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Monday, November 16, 2015

【靜思妙蓮華】20151023 - 滅見思惑 入大乘慧 - 第681集



20151023《靜思妙蓮華》滅見思惑入大乘慧(第68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滅見思塵沙無明,度明辨分段變易,生死大患得淡定,息滅障礙度無量。」
⊙「告舍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我則是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我雖先說,汝等滅度,但盡生死,而實不滅,今所應作,唯佛智慧。」《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我雖先說,汝等滅度:表明既已除二障,皈向本心。壽命有分段,形體有段別,六道果報,三世分異。
⊙滅: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此明昔權今實,但盡分段生死,實非如來滅度,故今日正當求佛智。
⊙但盡生死,而實不滅:與大乘法,但盡生死者,但盡分段,尚有變易。支形分段,長短巨細,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命。假言滅度,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表明皈向本心,令入大乘。
⊙諸佛平等之大慧,即一切種智,是無上正等覺佛慧。又權實二智具足,即名為佛智慧。
⊙法華經方便品曰: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

【證嚴上人開示】

「滅見思塵沙無明,度明辨分段變易,生死大患得淡定,息滅障礙度無量。」

滅見思 塵沙無明
度明辨 分段變易
生死大患得淡定
息滅障礙度無量

我們每天聽、聽啊!到底我們的見、思──我們的見解、我們的思惟,很多很多無明、煩惱、惑,這些事情我們是不是有減輕呢?見解有轉變嗎?還是凡夫的見解?人我是非,分不清楚嗎?

我們這輩子的業,到底造什麼業會帶到來生?而我來生又是在哪裡呢?是不是造福,生在天堂,或是者來生在富貴人家?或者是有作了惡,來生是不是來人間受很多業力,障礙我們未來的人生?或者是更惡的,說不定地獄?說不定畜生?說不定在餓鬼?我們都不知。這都在分段生死,變易之中,不一定這輩子做人,來生還是人,來生還是同樣有變異,不是永遠都是人的身。

所以我們應該法要多入心,要明辨是非,要瞭解我們這一生,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的不知道了,未來我們還沒決定,那就是決定在我們現在怎麼做,才來決定未來,一點點都由不得我們自己。所以「生死大患得淡定」,我們若談到死,就很怕,光是怕,有用嗎?自然法則,該來的時候,大限就是這樣,人間就是限在,我所帶來長短的壽命,所以,生死間,較淡一點!

「息滅障礙度無量」,能息滅這個見、思、塵沙無明,我們若將它息滅,自然我們就會撥開很多的障礙,不只是能自度,我們還能度他。所以法要入心才能明辨是非,才能瞭解我們的生死去來,這要消滅掉煩惱。

所以,看到一則新聞,那就是大陸有一位遠來的民工,那就是離鄉背井,到都會區來打工,但是八個月還沒領到薪水,他希望老闆能發一點薪水給他。

他說:「我的家庭,我的母親心臟病,每天都要吃藥,離不開藥。我的孩子要讀書,所以也需要讀場註冊的經費。我還有一個妹妹,為了感情失戀,所以已經精神錯亂了,整天披頭散髮,滿街一直跑,我是當哥哥的人,我應該要為妹妹,治療她的精神病。我出來打工已經八個月了,是不是老闆您給我薪水,哪怕是幾百元,讓我先寄回去安家?」

老闆每一次都是不理他,有一天這位老闆,不只是沒有發給他薪水,又叫保全來將他趕出去。這位年輕人一時的氣憤,他就綁架老闆的孩子。綁架了之後,當然老闆也報案等等。這期間,他很疼惜這個孩子,沒有讓孩子受驚嚇,沒有讓孩子受到什麼樣的委屈。等到警察出現時,警察看到他在疼惜這個孩子,抱在他的懷抱,在他的身上,孩子是這樣睡得很甜。

過了法庭的審判,開始要宣判了,來旁聽的人不少,這個年輕人,雖然讓大家都很同情。不過法律還是要宣判,將他判五年,在那個旁聽,聽眾席,就出了一個聲音,大家回頭看看,原來是這個孩子的阿嬤。

這位阿嬤走到年輕人的面前,她這樣很虔誠,向著這位年輕人三鞠躬,向他鞠躬,抬頭向這位年輕人說:「我第一個鞠躬,是為我的孩子向你道歉。我教子不嚴,讓我的孩子這樣對待你。其實,今天的審判不只是你,連我的孩子也應該接受審判,所以我向你道歉。」

「第二個鞠躬,就是向你的家屬道歉。因為你是這個家庭的棟梁,你要養這個家,現在你被判五年,你這個家庭要怎麼辦呢?第三個鞠躬要感謝你,感謝你將我這個孫子抱走之後,你沒有傷害他,也沒有造成他的驚惶。」

這三鞠躬,這位年輕人他哭了,他自己糊塗。這個阿嬤的兒子,自己也反省了:「是啊!也是我自己的不對。」所以,最後的結果,這位老闆要將這位,犯錯的年輕人的母親、妹妹,要將她們帶來這個城市,為她們治療心臟病、精神病,再將他八個月的工資,這樣給他去做安家費,孩子要註冊。

這是一場真的很特殊,充滿了人情味,很溫暖。這位老阿嬤真的是大智慧者,她的見思是正確的,她的見解,他的思惟,你看,她這樣出個聲,走到前面來,應該這三鞠躬,是多少的人受了教育呢? 所以說,人生要「度明辨」,真的這個法要入心,明辨是非。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明辨是非,所以「息滅障礙」,已經解決了,對方那個家庭,同時感動了多人啊,這是「度無量」。

來,前面,前面這段(經)文這樣說,「告舍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我則是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

告舍利弗
汝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則是父
汝等累劫
眾苦所燒
我皆濟拔
令出三界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這是前面那段(經)文,佛陀向舍利弗這樣說:「你們大家都是我的孩子,而我是父親,父親在對孩子的心情。大家長久的時間,眾生長久的時間,都是在這三界火宅中,這煩惱無明,自己的心起無明,起惑造業,不斷受業牽引,三途六道,在這之中,真的是苦不堪。長久以來,我就是不斷迴入娑婆,在救濟、教育,但是,還是大家仍然沉溺,所以,只是一個目的,救拔、濟拔,希望大家能夠令出三界。三界,是心靈三界,這是佛陀來人間的目標。

接下來這樣說,「我雖先說,汝等滅度,但盡生死,而實不滅,今所應作,唯佛智慧。」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
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
唯佛智慧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我雖先說,汝等滅度」,這是表示,既然已除二障,「二障」,貪、瞋、癡、慢、疑,「五鈍使」,這是一個障礙,還有身見、邊見等等,所造作「五利使」。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
表明既已除二障
皈向本心
壽命有分段
形體有段別
六道果報
三世分異

我們現在說「二障」,就是利鈍(使) ,因為我們的行為,所以造了這個業。而現在知道了,已經將這個障礙、無明煩惱,我們開始在去除。是因為我們的心反黑歸白,除去了黑,就是惡的業,我們現在向著善,所以「皈向本心」。

而且讓我們能瞭解,「壽命有分段,形體有段別」。我們的壽命,每一個人都有分段,尤其是這個身體,壽命的分段,那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這種的分段。「形體有段別」,同樣,我們人,我們看到貓、狗,牠們也是生命,貓有貓的形,狗有狗的形,從這樣推出去,飛禽走獸就是不同的形體,但是都不離開在這六道的果報。這全都是我們如何做,那就是隨我們的業,在什麼樣的形體的生命,長短來看。所以,這全都是在,「六道果報,三世分異」,都是在我們的內心所造作的。

滅,滅度。怎麼樣叫做滅度?滅見思惑,我們要滅見思惑,總而言之,滅,除了見思惑以外,還有塵沙、無明,這三種全都是叫做煩惱。

滅:
滅見思、
塵沙、
無明三種惑

我們修行,我們要好好見解要正確,我們的思想要端正,真真正正如何的想法。剛才說過這個故事,那位老闆、那位年輕人,這一念的無明,思想一念偏差。後面那位老太太,那個見解思想很清楚,所以她及時震撼人心的教育。看,這就是她已經,滅除了那種的無明煩惱,所以她才能那麼清楚,分明見解思惟,做出了能夠教育人的事情。

所以,修行者,要很瞭解我們的生命,過去、現在、未來,生命的價值觀是什麼呢?我們既然來人間,這個生命能為人間,做什麼事情?去衡量這個生死的價值,我們要把握在現在。這就是佛陀過去用權教,那就是方便,而現在呢?顯實,真實法,無不都是希望人人,能走入人群中去行菩薩道,體會生命的價值。

度:
是度分段、變易
兩種生死
此明昔權今實
但盡分段生死
實非如來滅度
故今日正當求佛智

所以,前面的教育,要讓我們瞭解生命的價值,所以「昔權今實,但盡分段生死」,我們雖然懂得做好事,但是我們也要更加深入,這個生死。

不是只有這個形體呼吸停止,這樣叫做死。我們能夠利用生命,做到我們呼吸停止,這輩子我們無過錯,這種分段生死清楚。不過,還沒有到達,斷塵沙、無明的程度,所以說「實非如來滅度」故,還沒到達與佛同等,那種清淨無染,真如本性還未真正顯現。所以,很期待人人還能夠向前,除了做好事以外,還要再向前求佛智。

所以「但盡生死,而實不滅」。

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
與大乘法
但盡生死者
但盡分段
尚有變易
支形分段
長短巨細
各各不同
是名分段身命
假言滅度
而實不滅

我們只是這一生生命的價值,人間方向清楚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到達很徹底,所以佛陀他過去的權教,就是叫我們做好事,瞭解因果,斷煩惱,但是現在就是給我們大乘法,回歸實,大乘法,「但盡生死」,就是只盡分段,還有變易。

分段(生死),就是我們這一生,一段一段過去、現在、未來。但是,我們要知道,還有變異(生死),還有我們的心,塵沙、無明,我們的心理,這個生、住、異、滅,這叫做變易。

我們的心,現在聽到好的事情,「我發心,我感動。」但是過了之後,「我做不到,我沒時間。」這就是很快就變易了。所以,發一念善心,但是沒辦法徹底行動,這就是我們的變易。

所以,在這個地方說「滅度」,「滅度」是我們減輕煩惱,多瞭解一些道理,其實,真正塵沙、無明煩惱,我們還沒有斷。所以「今所應作」,是表明了皈向本心,令入大乘。

今所應作:
表明皈向本心
令入大乘

我們反黑歸白,過去的煩惱、無明、業,都要將它放棄,現在歸向善,歸向我們「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如來真如本性。這是表達人人能夠入大乘。

所以「諸佛平等大慧」,我們還要進一步,能夠與佛同樣,修行修到平等大慧,沒有分別心。

諸佛平等之大慧
即一切種智
是無上正等覺佛慧
又權實二智具足
即名為佛智慧

人,通通我們都要愛;生命,我們全都要尊重,不食眾生肉,不害眾生命。這全都是平等大慧。「即一切種智」,接近佛智,叫做一切種智。天下萬物一統的道理,全都清楚了,所以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這就是「權實二智具足」。我們需要「實」,真實的道理;但是我們要度眾生,也是需要這個「權」的智慧,方便的智慧。我們若不用方便智慧,我們也無法度眾生,所以必定要權實二項具足。所以,過程雖然說是方便法,回歸到了我們真如本性,叫做實法。不過,我們若沒有這個過程,我們沒辦法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成佛,與佛同等的智慧。

法華經方便品曰:
如來所以出
為說佛慧故

所以《法華經》有一段(經)文,「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如來所以出現在人間,就是為了要教育我們眾生,與他平等的佛慧。

所以,各位,學佛真的要用心。我們要滅見思惑、塵沙、無明,我們都要滅除,要不然我們還是在,變易生死、分段生死中。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