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Saturday, January 11, 2014

【靜思妙蓮華】靜思清澄妙蓮華 2013年3月25日 第7集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第007集
(法華經·序品第一)
靜思清澄妙蓮華
20130325

980723_晨語開示064343

時間如梭,過得很快,所以常常跟大家說,我們要把握
分秒。接下來我們就要來說《法華(經)》。《法華(
經)》是一部大乘經典,不過,光是佛陀的時代,他就
要談七年。何況說佛陀輕輕的一句話,他能涵蓋了普天
下萬事物理,我們凡夫要來解釋那句話,可能我們就要
用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要盡量把握時間,將法華的
法髓灌輸進來,讓人人能體會佛陀講《法華經》的精神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我們靜思的法
脈到底是什麼樣的精神?那就是「靜思清澄妙蓮華」。
靜思精舍,我們靜思的道場,我們從開始就是「內修誠
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誠正信實,就是我們要心很
清淨。靜到什麼樣的境界呢?靜寂清澄。甚至,我們不
是只要自修自利、獨善其身,不是只有這樣而已。

我們在民國五十五年那一年開始,成立了「克難慈濟功
德會」,也就是希望佛陀的精神來到人間,雖然要度眾
生、拯救眾生,不過芸芸眾生這麼多,各種的苦難都是
不同。不只是人的苦難不同,尤其是未來的時間又是那
麼長,未來的世代,人心和生態都會不斷不斷地變動。

所以,佛陀在二千多年前開始說法,也就是為了那個時
候一直到未來,沒有邊際的宇宙之間,人生生態的變動
,知道未來苦難會更多。所以佛陀本來所要說的,要暢
演他的本懷,是從「華嚴」開始(註一),要將他心靈
的境界和大家分享。可是,人人總是聽不懂。因為人天
都聽不懂了,何況一般的凡夫呢?所以佛陀才又決定,
來講適應眾生聽得懂的法,叫做「阿含」。佛陀從「阿
含」開始說起,就只是要人人能知道因緣果報。

佛陀用這麼長的時間來講「阿含經」,眾生是不是全都
聽懂了呢?其實也不是那麼簡單,但是時間無法等人,
所以佛陀開始轉入「方等」。慢慢對根機較利的人,體
會到人間無常,知道人生是無常,開始就進入了「般若
」,讓人人開啟智慧的門,使人人可以心沒有物質的障
礙,能沒有情牽著的障礙,不管是物,或是情、愛、欲
念,完全將它蠲除。所以這就是在「般若」裡面的道理
,要讓人人的心沒有掛礙——沒有情、愛、物的掛礙。

不過,難道都完全真空了嗎?不是。因為你要真正到無
掛礙,就要將因緣果報都能夠真正透徹貫通。所以從「
華嚴」開始,佛陀清淨無染,那種「靜寂清澄」的境界
,眾生沒辦法一時就能夠歸納。在華嚴的境界,法,廣
無邊際,我們凡夫哪有辦法去容納如此開闊、廣無邊際
,那種靜寂清澄的境界?沒辦法。所以,讓大家先了解
因緣果報。

不過,眾生就會因此執著下去,執著該如何造功德。所
以,雖然知道這個業,業因,眾生受苦難就是因為有造
了業因,才會得到苦果。
知道大家苦,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業因,只有在受苦的當
中要如何能消災免難,這樣就會追求。求,求功德,求
能消災免難,真是有可能嗎?要消災,能去掉苦難,除
非也要回歸到源頭去了解,我們如何才招來這麼多的苦


所以,若只是說「般若」,有些人就會偏空,偏空就會
撥無因果。這樣不對。佛陀就是趕快開始說:在這個「
空」中還有「妙有」,妙有就是業的種子。所以《法華
經》是叫做「圓教」(註二),不執有,也不執空,空
中還有妙有存在。所以,這就是我們的心要回歸那分「
靜寂清澄」。

所以我們必定要靜思來反省,靜靜來思考,我們的心靈
境界為什麼會這麼複雜呢?佛陀的一句話,不就是會讓
我們透徹明瞭嗎?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煩惱障
礙重重呢?所以我們必定要修行,我們要進入圓融真空
妙理,那就是在靜寂清澄。談何容易!佛陀也還要再為
我們用「法華」來比喻。因為我們都是在五濁惡世中,
所以佛陀在真空妙有的圓教中用什麼譬喻呢?就如蓮花
一樣,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因為我們現在這個世間,已
經是進入五濁惡世的時代,所以我們學佛必定要像蓮花
,在五濁惡世中不受它污染。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地方


雖然佛陀告訴我們,我們與生俱來有清淨與佛同等的本
性,不過,無始以來,我們已經是一世又一世在六道中
輪迴,不斷在輪轉,不斷養成了我們的習氣,所以我們
人人都有與生俱來那分煩惱習氣。所以在人間,雖然說
我要修行,我發願,我發心,不管在家出家,同樣這種
習氣還沒有離開。所以佛陀他就跟我們說,我們要好好
地將我們內心的濁氣要去除。

因為,從佛的時代一直到我們現在,還有未來,這一生
一世,不斷不斷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輪迴,習氣愈來愈多
,該怎麼辦呢?我們現在知道,過去說不定我們沒有因
緣接觸到佛法,即使接觸到時,我們的習氣還未斷,還
是在濁世中受污染,所以我們習氣很多。我們現在既然
有緣在同一個道場,這個道場的名稱叫做「靜思」,甚
至我們大家所要的境界就是「靜寂清澄」,我們在靜思
的道場要承我們的法脈,我們雖然處在五濁惡世,我們
還是要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意思就是說,我們的心不要被五濁惡世這種的生態把我
們污染。明知我們有與生俱來的習氣,我們沒辦法再等
下去了,還有多少時間讓我們這輩子能走入「圓教」裡
呢?所以我們現在開始,我們就要趕緊在日常生活中、
在我們的生態裡,我們還有什麼習氣未除,我們要趕緊
把握時間。在我們現在「靜思清澄妙法蓮華,慈濟人群
菩薩道」,我們不是要獨善其身,我們還要廣招來眾,
人人一起來,讓我們這個濁惡的世間能多一個人走入慈
濟的門。

慈濟,必定就是要有慈悲喜捨。佛陀要教菩薩法,要來
教育我們走入菩薩道,我們必定要慈悲喜捨。所以,內
修是信實誠正,外行是慈悲喜捨;慈悲喜捨就是菩薩道
。雖然我們修行,我們也要兼行菩薩道。雖然我們自己
要去除習氣,我們也要為天下人發心。

現在現代的人口比佛陀的時代增加很多。佛陀的時代只
有二億多的人口,我們現在將近七十億的人口。只要想
到人的呼吸間,有將近七十億的人口,呼吸時呼出去的
氣,想想看氣候、空氣都污濁了。何況是人心的欲念不
斷,世界工業一直發達,欲念的追求,這種世間,你們
想,大地污染、空氣污染、人心污染是多麼的嚴重呢!

所以我們必定要發大心,我們要走入人群中,我們要廣
度眾生,讓眾生人人能夠理解,佛陀來人間,能夠讓人
人接觸到佛法、認識佛法。所以我們必定要走入人群行
菩薩道。

各位,「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這是在
我們的道場中,我們要有共同這個方向、共同心願。所
以這念心我們要常常自我警惕,我們的心時時要有那分
「靜思清澄妙蓮華」的心,還有在人群中我們要行菩薩
道。

各位,希望你們是入群入世的菩薩行者,我們必定為人
間開一條菩薩大道直的菩薩道,菩提大直道的這一條菩
薩道,我們人人有責任,我們人人要有這分的承擔。所
以我們對在家居士,希望能廣招來眾,讓人人能認識。

所以,《法華經》其實是很長,因為我們要適應現代的
時代,還要適應現在的空間,還要適應現在人與人之間
,這和佛陀二千多年前,世界二億的人口,和現在將近
七十億的人口,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複雜性,真的是距離
很遠。不過,我們若能愈多的人來認識「妙法華」,大
家的心都能在五濁惡世而不染,若能如此,相信這個人
間、社會、人心一定能淨化。人心若淨化,就是消弭災
難最好的方法。

所以各位菩薩,我們與世無爭,但是我們要與事無爭,
更要與人無爭,更要會合道理,行入菩薩道。所以,請
大家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重新將過去的雜念、習氣,我
們要發心願趕快去除掉。記著,我們的心要「靜思清澄
妙蓮華」,我們要「慈濟人群菩薩道」。所以,「靜思
勤行道,慈濟人間路」,這就是希望為法華來鋪路。我
們要如何走入法華的法髓精華,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註一】
【五時說法】佛成道後,於最初三七日,說華嚴經,度
大菩薩,是為華嚴時。
繼在鹿野苑等處,於十二年中,說小乘阿含經,度聲聞
緣覺乘人,是為阿含時。
繼阿含時後,於八年中,說維摩勝鬘金光明等諸大乘經
,廣談四教,均被眾機,是為方等時。
乃後,二十二年間,說諸部般若經,強調諸法皆空之義
,是為般若時。
再後八年,說妙法蓮華經,會三乘於一佛乘。法華之後
,佛將入滅,乃在拘尸那拉城娑羅雙樹間,於一日一夜
,說大般涅槃經,顯常樂我淨義,昭示一切眾生,皆有
佛性,乃至一闡提人,亦當成佛,是為法華涅槃時。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註二】
【化法四教】天台宗之判教學說。謂佛陀教化眾生之教
法內容有藏教、通教、別教、圓教等四種,與化儀四教
並稱為天台八教。分言之,即:(一)藏教,全稱三藏(
經、律、論)教。指小乘教。即為三乘人各別說生滅之
四諦,以析空觀同斷見思惑,令入無餘涅槃。(二)通教
,指諸部般若,義通大小,包括深奧與淺顯之道理。即
為三乘人說體空無生之四諦,令同入無餘涅槃。(三)別
教,指其它方等經(大乘經)。即不共二乘人說,專為
大菩薩說無量之四諦,以次第之三觀破三惑,令證「但
中」之理。(四)圓教,指法華經教義。亦即為菩薩說無
作之四諦,以圓融三觀同斷三惑,令證「不但中」之理
。(佛光大辭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