故非圓滿之解脫 然就離分段之生死 謂為三乘同坐 解脫之床 由此小乘 亦得名涅槃 而非為大涅槃 以其不具足 是以一證小果涅槃 便思休息故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

不覺內衣裡 有無價寶珠: 不自覺知 內報色心 有無價寶 藏其中 價值之至極也 如言極數為無數 曰無價

不知己衣裡 繫珠之富有 貧窮求衣食 喻勸勤貿生 繫珠之緣豈非受教 知真如一實乘法

【靜思妙蓮華】20170822 - 思惟修定會妙法 - 第1158集





思惟修定中 湛寂輕安法喜 推尋三世無明行等 諸因緣 破諸邪見 得寂靜清澄慧海 覺性天體 合會真空妙諦法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得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 以是因緣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爾時 阿若憍陳如等 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 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為足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頌愧昔不解 今於佛前 自悔執小 迷昧大乘無量過咎

諸過有四:忘本願故 怖大乘故 樂小法故 得小足故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頌悔得少為足 於佛無量大智慧寶 但得小分偏空涅槃

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為足:頌責根鈍難悟 如彼無智愚之人 便於小法自以為足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譬如貧窮人 往至親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設諸餚膳 以無價寶珠 繫著內衣裡 默與而捨去 時臥不覺知

譬如貧窮人 往至親友家:以下頌繫珠喻 貧人喻己 親友喻佛 昔往依佛 如去親家

其家甚大富:實報國土 是佛之家 功德具足 名為大富

具設諸餚膳:法相畢陳 如諸餚膳 雜食曰餚 美食曰膳 餚膳: 喻大通時 先聞方便等教

以無價寶珠 繫著內衣裡:無價寶珠即佛種性 方便授法 名為繫珠 內衣即喻正報色身 繫珠:喻王子覆講結大緣

默與而捨去 時臥不覺知:親友默密 繫珠衣下 轉化餘國 名為捨去 我時迷昧如昏醉人 不自覺知

【靜思妙蓮華】20170821 - 得佛授記 歡喜無量 - 第1157集





慶今得解 愧昔不解 諸過有四:忘本願故 怖大乘故 樂小法故 得小足故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以方便故示涅槃相 而汝謂為實得滅度 世尊 我今乃知實是菩薩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得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 以是因緣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得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 得受無上正等覺 應身成佛之記

應身:謂始從初住 終至妙覺極果 功德法聚方圓 故能隨機應現 說種種法 度諸眾生 故名應身

以是因緣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以是蒙記作佛因緣 心中甚覺生大歡喜 得所未有

我今乃知實是菩薩 明昔不自知 故勤苦憂惱 自開權顯實以後 已了然於真為佛子 因以得受佛記 故歡喜無量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爾時 阿若憍陳如等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重頌自慶今得解 我等得聞無上菩提 令心安隱 授佛記聲
無上安隱:指釋迦佛 言我等聞佛之 授記聲 而心生歡喜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眾心歡喜 得所未有 頂禮佛足 無量智慧 萬德世尊

【靜思妙蓮華】20170818 - 悲智善根 深不可拔 - 第1156集





如來妙覺圓明 真如性淨 明一切煩惱 悉已斷盡 理體本寂靜 離一切相 悲智妙善根 深不可拔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既得阿羅漢道 自謂滅度 資生艱難 得少為足 一切智願猶在不失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今者世尊覺悟我等 作如是言 諸比丘 汝等所得非究竟滅 我久令汝等 種佛善根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以方便故示涅槃相 而汝謂為實得滅度 世尊 我今乃知實是菩薩

方者方法 便者便用 便用契於 一切眾生之機 之方法

以方便故 示涅槃相: 為應小根機人 怖畏大乘 故以方便力 示於小乘寂滅之相

而汝謂為 實得滅度: 而汝等守小不進大 認作究竟實滅

世尊 我今乃知 實是菩薩: 白言世尊 我等今者乃知 自身本是菩薩

菩薩:譯為大道心眾生 覺有情 謂是求道之 發大道大愛心人
道心眾生:求道 求大覺之人 直心勤求道眾生 大覺有情

【靜思妙蓮華】20170817 - 菩薩入群 六度為乘 - 第1155集





佛教菩薩六法 覺有情入人群 持淨法不受染 廣化眾生離苦 菩薩行六度行 以此六度為乘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汝今可以此寶 貿易所須 常可如意無所乏短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佛亦如是 為菩薩時教化我等 令發一切智心 而尋廢忘不知不覺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既得阿羅漢道 自謂滅度 資生艱難 得少為足 一切智願猶在不失

既得阿羅漢道 自謂滅度: 及證四果 自謂已得究竟滅度

資生艱難 得少為足:斷惡修善 辛勤萬狀 資生之具 甚是艱難 得證無學 便以為足

一切智願 猶在不失:昔發大心 求一切智 此願猶在 至今不失

一切智願:即大乘之本願 猶在不失:以無上覺心 久曾熏習 於新識衣裡 故今未忘失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今者世尊覺悟我等 作如是言 諸比丘 汝等所得非究竟滅 我久令汝等 種佛善根

今者世尊 覺悟我等:今者靈山大覺世尊 覺開悟我等之輩

作如是言 諸比丘 汝等所得 非究竟滅:作是告言 汝等所證無學之果 乃是小乘 非實滅度

我久令汝等 種佛善根:我從久劫 令汝等種佛之善根

【靜思妙蓮華】20170816 - 運用寶珠 彼此不窮 - 第1154集





信樂之心滋長 善根常時聞法 因智願為種子 約結緣則圓解 無始聞法懷珠 本具真如本性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於某年月日 以無價寶珠 繫汝衣裡 今故現在 而汝不知 勤苦憂惱以求自活 甚為癡也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汝今可以此寶 貿易所須 常可如意無所乏短

勸貿喻 即今經授記 喻此大菩提心 能發生無量功德 無有匱乏

汝今可以此寶 貿易所須:此寶即佛性 貿易即變轉 所須即忍之衣 禪悅之食

珠雖價值無數 必須貿易 方有濟用 了因內解 雖復究竟 必須行解相應

常可如意 無所乏短:常可富足如汝之意 於一切時無所缺少

珠體不盡 貿易無窮 方顯寶珠之功用 自行化他 無量眾寶 無功用道 彼此不窮 方名如意無乏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佛亦如是 為菩薩時教化我等 令發一切智心 而尋廢忘不知不覺

佛亦如是 為菩薩時教化我等 令發一切智心:佛亦如彼親友之人 昔在因地作菩薩時 教訓化導於我眾等 令發一切智慧之心

而尋廢忘 不知不覺:而即於後廢遺忘 不能了知 亦不省覺

【靜思妙蓮華】20170815 - 無價寶珠 不知自有 - 第1153集





世之五欲資益色身 人之所好成就生死 出世五欲能資法身 佛之所樂成就菩提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於後親友會遇見之 而作是言 咄哉丈夫 何為衣食乃至如是 我昔欲令汝得安樂 五欲自恣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於某年月日 以無價寶珠 繫汝衣裡 今故現在 而汝不知 勤苦憂惱以求自活 甚為癡也

於某年月日: 喻大通智勝時 八萬餘劫 長久時來 比擬日月燈明

以無價寶珠 繫汝衣裡 今故現在: 無價寶珠 喻於佛性 王子說經 為下大種 如以寶珠繫於衣下

寶珠現在衣裡: 喻佛直指其 本菩提心之所在 令此眾生勿昧夙因 並毋戚戚於小法之 不足自給

今故現在: 謂雖不覺 善種常存 現在: 昔聞一乘薰種未亡

而汝不知 勤苦憂惱 以求自活: 而汝不知 有大乘種在於身中 卻學小乘 枉受勤苦 以求自活

自不知有 心外取法 故云勤苦憂惱 為求自利 故云自活

甚為癡也: 甚為可惜 真癡迷也 迷大向小 困守化城 故云甚癡

謂於一切事理之法 無所分別 顛倒妄執 起諸邪見 昏迷不了 是名癡

Friday, August 25,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814 - 緣熟相值 會遇見之 - 第1152集





應緣去來當行 隨機弘法化他 一實相真如智 衣繫寶珠不知 慚愧忍辱能遮醜恚 及防外惡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其人醉臥都不覺知 起已遊行 到於他國 為衣食故 勤力求索 甚大艱難 若少有所得 便以為足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於後親友會遇見之 而作是言 咄哉丈夫 何為衣食乃至如是 我昔欲令汝得安樂 五欲自恣

諸子說喻:自責根鈍 今乃自知之 領解舍利等 大德比丘前後得記 顯大乘一真實法意

於後親友 會遇見之: 喻釋迦牟尼 示現娑婆 重復值遇前塵世緣 所教化之眾生

會遇見之:喻緣熟相值 四十年來 及門受業 心印不傳 若逢不逢 猶然未見 今悟此理 同聲共氣 會遇授受機教 方名為見

而作是言 咄哉丈夫:激發甚切 意謂冠天履地 乃一男子

何為衣食 乃至如是:喻何故求如是 小乘涅槃之受用 二乘龍象之材 何自滿自足 於小道哉

我昔欲令汝得安樂 五欲自恣: 示珠喻 重序因緣之意 喻得無上安樂 而自娛於 五淨法之欲

安樂:無逼惱故 清淨法界 眾相寂靜 故名安樂 及能安樂一切有情 俱名安樂

五欲者 乃出世勝妙 非世間麤弊 世之五欲資益色身 人之所好成就生死 出世五欲能資法身 佛之所樂成就菩提

出世五欲:
一、無量法寶:如意纓絡之財
二、無量相好:紫金光聚之色
三、十號具足:名聞十方之名
四、法喜禪悅:解脫自在之食
五、寂靜大定:真常之定

Tuesday, August 22,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811 - 醉無明酒 臥生死關 - 第1151集





酒為毒藥 酒為毒水 酒為毒氣 眾失之源 眾惡之本 持律守戒 守精定性 慧命淨明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世尊 譬如有人至親友家 醉酒而臥 是時親友官事當行 以無價寶珠 繫其衣裡 與之而去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其人醉臥都不覺知 起已遊行 到於他國 為衣食故 勤力求索 甚大艱難 若少有所得 便以為足

此喻為 煩惱之酒所迷 不能安住於 佛之教化 而退墮於 生死流轉之他國

其人醉臥 都不覺知: 根力淺故 無宿命通 忘郤往事 猶如醉人 都無所知

醉臥不覺喻 以無明厚重 尋復不憶 所謂醉無明酒 臥生死關

起已遊行 到於他國:謂捨報已 轉生餘處

起已遊行:喻善根欲發 厭苦求樂 天上人間 植福修行

到於他國:無明覆解 不知向本 求大乘衣食 故云到於他國 求於小乘衣食

為衣食故 勤力求索:喻怖畏生死 復發心修行 力求解脫

求衣食:小道法自資糧 勤力: 不識正法 不求正行

甚大艱難 若少有所得 便以為足:喻怯畏佛道長遠 一得小乘涅槃 便生住著 更不進身

艱難:外道苦行 崇火事水等 少為足: 樂著小果 所作已辦

為衣食故 勤力求索 甚大艱難: 身無忍力 乏慚愧衣 心無法滋 缺甘露味

Sunday, August 20,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810 - 身繫珠寶 卻不自知 - 第1150集



人生一場如醉如癡 認假為真如幻迷向 無知如醉複製無明 不知身藏無價明珠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爾時 五百阿羅漢 於佛前得授記已 歡喜踊躍 即從座起 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 悔過自責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世尊 我等常作是念 自謂已得究竟滅度 今乃知之 如無智者 所以者何 我等應得如來智慧 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世尊 譬如有人至親友家 醉酒而臥 是時親友官事當行 以無價寶珠 繫其衣裡 與之而去

自譬如 有人至親友家 及至便以為足句止 為領悟昔權 自於後親友句下 至無所乏短句止 為領今實

世尊 譬如有人至親友家: 譬如:繫珠喻 有人: 喻受化之眾生 親友家: 喻前菩薩沙彌 應化之國

醉酒而臥:醉喻昏迷 酒喻五欲 喻煩惱未斷 無明所纏 雖遇佛法 猶如昏醉

醉酒而臥:當時大眾暫發 無明暫伏 以得聞經內心微解 如人至親友家 以無明重故 還復迷失 如醉酒而臥

醉都不覺醉 有二義:一、重醉都不覺知 二、輕醉微覺尋忘 亦名不覺 雖有二義 終成繫珠之義

是時親友 官事當行:喻菩薩應化緣已畢 當更示離去 現化他國

官事當行:明王子餘處機發 逗緣往應 故云當行 弘法化他 知非私務 故云官事

以無價寶珠 繫其衣裡: 喻教以大乘 使大菩提心 熏習於其識田之內

無價珠:一乘實相真如智寶 佛性種子 名無價珠 今入其身 如繫衣下

繫其衣裡:慚愧忍辱能遮醜恚 及防外惡 即是外衣 信樂之心 內裡善根 即是內衣

於時聞法 微信樂欲 即了因智願種子 約結緣 則圓解為珠 為說為繫 煩惱昏醉少有微解 故曰繫珠 約天性 然昔繫亦非新無 未知令知 故云繫

與之而去:謂授法已 轉化餘方

【靜思妙蓮華】20170809 - 化迷向覺 捨小求大 - 第1149集





佛為隨行 修學淨法行者授記 諸佛法道同 傳承永續故授記 諸佛出世大事因緣 化迷向覺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國土之嚴淨 及諸神通力 菩薩聲聞眾 正法及像法 壽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說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迦葉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餘諸聲聞眾 亦當復如是 其不在此會 汝當為宣說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爾時 五百阿羅漢 於佛前得授記已 歡喜踊躍 即從座起 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 悔過自責

即從座起 到於佛前: 欣慶自己今得解悟 得佛授記 將表白心意解 故離本座 前詣佛所

頭面禮足 悔過自責:頭面頂禮佛足 表最敬禮 悔過自責前非 責己昏鈍 
悔過: 愧昔不解 廣如法喻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世尊 我等常作是念 自謂已得究竟滅度 今乃知之 如無智者 所以者何 我等應得如來智慧 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世尊 我等常作是念:諸比丘說己所見 悔責昔迷 得少為足 不知求大

自謂已得 究竟滅度:自以為已從佛聞法 得成四果 便自謂言是究竟道

今乃知之 如無智者:羅漢雖悟 悟已還迷 而於大乘 不能通達 今聞佛說 始覺失驚 如無智者 此責根鈍始悟 今知小非究竟 大為真實 回觀昔日 如無智愚人

所以者何 我等應得 如來智慧:何以無智 我等修行 合應證得 如來所有功德智慧

而便自以 小智為足: 而即自以聲聞小智 便為滿足 不求大利

謂悔過昔日之 住小迷大 並領會今日之 開權顯實 昔自謂已得滅度 而實不知 有如來智慧

殊不知如來智慧 本為我等所應得 奈何竟不自知 便以小智為足 因此故悔過自責

【靜思妙蓮華】20170808 - 聞法宣說 繼之傳道 - 第1148集





傳真諦一性本實 萬象真如 佛法僧稱三寶 教理行證果 佛說教僧聞法 繼之傳覺道 佛法僧具住世 正法理體具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佛壽六萬劫 正法住倍壽 像法復倍是 法滅天人憂 其五百比丘 次第當作佛 同號曰普明 轉次而授記 我滅度之後 某甲當作佛 其所化世間 亦如我今日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國土之嚴淨 及諸神通力 菩薩聲聞眾 正法及像法 壽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說

國土之嚴淨 及諸神通力: 國土:善淨國 其土清淨莊嚴 其國淨 人皆修大乘法 種種神通自在 變化之力

菩薩聲聞眾 正法及像法: 五百比丘道心堅固 先後次第成佛 劫國名號所化之眾 正法像法

壽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說: 住世壽量 皆與最初 普明如來等無有異 故壽、世、 正、像法量 皆如上說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迦葉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餘諸聲聞眾 亦當復如是 其不在此會 汝當為宣說

此言不惟五百 心自在之阿羅漢 已受佛化 彼千二百人 亦當如是受記 特囑大迦葉 輾轉告知 以彼在弟子中 年最長老

迦葉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佛告迦葉 我授記五百 得自在者 汝已知之

餘諸聲聞眾 亦當復如是: 一千二百人 先授記五百 餘諸聲聞 亦復如是

其不在此會 汝當為宣說: 其有今日不預此會 而汝迦葉 當為宣說

【靜思妙蓮華】20170807 - 五百比丘 次第作佛 - 第1147集





佛世壽命法住 人天敬慕 其五百比丘僧 心志堅固 前佛之法既滅 人天憂傷 後佛繼出轉記 安穩天人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咸升妙樓閣 遊諸十方國 以無上供具 奉獻於諸佛 作是供養已 心懷大歡喜 須臾還本國 有如是神力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佛壽六萬劫 正法住倍壽 像法復倍是 法滅天人憂 其五百比丘 次第當作佛

佛壽六萬劫 正法住倍壽: 應身壽量 壽命法住 人天敬慕 正法十二萬劫

像法復倍是 法滅天人憂: 像法二十四萬劫 佛法住世 為人作眼 其法滅時 人天皆憂

其五百比丘 次第當作佛: 在場聞法 五百弟子比丘 轉次授記 我滅之後 汝當作佛 故云轉次

明五百一化皆同 前佛之法既滅 天人失望 故憂 後佛相繼 轉記 安穩天人

經文《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同號曰普明 轉次而授記 我滅度之後 某甲當作佛 其所化世間 亦如我今日

同號曰普明 轉次而授記 我滅度之後 某甲當作佛: 轉次授記之辭 意亦同上

其所化世間 亦如我今日: 其將來成佛 亦與前諸佛教化 事理相同 故曰亦如我今日

我:智度論一曰 佛弟子輩等 雖知無我 隨俗法說我 非實我

五百弟子同修道行 如今亦同播善種 植法緣 是將來同授記 之因緣

Thursday, August 17, 2017

【靜思妙蓮華】20170317 - 解縛得脫心自在 - 第1046集





數那由他萬億 曠劫長時難計 定心不攀緣境 修上善守規戒 供養植福之廣 常修定慧之深

經文《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 老死憂悲苦惱滅

經文《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佛於天人大眾之中 說是法時 六百萬億那由他人 以不受一切法故 而於諸漏心得解脫 皆得深妙禪定

佛於天人大眾之中 說是法時: 大通智勝如來 正轉法輪 說是四諦 十二因緣之初會時

聲聞眾數不可稱計 則饒益彌眾 僅言聲聞眾者 以現尚未說大乘 故無菩薩

六百萬億那由他人: 得證二乘之 解脫果者 已有六百萬億 那由他人之多

以不受一切法故: 不受一切法 謂於一切外境界受 內果報受之中 皆不樂受

不受故不愛 不愛故不取 不取故不有 故無生老死 憂悲苦惱 而得取證於 有餘涅槃

不受一切法: 悟諦緣空 盡諸有結 根境緣識滅盡 了無所著

而於諸漏心得解脫: 而於世間諸有漏境 解縛得脫 心得自在 諸漏: 指見、思煩惱

蓋心本解脫 有受故累 性本明淨 有著故昏 一切法不受不著 故得解脫之果

心解脫: 脫子果兩縛 斷盡思惑 得無學果位 以盡智斷惑 無生智證理

因亡果喪 證入空理 心得自在 故名解脫

皆得深妙禪定: 由證解脫 故能得超過世間 得與慧相應之 深妙禪定

【Life Wisdom】20170817 - Paying Love Forward Through Service





弘傳大愛布善種
Paying Love Forward Through Service

一念之差步步錯
心念調好安天下
醫療用心護蒼生
弘傳大愛布善種

看到了在的社會動盪不安,這都是因為一時的起心動念,及人心觀念的偏差所造成的,時常都是因為一念之差,導致後面就步步錯,所以人人都要把心念調好,唯有把心念調整好,那麼天下才能夠平安。

除了人禍導致人間社會不平衡,天地之間的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和,除了帶來嚴重的災情,也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影響。

看到了大陸湖南,湖北,以及江蘇省,暴雨釀災,造成多處道路被沖毀,農業用地被淹沒,還有南亞國家印度、尼泊爾及孟加拉三地,正值雨季,這場大雨已造成3個國家的罹難人數突破250人,還有西非的獅子山共和國,14日開始受到大雨的襲擊,也引發嚴重的洪災及土石流。

天下苦難人偏多,但只要有志工菩薩在,就能看見希望。

東歐國家波士尼亞2014年飽受連續多日的暴雨侵襲,引發百年來最嚴重水災,歐洲慈濟志工跨國合作,前往波士尼亞展開援助及發放。

慈濟的援助行動不僅啟發出許多在地青年投入志工,也與當地政府維繫默契,在官方請求之下,德國慈濟志工偕同波士尼亞志工,前往捐贈兩艘動力救生艇,為當地救災後援,盡一分力量,也獲得多家電視台的採訪報導。

而今日是8月17日,也是花蓮慈濟醫院31周年的日子,而院慶活動於8月12日舉行,在慶祝活動上,林欣榮院長帶領同仁分享醫院接受評鑑的過程,也令上人非常的感動。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呼吸照護中心 林宜靜護理長:「所有的人,非常專注專一在那個場景,我印象最深刻,因為所有的陪評人員,圍繞在委員旁邊,即使我的護理同仁,他們必須要接受我的一些指示,幫我拿文件,他們被隔離在最外面,那個時候我心想遭了,他們完全進不到,我們的核心裡面來。可是我看到一幕,我非常的感動,我的同仁在會場外面踮腳尖,一直在注意會場裡面的東西,我手一揮,馬上就知道要跑什麼資料,眼一瞄,他馬上就是手就要遞過來,知道我要弄什麼。在那一刻裡面我才知道,原來評鑑沒有我,那時候我們叫做團隊,我們是一體的。」

透過資料的匯整與數字呈現,看見花蓮慈院同仁們平時的努力與用心。就如慈濟泰國分會接受聯合國難民署委託,從2015年開始,每個月第四個星期日在曼谷為難民舉辦義診。

不論是志業體或是全球的慈濟志工,都無所求的付出,這就是慈濟日不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