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Monday, August 17, 2015

【靜思妙蓮華】20150619 - 眾生之父拔其苦難 - 第591集


20150619《靜思妙蓮華》眾生之父拔其苦難(第59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佛慈應世一大事緣,悲憫四生等同一子,大慈心力施與安樂,大悲願力拔其苦難。」
⊙「亦不生厭,不求解脫,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佛乃四生慈父,等視眾生如一子。佛與眾生法髓慧命脈絡覺有情,不忍眾生沉淪,故設教逗機。
⊙喻世間父子血緣命脈親情,心懷子行為作業,善惡賢愚禍福,盡心力與其樂,悲心應拔其苦難。
⊙眾生:稱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
⊙應拔:即大慈悲之力。與其樂,即大慈之力;拔其苦,即大悲之力。
⊙長者驚怖:驚其無樂,怖其有苦,此拔苦與樂,是慈父驚怖。是諸子耽著火宅,不覺知、不驚怖。

【證嚴上人開示】
「佛慈應世一大事緣,悲憫四生等同一子,大慈心力施與安樂,大悲願力拔其苦難。」

佛慈應世一大事緣
悲憫四生等同一子
大慈心力施與安樂
大悲願力拔其苦難

佛陀的慈悲應世人間,就是為一大事因緣。常常說,我們也常常聽,我說的時候,就是充滿了感恩。佛陀就是為眾生,所以再來人間,只是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要來「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他對天下眾生那個悲憫的心。

慈,就是希望人人得快樂;悲,就是人人能夠離苦。這種就是慈、悲的心情,就是只為了眾生,所有的眾生就像他的孩子一樣,只是一心意,要如何讓眾生苦難,趕快拔除。

在大林(慈院) ,有這樣的一個個案,有一家人,就是父母陪著他們的女兒,才是十七歲而已,從遙遠的馬來西亞,這樣專程來到大林,要來就醫。這個女兒在幾年前,只是感覺腰痠背痛,愈來愈激烈,雖然開始就看醫師,這樣愈看愈痛。很長的時間,送到大醫院的時候,檢驗出了是神經細胞瘤,尤其是所生的,是在長最最困難的地方。

他們上網路去找,天下到底哪裡有醫生,能夠治療他的女兒?上網路找,看到了,大林慈院陳金城(醫師) ,曾經有過,治療這樣很成功的個案。這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所以父母陪著女兒這樣來了。

但是,很無奈,這個所生的位置,都是(癌)細胞所包住了。尤其是那麼久了,這樣一直要如何來幫助她?志工團隊、醫療團隊,志工陪伴,三、四個月的時間,一天一天看到這個孩子,一直一直,生命一直走向末端。這個孩子病得如何的痛,都不曾喊一句苦,但是很無力,非常微細、如絲那麼小的聲音,還是一句:「請要救我,我要活下去,我要活下去。」

雖然父母知道,一天是比一天的希望愈少,不過他們的心就是已經,提起生命這種的價值,但是,生命的無奈,到了最後,就說:「孩子是帶不回去了,做最後的決定,是不是能將她的身體器官,有辦法延續下去嗎?」

醫師聽了也是很感動,但是,再次檢查,因為這是神經細胞(的病),已經併發症,已經一直蔓延出去了,全身任何一個器官,都全被感染了,哪怕是眼角膜,也無法用了。這種父母認為,本來是想讓她有一絲絲,對人間的幫助,連這一點點的希望也是沒了。志工就趕緊再膚慰他們,「已經盡心力了。」父母就說:「感恩啊!就是來臺灣這幾個月的時間,才安住父母的心。醫生、醫療團隊盡心力,但是我們也盡心力了。就是這樣,所以瞭解了。」所以,那當中,就這樣往生了。

看,人生的苦,父母的心的折磨,不顧一切,哪怕是來到這個地方,也是盡心力。無奈!大醫王要展現出,那分佛的心,同樣也是無奈!

不過,雖然身體是沒得救,不過,看她這三四個月,聽起來是心得到那分愛的安慰,為她膚慰了,更是父母已經放下了。他說:「假使在馬來西亞,失去這個女孩,父母二人可能就把命賠下去了。」但是,來到臺灣,真正得救的是父母,那個心放下了。志工常常向他們說佛法,大醫王盡心力了,所以將心放下了。所有、所有的,後事辦好了,一再一再的感恩。這也是拔了苦難啊!

常常告訴大家說,我們要慎思惟,要很謹慎來思惟、來衡量,這個人間到底有什麼?計較什麼?等等,三界如火宅,火宅裡面有多少這些諸子,在火宅裡面,這樣耽戀遊戲,不怕四面八方已經這個火災,已經逼身來,還是不知道。還是「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甚至「不生厭、不求解脫」,這不就是我們眾生的寫照嗎?

亦不生厭
不求解脫
於此三界火宅
東西馳走
雖遭大苦
不以為患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這種還是不覺醒的人生,不求解脫,在三界火宅「東西馳走」。就如太陽浮上來,一念善念,現出了光明,但是很快的,無明再來,就如太陽向西墜落一樣。這就是我們凡夫眾生,這種不知、不覺,不厭、不求解脫,這種無明沉迷,苦不堪。

所以,下面這段經文再說:「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


舍利弗
佛見此已
便作是念
我為眾生之父
應拔其苦難
與無量無邊
佛智慧樂
令其遊戲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四生」就是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沒有多久前也說過了,「四生」就是所有的生命,不離開這四種生態。無量數的眾生,那就是「等視眾生如一子」,在這種四類,所有無量數的生類眾生,佛陀就將之當成如一子一樣。

佛乃四生慈父
等視眾生如一子
佛與眾生法髓慧命
脈絡覺有情
不忍眾生沉淪
故設教逗機

佛與眾生,他布施給眾生是法髓、慧命,那個脈絡就是覺有情。這是佛陀傳給眾生,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得到佛法,希望眾生能夠轉迷為覺,還在有情之中,傳佛法、轉法輪。這就是「不忍眾生沉淪,故設教逗機」,用種種方法來教度眾生。不論是什麼種類的眾生,佛陀還是一樣不棄不捨。

就譬喻世間的父子,世間的父子,那就是血緣、命脈的,這個親情,佛與眾生,是法髓慧命的這個脈絡,但是,世間的父子,是血緣的脈,血脈,這親情,同樣的心情。

喻世間
父子血緣命脈親情
心懷子行為作業
善惡賢愚禍福
盡心力與其樂
悲心應拔其苦難

哪一對的父母,不希望孩子是好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一對父母不期待,孩子是利益人群,不要去傷害人群?

不過,眾生,或者是為人子,「善惡賢愚」,有善、有惡,有賢、有愚癡,這種禍福全都在這個心力之中。這種禍福的心靈,這種愛的力量,就是這樣不斷,要如何教好他,要讓他無差錯,不會去做錯,方向不會偏差。這就是不斷用心教導,不斷要讓孩子的方向是正確。盡心力讓他快樂,用那個悲心,拔他的苦難。

佛陀也是期待眾生,去掉無明煩惱,不要造業,要造福人群、行菩薩道,這是佛陀的心態。

眾生,眾生也稱為「有情」,有情,那就是「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都包含在內。

眾生:稱有情
即一切
有情識的動物
集眾緣所生
名為眾生
又歷眾多生死
名為眾生
十法界中
除佛之外
九界有情
皆名眾生

有情,螞蟻、蟲,在那個地方,你若是稍微撥動一下,牠就趕快要跑了,牠怕傷害,這就是有情識。這些眾生,種種的形不同,名稱不同,猴、雞、狗、豬,牠是因為「集眾緣所生」,所以「名為眾生」。當豬有當豬的因緣,當牛有當牛的因緣,雞、狗、貓等等,所有所有一切的生類,牠的命名、體態,全都有牠的因緣、造作。所以,有種種的造作、種種的因緣不同,生,那個生態,所以叫做「眾生」。

又再「歷眾多生死」,這些生命,有生命的東西,都是不斷,很多種,不斷生啊、死啊。狗生狗的形,狗若死了,不一定來生還是狗,不一定;說不定狗死了,牠的畜生業盡,就來當人。說不定當狗的業是盡了,還要去做牛、做馬,還要去拖、還債,也說不定。

所以,這是要經歷眾多生死,不斷在這個六道這樣循環輪迴。你造多少業,你就要受多少的生死,你欠多少債,你就用不同形,不同的生態,不同的生態去還債,這等等,愈想愈可怕。這個生命在人間,我們所看得到的,所有的有情識,都包含在內。

所以說起來,眾生,是十法界中也包含在內。「十法界」,除了佛,其他九界都是稱為「眾生」。「十法界」是四聖六凡;「四聖」是佛、菩薩、聲聞、緣覺,這都是修行者,就是要脫離三界;「六凡」就是三界內,「六凡」就是天、修羅、人、地獄、餓鬼、畜生,這就是「六凡」。

但是,這個地方所說的,除了佛,菩薩以下,全都還是在眾生。因為佛陀就是所有,全體宇宙道理都覺悟,菩薩還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菩薩還是在眾生界之內,向上還在求,向下在救,這是菩薩。何況說緣覺、聲聞,還是在求法的過程,何況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呢?這更是凡夫,還是同樣在眾生之內輪迴中。所以說「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

佛陀為了要拔除這些眾生的苦難,那就是用大慈力,大慈悲的力量。「與其樂」那就是大慈的力量;「拔其苦」就是大悲的力量。

應拔
即大慈悲之力
與其樂
即大慈之力
拔其苦
即大悲之力

佛陀只是在一個目的,就是「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佛陀要給眾生的,只有一項,希望眾生都與他平等,同樣能夠智慧的樂,那就是要去掉了一切煩惱,輕安自在,這種的境界就是佛的智慧樂。

佛陀就沒有其他的煩惱,既覺悟了,唯有擔憂,沒有煩惱。眾生還在沉淪,佛還放不下,這是為眾生擔心、擔憂,所以要不斷來人間,無非是就是法髓慧命,這個脈絡教導眾生,覺有情,這菩薩遊戲人間,佛陀也是用這樣的心情,來教導眾生。

所以,上面的(經)文,「長者驚怖」,看到這個火從四面起,長者會怕,怕什麼?怕這些孩子迷戀在火宅中,所以「長者驚怖」。就如佛陀不忍心眾生,在三界內受種種苦,所以,就要想很多方法,來拔除他的苦難,所以,叫做「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

長者驚怖:
驚其無樂
怖其有苦
此拔苦與樂
是慈父驚怖
是諸子耽著火宅
不覺知、不驚怖

這種的「驚」,「驚」,就是驚他無樂,驚我們眾生不快樂;「怖」,怖其有苦,也很擔憂、很怕,無樂,那就是苦。我們眾生樂少苦多,這就是佛陀最擔心,是長者最驚怖的事情。這就是他們要拔苦與樂,要如何來拔苦,這種慈悲,發揮慈悲的愛心,這是慈父驚怖的方向。

也是「諸子耽著(火宅) 」,因為我們這個凡夫,在這個火宅中還在耽戀,還看到火,好像還很好玩,在這個火宅,不覺、不知、不驚、不怖,這就是我們眾生,讓佛陀感覺擔憂而無奈的事情。

所以,「佛慈應世一大事緣,悲憫四生等同一子,大慈心力施與安樂」,用種種方法,就是要讓我們眾生能夠安心、能夠受法,在法海中悠遊自在。這就是佛陀大悲願力,來拔除眾生的苦難。我們應該要提高,我們學法的心志,人生苦不堪,必定要人人戒慎虔誠,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