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Tuesday, November 24, 2015

【靜思妙蓮華】20151104 - 正法如印證真明實 - 第689集



20151104《靜思妙蓮華》正法如印證真明實(第689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法印證實如是印璽,妙法真實不動不變,正法如印證真明實,利益眾生通達諸法。」
⊙「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安隱眾生,故現於世。」《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在所遊方,勿妄宣傳。」《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法印者,即一乘實相。諸佛授受,以心傳心,契此心者,當下是佛。如世傳國之印璽,喻法印相傳。
⊙為欲利益五濁惡世的眾生,過去四十餘年未說,今上慢已退,大機已發,故說此經。
⊙一乘實法心印,非大根器不堪領受,故誡勿妄宣傳。如輪王之寶,不落餘人之手。

【證嚴上人開示】
「法印證實如是印璽,妙法真實不動不變,正法如印證真明實,利益眾生通達諸法。」

法印證實如是印璽
妙法真實不動不變
正法如印證真明實
利益眾生通達諸法


大家聽法,到底法有印入心嗎?每天的生活,法和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有印證?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一切生活中,也是離不開佛法,用心,法入心,印證在日常生活中,這是很重要。人人心中若有印證佛法,自然我們待人處事,就是樣樣都是,如理、如律、如儀。這就是我們的心,已經印證了佛的正法,在我們的內心,就像印章,你印章怎麼刻,你蓋下去的印章,就是字與印章都一樣。

「妙法真實不動不變」。佛佛道同,過去無央數劫以前,佛、佛,很多佛出現人間,包括釋迦牟尼佛,從出生、修行、說法,同樣開三乘法度眾生,同樣坐道場,到了涅槃之前,必定能夠開權顯實,會三歸一。每尊佛都是這樣過來的,所以我們會常常說佛佛道同。所以「妙法真實」,不能變,也沒有再變的餘地,因為真如無實體,真如理無實體,它就是一個大空間,所有道理都是這樣合成,然後歸空。空,那就是真空,宇宙是真空,宇宙包容萬法,億億萬的法都是包容在宇宙間,這些法若把它分離之後,歸於真空。

這個法,你看不到,卻是我們也無法,(以)凡夫的境界去真實體會,只好我們就如是聞、如實信解,要入我們的內心,用智慧去分析。這個道理對,對的道理,我們要如實信解。就像「法印」印在我們的心裡,與人事物與法來印證、會合,這是不是正法?所以是正法,如印,所以「證真明實」,證明是真的,這是真實、如實法。

佛陀告訴我們,眾生平等,人人本具佛性。只是我們的因緣果報,我們就是依報、正報,到底來到人間,我們怎麼會生在邊地,貧窮苦難的地方呢?放眼天下,多少國家失去了文明,多少國家失去了生活物資,他們的生活貧窮苦難,很多很多,讓我們無法想像他們的生活,怎麼那麼苦啊!而這些受盡苦難的人,他們的心中那個智慧,是和我們都一樣,他的真如本性與佛也是平等。過去不曾聽過佛法,不知道世間有佛教,現在聽到了。

就如辛巴威,非洲的地方,昨天朱金財居士,他從辛巴威回來,帶著他們,浴佛的畫面回來,浴佛的人數接近二千人,分成兩個場地,都是很莊嚴。同樣如律、如儀、如規,又再一個別開生面的一個儀式,就是幼稚園孩子為母親洗腳。

不是水舀來放著就洗,不是,他們是用肥皂這樣為她洗,洗得,趾縫都有洗,洗好之後,將母親手拿著的乾毛巾,將腳抬高起來,這樣擦啊擦,那是擦得真的是,洗得乾淨,擦得很乾。你看他們是幼稚園的孩子,五六歲,竟然如律如儀,怎麼教,他怎麼學,用這樣來表達,孝敬母親對他的養育之恩。

所以,感覺辛巴威的教育,真的是令人歎為觀止!那種求學用心,就能知道他們是從幼稚園開始,這樣的教育,所以,這是「正法如印證真明實」。這真的是教育是人間不可缺,要知道道理,就是要從教育來。

人人都有與佛同等,與我們同等平等的真如本性,同樣具足智慧。在那麼貧窮,物資那麼的欠缺,那麼的窮,他們可以沒有教室,不能沒有教育。這種我們將佛法,送到那個地方去,他們很用心聽,很用心學。

用這樣的教育是,「利益眾生通達諸法」。所以說,法,就是要人人法度入心,然後要發心,法度眾生。「一生無量」,一顆種子可以在那個地方,這樣蔓延那麼多的虔誠,所以這不就是利益眾生嗎?要利益眾生,不就是這種「通達諸法」,只要用心接受,有心不困難,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人一個,瞭解佛法,就能傳遍那麼多人,再利益當地的人。這是「正法如印」來證實人人,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所以說,人人有這個本能,有潛能存在,人人都有真如本性。

前面我們說過,「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安隱眾生,故現於世。」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佛陀說:「我為法王」。佛陀已經向眾生表達,宇宙萬物的真理,無一佛不通、佛不達的道理。佛一切皆通達,道理瞭如指掌,佛能夠瞭解天下一切萬物,這是他所覺悟。他的心境,在人間所瞭解的法,所以在人間來去自如,不是像我們眾生是帶業來人間,佛陀是迴入娑婆,要來教育眾生,所以他來去自在,為的目的是要「安隱眾生」,所以因為這樣迴入娑婆,現於世間。

下面接下來,這段(經)文再說,「汝舍利弗,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在所遊方,勿妄宣傳。」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為欲利益
世間故說
在所遊方
勿妄宣傳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這個「法印」就是一乘實相,這才是最重要。佛陀來人間,起初是因為眾生根機還很淺薄,眾生無法真正體會到,這個奧妙的道理,所以佛陀唯有,就是要用權巧方便,從「人生來源是苦」,這個道理開始。佛陀開始這樣說法,法這樣在流傳,所以我們昨天就說,「勿妄宣傳」,不要隨便宣傳,在這裡說,一知半解就流出去。

尤其是我們現在,在這裡在說話,一支手機拿著,就開始寫了,「一指神功」一按,這個法就出去了。到底這樣聽是全解或未全解呢?這句「勿妄宣傳」,若用耳朵聽,那個「妄」字,是虛妄的「妄」,但是你們若把它,寫成不要「忘」記了,那就差很多了。不是變成了你聽到,不要忘記,趕緊快傳出去,不是喔!是「勿妄」,不可虛妄,不可自己一知半解,以訛傳訛,不要這樣傳,這樣會很耽誤人。

所以,佛陀希望我們正信,聽法,我們必定需要「法印」,真真正正的真實法,要度入人心,真實的法有法印,為我們證明這是真實法,所以「我此法印」,這個「法印」,就是「一乘實相」。

法印者
即一乘實相
諸佛授受
以心傳心
契此心者
當下是佛
如世傳國之印璽
喻法印相傳

這個一乘實相,就是「諸佛授受」,「諸佛授受」,那就是過去的佛,很多的佛,佛佛相傳,這種授受,佛陀告訴我們,我們就要好好接受。佛陀的教法是那麼的真、那麼的實,是要我們身體力行,所以這個「授受」,那就是一實,一乘實相。「以心傳心」,佛陀的心傳下來,我們代代就要傳佛心。什麼叫做佛心?我們就要去契佛心,以佛心為己心,我們要與佛的心相契合,這叫做「法印」。

佛的心是什麼心呢?佛心就是大慈悲心,不忍眾生受苦難。你瞭解,從聲聞得法,我們要再從緣覺,(聽)佛法之後,來觀想人間的無常,來體會很多的無明,複製在我們的心裡。我們體會到了,去除無明,清除我們內心的污染、內心的煩惱。

這樣到了嗎?還沒有。佛陀說還要再來,那就是菩提大道直,人人一定要經過這條菩提道,去行菩薩道。那就是入人群,哪一個地方是苦難的地方,哪一個地方眾生無明,不認識佛法的真理,哪一個地方苦難難解,那麼佛法,菩薩就是要將佛法,傳到所需要,眾生所需要的境界去。缺物資的、肚子的,給他飯吃得飽;冷的地方,送他棉被、給他棉襖;沒得住,想辦法等等,孤老無依,無人照顧,我們要用心去陪伴,如何去安頓他等等,這都是叫做菩薩道。

我打開心門,富有愛心,富有愛心那就是契佛心。所以「以心傳心」,「契此心者」,那就是契佛心,當下就是佛。當你在付出,去幫助人,去引導人,這當下就是佛。因為我們的真如清淨本性,有顯現出來,願意去幫助人,「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本性這念善,就是清淨的佛性,所以「當下是佛」。

「如世傳國之印璽」。就像國家領導人換了,這個印璽就要傳下去。佛陀他從過去佛,不斷傳下來的法,現在二千多年前所說的法,也是一直再傳下來,所以譬喻「法印相傳」。

所以「法印」,就是佛來人間一大事,為開示悟入一切眾生佛知佛見。

法印:
佛來人間一大事
為開示悟入
一切眾生
佛知佛見

希望我們人人能夠與佛一樣,知道的,與佛同樣的境界,知道那麼廣,佛見,佛陀的見解,這種對天下眾生所付出,這就是佛知佛見。所以「為欲利益,世間故說」。

為欲利益
五濁惡世的眾生
過去四十餘年未說
今上慢已退
大機已發
故說此經

佛陀就是為了要利益世間,所以他回歸娑婆,五濁惡世,來度化眾生。我們這個世間愈來愈惡、愈濁,看看最近地球上,多少的國家不安定,人禍等等,所以佛陀迴入娑婆,五濁惡世,來教化眾生。

在過去四十多年來,還未說過的大法,那就是《法華經》,所以在現在這個(法華)會上還有慢,有我慢,未得謂得這種人。佛陀在那個法華會上,一直受舍利弗三請,終於佛陀要說了,五千人退席。那個退離的人那是驕慢貢高,未得謂得。留下來,要聽佛講《法華經》的人,就是「大機已發」,開始要接受這個一乘真實法。

所以這是大根機的人,佛陀在《法華經》裡,就開始要一一授記,因為這些人堪得接受行菩薩道,利益人群。因為這樣,佛說,所以為欲利益眾生故說。「在所遊方,勿妄宣傳」。

一乘實法心印
非大根器不堪領受
故誡勿妄宣傳
如輪王之寶
不落餘人之手

大家將這個法已經說出去了,人人在外面不要胡亂掰。法是真的,你要真正瞭解,真實體會,才可以,才可以說「如是我聞」。若沒有真實體會,恐怕虛妄傳,這對人(有)損就很多。

我們現在的人,兩舌、惡口。也是這樣在說話,現在大為這種資訊發達,隨便一指神功,一點點事情就傳出去了。所以我們要「勿妄宣傳」,不要這麼的虛妄,亂傳訊息,絕對不可以。

我們應該要傳的法,一乘實法,是心,真實法印入我們的心,我們才能再印給別人。所以「非大根器不堪領受」,要將這個法給人,就要他有辦法能領受,故教誡,「(故)誡勿妄宣傳」。這個法,所以有時候告訴大家,因人、因時、因地。要說話,我要向這個人說話,但是這個時候對或不對?這個地方對或不對?我們就要很謹慎。

所以教誡,佛陀很謹慎教誡我們,如輪王之寶,我們要如何給人,要落在誰的手上,這個印璽要落在誰的手?發號施令,我們必定要很謹慎。

各位菩薩,學佛真的要很謹慎,法,我們要認真聽,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