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Wednesday, August 10, 2016

【靜思妙蓮華】20160802 - 四弘誓願得佛涅槃 - 第883集



20160802《靜思妙蓮華》四弘誓願得佛涅槃 (第883集)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四諦三轉始知苦集滅道,弘誓願成慈悲緣苦與樂,因見苦諦楚毒立弘誓願,度化無邊眾生咸成覺道。」
⊙「於大眾中而唱是言: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此謂知苦、斷集、修道、證滅之四諦法。而立四弘誓願,度眾生知見不謬。弘誓本成慈悲,而慈悲既緣苦與樂,弘誓亦承四諦而起行。
⊙若見苦諦,逼迫悽慘,楚毒辛酸,緣此起誓,故云未度苦者令度苦,即眾生無邊誓願度。度:即脫離苦惱。
⊙未解者令解:若見集諦,顛倒流轉,迷惑繫縛,生死無涯,甚可憐愍,緣此而起誓。故云未解集者令解集,即煩惱無邊誓願斷。解:即斷惡修善。
⊙未安者令安:清淨之道,眾生不識,行此道者,能出生死至安樂地,欲示眾生安立此道。
⊙故云未安道品者令安於道品,即法門無量誓願學。安:即修安樂行。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滅煩惱處名為涅槃,子果縛斷。
⊙子果果子,以現報故,即如子果。無後報故,不名果子。
⊙獲二涅槃,緣此起誓。故云未證滅諦者令證滅諦涅槃,即佛道無上誓願成。得涅槃:即得佛涅槃。

【證嚴上人開示】

「四諦三轉始知苦集滅道,弘誓願成慈悲緣苦與樂,因見苦諦楚毒立弘誓願,度化無邊眾生咸成覺道。」

四諦三轉
始知苦集滅道
弘誓願成
慈悲緣苦與樂
因見苦諦楚毒
立弘誓願
度化無邊眾生
咸成覺道

瞭解嗎?四諦三轉,我們常常說過了,佛陀初成正覺,觀機,第一次說法,鹿野苑中為五比丘說法,所說的是「四諦法」。光是「四諦」,苦、集、滅、道的道理,就要反覆說三次,這樣,這五個人才全部瞭解。

人生苦來自於「集」,種種因緣果報。知道了,要如何來修,才能夠滅除苦,所以我們要修道於行,我們要身體力行。在人間,就是有很多紛紛擾擾,處處陷阱,時時讓我們的心起落,不平靜,起心動念,修行真的是不容易,所以我們才要立弘誓願,「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我們就是要修。

「四弘誓願」,大家都知道了,「眾生無邊誓願度」,要發大心、立大願,我們自己體會到苦,我們想要脫離這個苦難,我們也希望其他的人,同樣懂得這個道理,同時,也能一起修行,能夠脫離這個苦。

苦從哪裡來?「集」,集很多很多的煩惱,無明煩惱,因緣果報,要讓他知道,這就是「集」,集了很多的因,集了很多的緣,成了果,來人間,帶業來,由不得自己。

我們這輩子帶過去生的業而來,將過去生的業緣果報,又在今生此世來造作,又是由不得自己,再帶著重重的煩惱再到來世去。到底這樣沒完沒了,這種因緣果報要如何才能滅掉。以我們要,「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是啊!這「四弘誓願」。在這四弘誓願的過程中,就是要不斷不斷,培養我們的慈悲心,我們的慈悲心來緣苦眾生,苦難眾生偏多,所以要入人群中,去解除眾生的苦,這叫做「緣苦」;他有苦,我們為他拔除。看到多少人因為接觸了法,瞭解了,放下了,看開了,改變人生,將惡緣變成了善緣,將怨憎會變成了善知識。像這樣,就是要在弘誓願中,來培養慈悲,緣苦,讓他快樂。

「因見苦諦楚毒立弘誓願」。苦諦來時,這個苦的境界來時,我們就要瞭解其中的道理,這樣才叫做苦諦,要不然只是感覺,這是煩惱,苦不堪啊!就在其中,苦中纏啊,繞不出來。我們若是知道苦的道理,自然我們就會解除那個楚毒,心靜、心定。

每天都跟大家說,心要定,心要靜,不要因人亂了心。所以我們更要加強立弘誓願,不要退道心,不要因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就這樣退道。我們要再加強,我們的弘誓願,不要忘記了,一定要度化無邊眾生,不要退回來,說:「我獨善其身吧!芸芸眾生,紅塵滾滾,可怕啊!」就又退失了,已經發大心要行菩薩道。這念心若斷了,再退回來獨善其身,那就很可惜了!我們還是要立弘願,同樣要度化無邊眾生。

佛陀這輩子雖然成佛在人間,他這段時間過程,雖然是八十年的時間,修行過程的苦,所遇到的困擾,他也受盡了很多的磨難。何況我們人人都是凡夫,芸芸眾生的心態真的剛強,就是這樣眾生剛強,難調難伏,我們才要立弘誓願,度化眾生,希望這個道理,能夠到眾生的心中。這是我們應該要有的發心。

所以前面的(經)文說,「於大眾中而唱是言: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於大眾中而唱是言
我是如來、
應供、正遍知、
明行足、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我們昨天說過,佛陀的十德、十號,佛陀就說「我是如來」,這樣介紹了十號。所說的「我」,不是佛陀自己本身而已,是要說所有的道理,大我,不是小我。那個真理,乘如來法而來人間要度眾生,沒有一項法他不知,沒有一項道理他解不開,這就是大覺悟者。所有諸佛,已覺悟的人,都是稱為「如來」。

接下來的(經)文就這樣說,「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未度者令度
未解者令解
未安者令安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這是佛陀來人間的心願,我們學佛者也要有這個心願,四弘誓願,我們一定,學佛者,人人也是要身體力行。「未度者令度」,佛陀累生世來人間,都是鋪度眾生的緣,入人群中與眾生結好緣,度眾生的緣,來累積。

「未解者令解」,就如五比丘,之前的三轉四諦法,五個人,佛陀就要問:「這樣苦集滅道的道理,你們都瞭解嗎?」一個人說:「我瞭解。」「那你們呢?」四個人有聽到,但是還未透徹。再來一次,「這樣瞭解嗎?」又有兩個人瞭解了。還有兩個人,「體會了嗎?」「還沒有很清楚微細。」「沒關係,再來一次。」所以三轉四諦法輪。

因緣果報透徹了,不要再有這種,無明煩惱再來覆蔽,所以「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佛陀是希望我們人人,不只是知,不只是解,我們還要修行,一直到真正一切無明煩惱斷除。

我們要斷集,談何容易啊!就要用心「修道」。苦、集、滅、道,這就是四諦法。「四諦法」要身體力行,就要立「四弘誓願」。

此謂知苦、斷集、
修道、證滅
之四諦法
而立四弘誓願
度眾生知見不謬
弘誓本成慈悲
而慈悲既緣苦與樂
弘誓亦承四諦而起行

所以讓眾生「知見不謬」。讓大家能更瞭解,世間的困擾,因緣來自何處?讓大家瞭解,解開他心的迷惑,讓他的見解正確,當然就是要立「四弘誓願」。

「弘誓本成慈悲」。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佛性真如,本來我們就是有慈悲。佛心就是大慈悲心,而慈悲既緣苦眾生,所以我們要入眾生群中,去給他快樂,去除煩惱。

所以「弘誓亦承四諦而起行」。我們發弘誓願,是承四諦法為起點。修行,若沒有境界來臨,我們不知道理。常常對大家說,見苦才知福,看到苦難眾生,我們還要埋怨什麼呢?別人比我們更苦。這就是「見苦知福」。我們在學法,還是要入人群度化眾生。所以,四諦與四弘誓願,一個是起行,一個是果;因為苦集滅道,結果,我們行菩薩道。所以「未度者令度」,「若見苦諦,逼迫悽慘,楚毒辛酸,緣此起誓。」所以未度苦者令度苦。我們就要發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度」就是度他解脫苦惱。

若見苦諦
逼迫悽慘
楚毒辛酸
緣此起誓
故云
未度苦者令度苦
即眾生無邊誓願度
度:即脫離苦惱

真的是人間的苦啊!看到貧困苦難、病、還有殘疾。一個家庭,好幾個病人,身心有病的,像這樣,一個家庭,好像一個小地獄一樣。看,慘啊!真的是「逼迫悽慘,楚毒辛酸」,所以「緣此起誓」。很多人,我們的慈濟人,若是去訪貧、去家訪時,看到這樣,聽到法,看到環境,都會發大心、立大願,緣著人間的苦境,瞭解要好好修行,警惕自己。所以「未度苦者令度苦」,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開始看到「苦」、「集」,我們就要發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度」,就是度他解脫苦惱。人生,心的苦惱,起心動念。「未解者令解」。

未解者令解:
若見集諦
顛倒流轉
迷惑繫縛
生死無涯
甚可憐愍
緣此而起誓
故云
未解集者令解集
即煩惱無邊誓願斷
解:即斷惡修善

「集諦」是因為顛倒流轉而來,我們生生世世不斷在複製,複製無明,不斷在複製惡因惡果,這種因緣果報不斷,所以,一直受苦,無明愈厚,迷惑就愈大,所以生生世世這樣,「繫縛,生死無涯」,很可憐,很可憐憫,所以「緣此而起誓」。

「未解集者令解集」。「集」就是集過去,重重疊疊的無明。我們過去不解、不知,現在要知,現在要解了,這就是「煩惱無邊誓願斷」,我們要斷種種的煩惱。解,就是斷惡修善。我們要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我們要好好地,讓他們斷除苦的源頭,我們要造福在人間。「未安者令安」。未安的人,我們要讓他能心安下來,不要走偏差,要走正道,這就是清淨道。眾生不懂走這條路,他沒辦法瞭解這條路,要如何進來走。我們「能出生死至安樂」,我們就要教他,教他:「來、來、來,這條路是這樣走,自然我們就能出生死,到達安樂的地方。」所以「未安者令安」。

未安者令安:
清淨之道
眾生不識
行此道者
能出生死至安樂地
欲示眾生安立此道

眾生苦難偏多,我們去幫助之後,讓他的生活安定,開始,我們就要去引導他,如何再回饋眾生,幫助他去度化,不要再帶業,我們要帶法,我們生生世世就帶著法,駕慈航,在人間度眾生,安頓眾生。

故云
未安道品者
令安於道品
即法門無量誓願學
安:即修安樂行

「故云未安道品者令安於道品」,道品就是「三十七助道品」。常常告訴大家,我們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是我們修行的基礎。「即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就是安,修安樂行。我們要能安樂行,「三十七助道品」一定要有。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滅煩惱處
名為涅槃
子果縛斷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涅槃」就是滅煩惱處,能讓他到安穩的地方。「子果縛斷」,安穩的地方是哪裡呢?就是入涅槃的地方。涅槃不是死了叫做涅槃,不是。涅槃就是我們滅除煩惱,「見思煩惱」,還有「塵沙煩惱」。滅除這兩種煩惱,叫做「二種涅槃」,也叫做「大涅槃」,那就是安樂處。

所以「子果縛斷」。「子果」的意思就是說,一棵果樹,果樹是從種子而種入土,因緣會合,有土、有水、有陽光、有空氣,在土地上,一棵果樹長大了,長大結果了,它還有種子。我們有的人吃一吃,也不是每個人再拿去種,所以汔下去,沒有再延續下去。意思就是說,我們修行,瞭解因緣果報,到此為止,就沒有再繼續,這叫做「子果縛斷」。好像東西吃完就沒有了。「不名果子」,是「子果」,不是「果子」。

子果果子
以現報故
即如子果
無後報故
不名果子

所以「獲二涅槃」。我們若能斷除煩惱的因緣果報,自然就是能得到二種涅槃。小乘所斷的是見思煩惱,大乘,你入人群中,而不受人群所污染,塵沙無明惑都能去除,能完成度眾生的志業,這就叫做大果,他能完成他的弘誓願。

獲二涅槃
緣此起誓
故云
未證滅諦者
令證滅諦涅槃
即佛道無上誓願成
得涅槃:即得佛涅槃

所以這樣,「未證滅諦者令證滅諦涅槃」。還沒到這個環境,我們就趕快再訓練,堅定我們的弘誓願,這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得涅槃就是得佛的果(位),就是安住在安樂處,這就是我們要學的地方。

想,苦集滅道要如何行?就是立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一直到「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樣就是到達安穩處。希望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