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Friday, April 3, 2015

【靜思妙蓮華】20141209 - 迷悟禍福一念間 - 第453集


20141209《靜思妙蓮華》迷悟禍福一念間(第453集)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善惡無記一念間,諸法無疆心念間,悟得一乘真實相,迷悟禍福一念間。」
⊙「以五濁惡世,但樂著諸欲,如是等眾生,終不求佛道。」《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墮惡道。」《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若今或未來濁惡世中,受惡法行惡業,不信善法,不受正教,況聞一乘大法,能信受者實難。
⊙迷惑不信受,破法墮惡道:況如來滅度後,能體解真實義者難得。於不善之人,慎勿為說。說而無益,反而有損,默之則宜。

【證嚴上人開示】
「善惡無記一念間,諸法無疆心念間,悟得一乘真實相,迷悟禍福一念間。」

善惡無記一念間
諸法無疆心念間
悟得一乘真實相
迷悟禍福一念間

一念是這麼重要,所以我們要時時,警覺在這一念間,因為善惡無記。這常常和大家說: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但是我們凡夫,已經因為一念間無明,無明已經複製,複製了無量數那個習氣,所以我們在日常,對人、事、物的境界,我們這一念到底是善、是惡?就是在這念間,起一念善念,那就是造福人群;起一念貪念,可能就是造禍世間,造很多的禍端在世間。

所以,法,諸法無疆,無邊際,宇宙天下所有所有的道理,真的是廣無邊際,事事都有含著真理存在,物物都有它的真理實相存在。這些植物,它看形形色色不同,有它形形色色的基因,那個基因,現在叫做基因,對啊!就是那個因的種子,它還要再會合種種它的性,不同的因、性,會合不同的形象。這是天下什麼樣的東西,都已經含藏了,不論它是什麼東西,都有它不同裡面的道理。道理都是看不到,但是會合起來,就成為世間形形色色的相。

所以說來,諸法無疆,就是在一個心念間。我們若能透徹了解,我們就不會去執著這麼多,形形色色的物質,就不會在人間,受到物而引誘我們的欲,因為欲去製造無明。

所以說起來,我們法若通徹,就是方向準確,都是向善;而我們若是不覺悟,那就是迷悟。在迷與悟,雖然看這些東西,「知道,知道。」這個物質將它分開,是什麼、什麼道理,要再透過了分析。所以生物學的學者,都能知道物質的因素是什麼,仔細將它分析、組合等等。卻是真正那個三理四相,人間所包含那個覺性不知,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們各行各業,所受的教育,不論他受多高,能發明什麼東西,這個東西,到底對人間有什麼好處呢?這不管了,就是只為了我有辦法發明,我能領導世間走在前頭,用非常多的金錢,也是污染的元素,或者是破壞大自然,一切都不去考慮它,這都不管,只是名、利,去研究之後,就是這樣的表達出來。這樣的人,對他的人生、世間的事相,還是很茫然不知。所以,這迷與悟是在禍福之間,這一念間。

就像我們社會最近,常常說食物的問題,吃的問題;又有一段時間說豆子,黃豆的基因的改造等等,已經惹來了,現在人類要食用的東西,就是重重的危機。以科學的農業,不論是化學的肥料、化學的農藥、化學過的基因來改造品種,現在已經知道,這對人類是一種很傷害的東西。

其實農,天文、地理、四季,一年二十四節(氣) ,農民他能知道,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我要什麼時候種什麼的東西,真的是很自然的循環,順著天理、順著地質來耕作,這是過去,古時候農業的智慧。現代的人已經破壞了四季節氣,同時也已經讓自然的農業,這樣慢慢凋零,這說他是聰明,其實是迷。所以我們學佛,很希望我能,人人按照佛陀自然的覺性,去體會大自然宇宙萬物的真理,戶麼樣天、地、人能和合起來。人生在地與天之間,如何來敬天愛地,要如何來造福人群,這才是真正佛陀的覺性,這才是真正我們要追求的道理。

所以《法華經》裡,為我們解釋了很多,人若不能覺醒,佛陀二千多年前所說的,「未來的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的現在,已經是五濁惡世了。我們若能順這個道理,再回溯過去,將本具的人倫、道德,再回歸回來,不困難,只要有心就不困難,這是我們現在要努力。

所以前段的(經)文就說,「以五濁惡世,但樂著諸欲,如是等眾生,終不求佛道。」

以五濁惡世
但樂著諸欲
如是等眾生
終不求佛道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我們眾生,在佛陀二千多年前的時代,預言在未來的現在,現在的眾生就是樂著諸欲,才會形成了這個五濁惡世。像這樣的眾生,要他,你來聽聞佛法,他會怕。他知道接受了佛法,就要有戒,戒止這個欲,貪欲,所以有的人知道了,所以他不敢,不敢來接受佛法。這是佛陀,在描述這五濁惡世的人,樂著諸欲,逃避了正信能引導他脫離濁惡。

所以佛陀說,再來這段(經)文說,「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墮惡道。」

當來世惡人
聞佛說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有的人就是他自己不敢接受,再聽到一個人有意破壞,開始就這樣一直傳,這,這種以錯誤的事情,一直傳下去,破壞了正法。常常聽人說:「我過去對慈濟誤解很深。」「你為什麼會誤解?」「我聽人家說。」「聽人怎麼說?」「說慈濟很有錢,我所以……等等。」這種的這個錯誤,聽人說,沒有去求證,一旦等到他求證之後,很後悔,錯過了近十年的時間,這就是迷。迷在欲樂的眾生,容易造惡,這就是禍延在人間,使正法受阻礙,使善法行不通,這叫做惡人,這就是障礙善法的人。

「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就是說,若是我們現在,或者是未來,這種五濁惡世的時代,人口又是這麼多,錯誤的法傳出去,一錯再錯,不斷複製那個錯的錯誤。

若今或未來
濁惡世中
受惡法 行惡業
不信善法
不受正教
況聞一乘大法
能信受者實難

就像現在科技發達,人人手中一支電話,這支電話萬能,也能上網路傳,所以只是這樣,隨意寫幾個字出去,就能千千萬萬人,不用幾秒鐘就這樣傳遍了。錯誤的法一傳下去,實在是禍延在人間。

現在國際間,每一個國家都很擔心「茉莉花革命」的效應,天下造成了,多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逃難的人,已經蔓延到很多國家去了。這,有的國家,你光說約旦,超過百萬人,忽然之間,邊境的地方,這麼多的難民逃來到那個地方,除了土地有限,最重要的是食物、生活等等,光是喝水就很大的問題。

不只是在約旦,已經有很多國家,同樣因為難民潮,一直蔓延、擴散出去。這就只是輕輕地這樣,一個形態,小事情發生,造成了這樣這麼開闊的禍!這就是五濁的時代,用科技、科學來傳達,這實在是很可怕!


所以說,若是在現在,或者是未來濁惡世中,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未來,我們若沒有及時反省,那就是受惡法、行惡業。我們在這個濁惡世間,所受到的都是惡法。教育、未來,愈來那個教育愈鬆散掉了,教育本來是這麼單純,傳道、授業,人的道理應該這樣走,來教育,人生用什麼方法去謀生,一技之長,這應該就是教育,很單純。卻是現在已經濁惡世中,變成了現在一直到未來,就是在受惡法,行惡業,所接受的就是惡法,所行的就是惡業。

就像現在,還有這樣專門在訓練,訓練恐怖集團。在國際間恐怖份子,每天我們都能聽到,哪一個國家,發生了什麼樣的大案件,恐怖分子。你們想,這是不是傳惡法呢?行惡業呢?這種,真是讓人很擔心!這是在這個濁惡世中,人的心理傾向就是這樣,不信善法,不受正教,何況聞一乘大法,他怎麼會接受呢?這就是佛陀很擔心,在他的時代未來的眾生,也就是我們的現在。

我們現在既然能聽正法,我們應該就要有這個責任、使命,如何將正法在人間不消滅,應該就要讓這個法,正法法、善法,還要再綿綿流長。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法,複製善法,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人人發心立願,應該就夠傳承正法。

否則我們現在的人間,迷惑不信受。迷就是不知覺,惑,那就是道理分不清楚,就是無明。分不清、看不明,這種迷迷茫茫、糊里糊塗,這種人絕對是不信受佛法,因為他就是在欲樂的生活中已經迷了,將惡法感覺是很快樂,這就是這種的環境造成。

就像這種的病蛆,全都是愛吃那種(腐肉),人的肉,若是爛掉時就會生(蛆)。記得十幾年前,我們大林(慈院)正好啟用,啟用開始,我們是義診,第一個接到的義診,是一位阿嬤,老阿婆,腳已經化膿,爛,爛得已經蟲整堆,都是在那個臭掉,’爛掉的肉上。醫生和護士,用杯子、用鑷子這樣夾,一尾、一尾會蠕動,白白肥肥的蟲,這種蟲就是好在這種,已經爛掉、臭掉的東西上。

對啊!四、五十年前,我也看過這樣(的個案)。這個人一場的車禍,只有頭會動、會說話,全身都不能動了。一群孩子,太太要去做工,他整天就是躺在裡面。進去黑漆漆,手伸上去摸到電燈,那是以前五瓦的燈泡,開燈之後,第一眼所見到的就是老鼠,很肥的老鼠,就是在啃他的腳,人進來了,老鼠還不怕,也不走。「怎麼會這樣!」趕快把牠趕,這隻肥鼠悠哉悠哉,慢慢地走,很肥。問說:「老鼠在咬你,你不痛嗎?」「我都不知道。」這是我親眼看,絕對沒有一句的不實,所以,這是親眼看到。

就像這樣,我們現在的人生,已經到了這種的濁惡世,將惡法當作是我們最好的東西,就像各種的生物,所好樂的東西一樣。未來濁惡世的人間,是很可怕,刀兵劫,大三災、小三災在這個濁惡世,慢慢一直浮現起來。所以我們要趕快把握在現在,否則破法墮惡道,未來人間也是惡道之一,因為在這裡受苦難。

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
況如來滅度後
能體解真實義者難得
於不善之人
慎勿為說
說而無益
反而有損
默之則宜

所以,這種「況如來滅度後」。在佛陀的世界就說這樣的話了,何況如來滅度後,能體解真實善法的人,到底還有多少呢?所以,「於不善之人,慎勿為說」,這個法,因為很多的惡人故意要破法,所以將善法成為惡法,這樣會墮惡道。

佛的時代,就已經有六群比丘,有提婆達多這種人,你若和他說很多法,反而讓他造口業,讓他破法。這種人慎勿為說,不要跟他說,說而無益,反而有損,所以正法對這樣的人,我們就不必再對他說了。

佛法要流傳人間不容易,所以我們學佛,我們是很有福,得遇佛法。我們能修在我們的心,用在我們的行動,希望這個法的善種子,好好將它保護住。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