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Monday, April 14, 2014

【靜思妙蓮華】深入法海浩瀚中 2013年8月01日 第100集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第100集
(法華經·序品第一)
標題:深入法海浩翰中
20130801

◎無上甚深微妙法,必須用心細思惟,入佛心境法海中。
慈懷教化菩薩道,演說大法妙法華,自利利他一乘法。

◎「爾時 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 及諸大士」《法
華經序品第一》

◎「善男子等 如我惟忖 今佛世尊 欲說大法 雨大法
雨 吹大法螺 擊大法鼓 演大法義」《法華經序品第
一》

******************************************

佛法真是無上甚深微妙法。自古以來,人人開始要誦經
時,經頭序就有這段文,「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
難遭遇」。確實,我們能夠遇到這麼好的法,我們能不
珍惜嗎?「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在六道輪轉中,到
底是累積了多少的福,才能夠在今生此世遇到善法、正
法,而且甚深無上的微妙法。所以我們應該要很珍惜,
而且要拳拳服膺。

我們必定要用心細思,好好地去想,到底我們聽來的法
,是對我們有什麼用處?對人、對事,我們有什麼能夠
發揮的良能嗎?這每一句的法,入我們的心,就是用在
我們自己與他人,這才是真實法。

幾十年來不也跟大家說,我們信佛要信入心,念佛也是
要念入心,念到佛的心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佛
心,這才是真正入佛心的境界。我們法入心,自然我們
時時刻刻與佛心在一起。所以我們若能入佛心的境界,
那就是大慈悲心,在人群中就悲智雙運。

因為,佛的境界就已經是入法海中,所以我們就自然入
法海中。「慈懷教化菩薩道」,我們若智慧已經開啟了
,與佛的心同等,好像我們入法海中。記得若是在皈依
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佛,我們就是要體解大道;
那能夠皈依法,「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我們就是如
入智慧的大海裡。所以我們若能夠體解大道,又能夠入
智慧大海,這個境界就是佛心了。佛心是大慈悲心,「
慈懷教化菩薩道」,佛陀的心心念念無不是要來教化菩
薩道。

佛陀所體會到的是天地萬物的道理,是有這麼浩瀚,一
直想和眾生人人分享。只是眾生智淺,我們的智慧很淡
薄、很淺,無法體會到。佛陀這麼久的時間,四十二年
間這樣「牽藤挽豆」,很辛苦,彎曲隨順眾生的根機,
慢慢地引導,還是能夠在佛法裡面,只是那精粹大法沒
有了解。就像在法海中,還無法能夠深入到海藏裡有多
少寶物,海藏的裡面有多麼美的境界,佛陀知道,但是
我們凡夫都不知道,我們只能夠知道現在海,看得到的
很大、很廣,我們還不能進去。

但是佛陀慈懷,所以佛陀他現在要暢本懷,將他內心的
法完全要呈現出來,所以「慈懷教化菩薩道」,要教化
菩薩,行菩薩道。所以,在法華會的這個時刻,那就是
演說大法,就是大法華經。這就是佛陀他來人間最重要
的一件事情。

◎無上甚深微妙法,必須用心細思惟,入佛心境法海中。
慈懷教化菩薩道,演說大法妙法華,自利利他一乘法。

所以說,佛陀為一大事因緣,無非就是要向眾生開、示
、悟、入佛之知見。他要開示眾生,眾生要能夠悟入,
所以「開示」在佛,「悟入」在眾生。所以我們眾生是
不是能夠體會,能夠覺悟這個道理嗎?現在就要看眾生
的根機,是不是很用心來體會。這是佛陀很辛苦,四十
多年來只為了一件事情,要讓大家知道這個道理。

現在接下來的經文,上面是彌勒菩薩和文殊師利菩薩在
對唱,彌勒菩薩為所有的眾生,在當時道場的人,最重
要的也是為了未來的眾生,要讓大家能夠更加了解,所
以他就找一個對機者,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是菩薩中的
大智慧者,文殊菩薩他過去在修行,都是「智慧第一」
,甚至他也教過七尊佛成佛了。以這種智慧這麼深的菩
薩,要來回答彌勒菩薩,佛陀還沒有出定,他開始要對
大家說,這當中的奧妙。

那時候,佛陀《無量義經》是說完了,還在那裡入定,
彌勒菩薩開始請教文殊菩薩,這個當中,後面的人又一
直不斷地來。彌勒菩薩開始在長文的地方解說之後,他
看到人陸續還在來,所以他又再一次,用偈文。偈文就
是四字或七字一句,偈文都是前面說過的,很重要,擔
心聽的人很快就忘記,所以用短句,讓人比較容易了解
、容易記住,所以再重複偈文。

前面的偈文已經是說完了,現在開始,就是文殊菩薩要
來回答彌勒菩薩的經文。下面說:「爾時 文殊師利語
彌勒菩薩摩訶薩 及諸大士」。

這段經文就是說,那時候,彌勒菩薩在請問的時候,我
現在要回答你,所以他就特別叫起彌勒菩薩。彌勒菩薩
是大菩薩,所以(文殊師利菩薩)稱:「彌勒大菩薩,
還有在座這麼多人,我要對你們說,我要來回應,回應
彌勒菩薩所問的。」

所以這裡又說:「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
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這段經文就說,「如我惟忖」。惟忖就是說,當你正在
問我時,我就很用心思惟。惟忖,惟就是思惟,我好好
地想,想過去,我好好來忖度,就是來測量,來想一想
。想過去,我要說在哪一段時間,釋迦牟尼佛用什麼方
法來教化,除了釋迦牟尼佛,我應該要選擇我過去所看
到的佛,他在人間是怎麼樣在度眾生。因為太多了,所
以我應該好好想想看。

這不就和我們人都一樣嗎?雖然智慧這麼的超越,文殊
菩薩他要來回答彌勒菩薩,他要很慎重,他必定要反思
過去,也要忖度未來,現在要將過去的釋迦佛怎樣在教
化,這四十幾年間用什麼方法教化,他也要忖度,未來
這些眾生如何來接。所以若要說到佛陀今生的教化,必
定要再引述更長更遠的古佛,在人間教育的形態。所以
,這就是智慧的菩薩,他要回答這段文,也是很重要。

所以說,「如我惟忖 今佛世尊 欲說大法」。現在釋
迦牟尼佛他是要說大法,和過去四十幾年間所說的法不
同,來一個大轉彎,他要說的是大法。

而且,「雨大法雨」,因為眾生的心地失去了法很久了
。是過去、是現在、是未來,所有在大地的眾生,已經
心地缺了法水,應該人人的心地都是很酷旱,已經是很
乾燥了。所以現在佛陀開始要雨大法雨,開始用法雨來
滋潤,滋潤所有眾生的心地。

所以這段經文要聽清楚。這也就是文殊菩薩要回應佛陀
;不只是回應彌勒菩薩,是要回應佛陀,他講經完、打
坐、眉間放毫光,而且其境界照萬八千佛土,這種現神
變相,在這個法會中。所以,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彌
勒菩薩就是要讓當場的人起信心,要起信心之前他要先
有疑問,所以常有句話說「大疑大悟」,有疑心的人,
他就會想要趕快來聽。

尤其是彌勒菩薩,現在要為當場的這些人,要來鼓勵,
你們若是內心有疑,你們若不會問,我來代替你們問。
因為,我代替你們問,你們若是結上這個緣,未來也能
夠來人間再輔助。所以一佛出世,千賢,很多的賢人都
能夠同世來,這是準備要教育普天下眾生,不是一尊佛
而已。所以現在就要有很多的好緣,大家共同一起都來
了解,釋迦佛現在所要宣說的大法,所以他就代替在當
場的人來問。

你看,彌勒菩薩的慈悲,他還為了陸陸續續來的人,前
面沒有聽到的,他又以偈文讓大家都有聽到,這也是慈
悲。文殊菩薩他的智慧,所以不只是這個道場上的人聽
到,是要知道佛的本懷,不是只為了現在,還要再為未
來的眾生,佛陀要暢演本懷,他也要顧及未來還沒有接
觸到佛法的人。所以佛陀三根普被,也要讓小教的人,
他開始漸漸進來,一進來就能夠慢慢來體會。所以這是
「雨大法雨」,三根普被,三草二木。

我們前面說過了,三草二木,不管是小株的草,或是一
粒種子在地下,或者是大樹。三草二木,二木就是菩薩
,發菩薩心、志成佛道,這二種。不只是要行菩薩道,
而且一直追隨到佛的境界,這就是二木。

所以這個當中,文殊菩薩他就說,「雨大法雨,吹大法
螺」。開始要降法雨了,要來滋潤眾生的心地,開始要
來吹大法螺。還要有聲音,法從聲入,所以聲音號召,
趕快來叫人來。就像佛陀入滅之後,迦葉尊者開始思惟
,法若沒有傳下去,不行啊!所以他就到須彌山最高的
地方,去擊犍椎,那就是擊法鼓,讓分居在每一個地方
的人能夠聽到這個鼓聲,知道有事情,召集的時刻來了
,所以那個時候大家才會集合,開始結集經典。這在前
面也說過了。這就是要演大法義的時刻。

各位,我們學佛必定要很用心。雖然講了這麼多,還是
怕大家聽不清楚,反覆再一直說,也是希望人人能了解
。佛法是甚深微妙法,所以我們必定要很用心,用心去
體會,才有辦法將佛法這樣入我們的心,我們才有辦法
深入佛法的大海裡。我們必定不要有一點點的疏忽,不
要想今天沒有聽到明天還有,不要這樣。

我們必須要用心細思惟,所以我們要細細思惟,我們要
入佛心境界的法海中,了解佛陀這分慈懷,他是要演大
法,微妙法。所以我們還是要好好用心,深思、慎思佛
陀的教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請大家要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